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李善长:准备好吧,上位可能召我回京
杭州,孤山别院。
夕阳西下,余晖如血,将整个西湖染成一片金红。李善长站在窗前,手中捏着一份刚刚送达的密报,眉头紧锁,久久不语。
“恩师,那…下一步我们该怎么办?”
夏恕忍不住问道。
李善长沉吟片刻,忽然转向一旁的下人:“准备好船只,可能这两天,上位就要召见了。”
“什么?”夏恕和郁新同时惊呼,“恩师为何这么说?”
李善长刚要回答,门外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老爷!老爷!”一名家丁慌慌张张地跑进来,跪倒在地,“刚刚…刚刚接到圣旨,皇上召见老爷,火速进京!”
夏恕和郁新面面相觑,震惊之余,又带着几分敬畏地看向李善长。恩师果然料事如神,竟然提前预料到了皇上的召见!
“何时启程?”李善长神色平静,仿佛早已预料到这一切。
“圣旨说,即刻启程,不得有误!”家丁战战兢兢地回答。
李善长点了点头,转向夏恕和郁新:“你们先回去准备一下,明日一早,随我一同进京。”
待家丁和下人都退下后,夏恕忍不住问道:“恩师,皇上为何突然召见?莫非是因为苏尘的事?”
李善长长叹一声,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苏尘和燕王,总要解决一个…到底怎么做,就看上位了。”
夏恕心中一凛:“恩师的意思是…苏尘有不臣之心?”
李善长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你觉得,一个掌握了如此大权的人,会甘心做一个臣子吗?”
夏恕沉默了。
李善长继续道:“老夫这一生,见过太多权势熏天的人。他们起初或许忠心耿耿,但随着权力的增长,野心也会随之膨胀。苏尘此人,虽然表面上恭敬谨慎,但谁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
“那…恩师打算如何应对?”夏恕小心翼翼地问道。
李善长的目光变得锐利起来:“这就要看皇上的态度了。如果皇上决定铲除苏尘,那老夫自当全力配合;如果皇上仍然信任苏尘,那老夫也只能暂时按兵不动。”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不过,无论如何,老夫都会做好两手准备。一方面,联合淮王,共同对付苏尘;另一方面,也要跟燕王通通气,不能守株待兔啊……”
夏恕恍然大悟:“原来恩师早有打算!”
李善长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老谋深算的光芒:“在这朝堂之上,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老夫之所以能在朝中屹立不倒,就是因为懂得这个道理。”
他看了看夏恕,语重心长地说道:“记住,无论局势如何变化,都要保持冷静,不要轻易站队。只有这样,才能在风暴中生存下来。”
夏恕恭敬地点了点头:“学生谨记恩师教诲。”
……
淮王府,庭院深深,一片肃穆。
朱允炆端坐在主位,面前的茶水已经凉透,却无人敢前来更换。齐泰、黄子澄早已在座,神色凝重。
今日,朱允炆特意请了刘三吾和方孝孺前来,两人虽心有不愿,但听闻皇上已有口谕,意欲让淮王监国,也只得应邀而来。
“方先生、刘先生,你们终于来了!”朱允炆一见二人进门,立刻起身相迎,脸上堆满笑容,热情得有些过分。
他亲自拉着两位大儒入座,为他们斟茶,态度谦恭得令人惊讶。
“两位先生,允炆近来多有思过。”朱允炆低垂着头,语气中满是悔意,
“学生惭愧……学问不精,行止有亏,实在有负皇爷爷和诸位先生的期望啊。”
刘三吾赶紧站起来说:“殿下能知过改过,实乃大明之福。”
方孝孺却只是微微颔首,目光如水,平静无波。他看着眼前这位曾经骄纵任性的皇孙,心中却难以判断这番悔过之言的真伪。
朱允炆又絮絮叨叨地说了许多自责之语,直到感觉气氛缓和,才缓缓切入正题。
“诸位可曾听说,苏尘又破了一场大局?”
朱允炆的语气忽然变得凝重起来。
黄子澄接过话头:“两位老师,更令人惊讶的是,皇上已经召回了李善长……”
啊?
书房内一时沉默,只有窗外的风声呼啸,似在诉说着某种不安的预兆。
沉默许久,
朱允炆忽然问:“诸位认为,苏尘此人,究竟是敌是友?”
“敌!”
齐泰毫不犹豫地说道,眼中闪烁着冰冷的光芒,“此人权势滔天,手握朝廷经济命脉,又得蓝玉等军方支持,外洋商人更是对他言听计从。如此大权在握,岂能无异心?”
黄子澄点头附和:“确实如此。自古以来,权臣专政,无不以篡逆为终。苏尘此人,已是大明第一人,若不早日防范,恐怕后患无穷!”
刘三吾虽然性格迂腐,但在这一点上却异常清醒,于是坦言:“苏尘所掌握的权力,已经远远超过了一个臣子应有的范畴。这对大明王朝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朱允炆听着众人的话,眼中闪过一丝满意的光芒。他转向方孝孺,问道:“方先生,您怎么看?”
方孝孺沉默良久,终于开口,声音平静而坚定:“苏尘绝无二心。”
“什么?”齐泰惊讶地看向方孝孺,“方先生,您怎能如此肯定?”
方孝孺微微一笑:“我与苏尘相识已久,深知其为人。此人虽权势滔天,但心系天下苍生,绝非权臣奸佞之辈。”
“方先生,恐怕太天真了吧?!”黄子澄忍不住反驳,“权力会腐蚀人心,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苏尘或许一开始是忠心耿耿,但随着权力的增长,谁能保证他不会生出异心?”
方孝孺摇了摇头:“苏尘若有异心,早就可以行动了。为何还要忍辱负重,为大明开疆拓土,发展海外贸易?”
朱允炆听着方孝孺的话,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阴霾。他强压下心中的不满,故作沉思状:“方先生所言,确实有理。不过,权力过于集中,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殿下英明!”齐泰连忙附和,“权力应当分散,这样才能保证大明的长治久安。”
朱允炆点了点头:“皇爷爷已有口谕,意欲让我监国。若此事成真,我必当以社稷为重,无论是谁,只要威胁大明社稷,我朱允炆绝不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