神龙元年,那场突如其来的神龙政变,如同一阵狂风,无情地席卷了武则天的统治。在张柬之等大臣的拥立下,太子李显复位,武则天被迫从那象征着至高无上权力的皇位上黯然走下,被幽禁于上阳宫。这座宫殿,从此成为了她的囚笼,曾经的辉煌与荣耀,皆如梦幻泡影,渐行渐远。
上阳宫,在往日的岁月里,也是武则天时常流连之处。然而那时,她是以女皇的身份,带着威严与尊贵踏入。每一次的到来,都伴随着宫女宦官们的前呼后拥,众人的眼神中满是敬畏与谄媚。宫殿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见证过她的辉煌。可如今,当她再次踏入,却只是一个失去权力的退位之人。宫闱的喧嚣仿佛是另一个世界的声音,渐渐远去,只留下死一般的寂静。
初入上阳宫,武则天身着素淡的衣衫,脚步迟缓而沉重。她缓缓走到窗前,静静地坐下。窗外的宫墙依旧高耸,那斑驳的墙面,仿佛是岁月留下的痕迹,记录着她曾经的叱咤风云。这宫墙,她再熟悉不过,从初入宫时懵懂少女的仰视,到后来以女皇之姿的俯瞰,它见证了她一生的起伏。可此刻,在她眼中,这宫墙却又显得如此陌生,仿佛横亘在她与过往之间的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
她的目光透过宫墙,思绪飘回到了多年前。那时,她还是武家的女儿,豆蔻年华,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与幻想。贞观十一年,十四岁的她,因美貌与才情被唐太宗李世民召入宫中,封为五品才人。还记得入宫那日,她身着华丽的新衣,坐在马车中,透过车窗望着长安的繁华街景,心中满是对宫廷生活的期待。当踏入那巍峨的宫殿大门时,她告诉自己,这里将是她实现梦想的地方。她要在这深宫中崭露头角,要让世人记住她武媚娘的名字。
在唐太宗的宫廷里,起初的日子并不如她想象中那般顺遂。后宫佳丽如云,她虽有几分姿色与才情,却也很难在众人中脱颖而出。唐太宗忙于朝政,后宫事务繁多,对她的关注十分有限。她每日在掖庭宫的居所中,看着时光悄然流逝,心中渐渐滋生出不甘。然而,生性倔强的她并未就此沉沦,而是利用闲暇时光,努力学习文史经籍,研习书法绘画,还学会了如何观察人心,如何在这复杂的宫廷斗争中自保。
一次偶然的机会,唐太宗提及一匹名为狮子骢的烈马,众人皆言难以驯服。武则天却挺身而出,说道:“妾能制之,然须三物,一铁鞭,二铁楇,三匕首。铁鞭击之不服,则以铁楇其首,又不服,则以匕首断其喉。”唐太宗闻言,对她的果敢与勇气赞赏有加,虽未因此对她宠爱有加,但她的这番言论却让不少人记住了这个与众不同的武才人。
日子一天天过去,唐太宗的身体逐渐衰弱。在照顾太宗的日子里,武则天与太子李治有了更多的接触。李治性格温和,与唐太宗的威严截然不同,他看向武则天的眼神中,时常流露出一种别样的情愫。而武则天,在这宫廷的孤寂岁月中,也在李治身上找到了一丝温暖与依靠。两人的感情,在这微妙的氛围中悄然滋生。
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驾崩。按照惯例,武则天与部分没有子女的嫔妃一起,被送往感业寺削发为尼。那是一段清苦的日子,青灯古佛,粗茶淡饭。每日,她都要在佛堂中诵经礼佛,双手合十,口中念念有词,可心中却从未真正放下对宫廷的眷恋,对李治的思念。她常常在夜深人静时,望着窗外的明月,回忆着与李治相处的点点滴滴,泪水悄然滑落。
感业寺的生活,让武则天的心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曾经那个怀揣着梦想的少女,在经历了宫廷的沉浮与感业寺的清修后,变得更加坚韧,也更加渴望权力。她知道,只有重新回到宫廷,掌握权力,才能摆脱命运的摆弄。于是,她在等待着一个机会,一个能让她重回巅峰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