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之前一些天,京都巍峨的城堡中,奢华的议事厅内灯火通明。
从摆满了酒菜来看,他们该是在举行宴会之类的。
这不,一众倭国大名身着华丽的服饰,围坐在一起,脸上洋溢着自信与骄狂。
其中一位身着锦绣披风的大名,端起酒杯,仰头灌下一口清酒,大笑着说道:“此次我倭国水师出征,定能大获全胜。有天照大神庇佑,我倭国向来就未被他国征服,这次也定不例外!”
众人纷纷附和,笑声在厅内回荡。
另一位大名捋着胡须,也是满脸得意地说:“没错,大明虽大,可我们的水师也不容小觑。待德川家康得胜归来,便是大明颜面扫地之时。”
“哈哈哈哈,到那时,我们反攻去明国,便可在明国的土地上肆意驰骋,扩充我倭国疆土!”
“那可不,听说明国之富有,我早就惦记着了的,做梦都能梦见!”
“还有,花姑娘的,大大的,每个人分十个,都还有的多!”
“……”
就在他们沉醉在这虚妄的美梦中,说得正欢之时,城堡外突然传来一阵嘈杂的喧闹声。
众人正诧异间,只见德川家康披头散发,浑身血污,踉跄着冲进了议事厅。
他脚步虚浮,“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声音带着一些歇斯底里,嘶喊道:“完了,全完了!对马岛海战,我们惨败啊!”
看到他这样子,听到他的话,原本热闹欢腾的议事厅瞬间安静下来,仿佛时间都凝固了。
众人瞪大眼睛,难以置信地看着德川家康,仿佛听到了世间最荒谬的笑话。
织田信长原本只是喝酒,笑而不语,听着其他大名在说话。
但是,此时见到德川家康的狼狈样,听到他的话,顿时猛地站起身,手中酒杯“哐当”落地摔得粉碎,他双眼圆睁,死死盯着德川家康,怒吼道:“你说什么?给我再说一遍!”
黑田官兵卫也急切地问道:“到底怎么回事?怎么会惨败?我们的战船与兵力优势何在?”
德川家康艰难地抬起头,眼中还带有恐惧,看到其他人都用难以置信的眼神看着他,稍微犹豫片刻之后,他的声音中带着一点颤抖,开始讲述那场噩梦般的海战。
“信长公,诸位大人,大明水师的实力超乎想象。他们的战船高大坚固,尤其是那七十多艘冒烟的战船,速度快得惊人,在海面上如鬼魅般穿梭自如……”
织田信长一听,顿时打断道:“什么冒烟的战船?”
黑田官兵卫也是疑惑地说道:“冒烟的战船,那岂不是着火了,还能速度快的惊人?”
其他大名也是疑惑,心中纷纷想着,该不会是德川家康为了推卸责任,都不过脑子在胡编乱造了吧?
德川家康听到他们的质疑,却是毫不犹豫地说道:“确实是冒烟的战船,非常地快。要不信,你们可以问任何人,我岂会说谎!”
又不是他一个人逃回来,因此,他要是说谎的话,其他人那一问便知。
织田信长想到这一层,当即让其他人闭嘴,示意德川家康继续说战况。
于是,德川家康就继续说道:“战事一开始,他们就凭借火炮优势,用实心弹和链弹对我们狂轰滥炸……”
柴田胜家听到这里,顿时又打断,皱着眉头追问道:“我们的火炮为何不能还击?难道射程与威力都不及他们?”
德川家康听到这话,苦着脸说道:“明国水师的火炮不仅射程远,威力更是巨大。我们的战船还未靠近,便被击沉击伤无数。村上武吉拼死想要靠近明军战船进行跳帮白刃战,可明军防备森严,跳帮的士兵大多中箭落水。”
羽柴秀吉,也就是丰臣秀吉赶忙问:“那我们的铁甲船呢?不是有厚重的铁甲防护吗?”
要知道,织田信长的铁甲船,在倭国几乎是无敌的。不管怎么样,都算是王牌了!
因此,听到他问话,织田信长也很关心。
德川家康听了,叹了口气,无奈地说:“九鬼嘉隆指挥的铁甲船,虽有铁甲防护,但行动迟缓,在明军炮火的集中攻击下,根本无法躲避,最终还是被击沉了。我见大势已去,才拼死突围回来……”
织田信长听着,脸色越来越阴沉,最后如暴风雨来临前的黑夜般可怕。
他缓缓坐下,拳头紧握,议事厅内一片死寂,唯有德川家康那带着沮丧的声音在众人耳边回荡。
等到德川家康说完之后,议事厅内就真得完全安静下来了,没有一个人说话。
所有人的脸色,都是非常难看。
短暂的沉默后,织田信长强压下内心的惊惶与愤怒,大声下令,撤掉了酒席,然后对所有人说道:“不要慌,我们立刻商讨应对之策!”
但是,并没有人说话。织田信长能看出来,他们这些人,心中都有恐惧了。
于是,他转头缓缓扫视,最后定到了浅井长政身上。
浅井长政见了,神色有些慌张,声音不高地说道:“信长公,大明国力强盛,如今水师惨败,我们恐怕无力抵挡。依我看,不如向大明求和,承认成为大明的藩属国。这不过是个名义而已,如此或许能保住我们的身家性命与领地。”
听到他这话,其他大名顿时也有意动了,这不,朽木元纲也起身附和道:“信长公,浅井大人所言极是。大明一直想解决倭寇问题,我们不妨做做样子,给大明皇帝个面子,应付一下。只要表面上顺从,想必大明也不会对我们赶尽杀绝。”
六角义贤也赶忙站起来,点头哈腰地说道:“是啊是啊,战争只会让我们损失惨重。做藩属国,每年进些贡,总好过与大明拼个鱼死网破,到时候什么都没了。”
一时间,赞同求和的声音此起彼伏,不少大名被恐惧占据了内心,觉得这是当下最好的办法。
“听说大明皇帝很慷慨,我们进贡之后,给我们的还礼很丰厚的!”
“对对对,我也听说了,这其实对我们有利的啊!”
“……”
德川家康眉头紧皱,心中虽也惧怕大明的强大,但求和之举实在有违他的武士道精神,他忍不住大声反驳:“你们竟如此怯懦!求和?这岂是我们武士所为?我们怎能未战先降,如此苟且偷生,定会遭后世唾弃!”
织田信长也怒视着这些主张求和的大名,呵斥道:“你们这些没骨气的东西!求和?一旦求和,我们将永远沦为大明的附庸,任人宰割。我们倭国武士的尊严何在?”
浅井长政吓得脸色惨白,赶忙跪地,颤声说道:“信长公息怒,我只是担心将士伤亡惨重,百姓生灵涂炭……”
其他大名听了,便不再说话了。
因为他们发现,想要求和的人,并不是很多。
这不,柴田胜家一脸坚毅地站起,大声说:“信长公,我赞同您的看法。求和绝非良策,只会让大明更加轻视我们。我们应集结兵力,加固防御工事,与大明决一死战,扞卫我们的尊严。”
一些主战的大明,纷纷附和了起来。
“没错,我们什么时候被他国占领过?”
“天照大神在看着呢,谁敢投降?”
“……”
织田信长听得微微点头,说道:“你们说得不错,只是如今水师已败,大明可从海上任意登陆,我们该如何布防?”
听到这话,议事厅内又安静了下来。
倭国是岛,失去了制海权,确实是非常不利的局面了。
黑田官兵卫沉思片刻后,起身进言:“信长公,大明若进攻本州岛,定会选择重要港口登陆。我们可集中兵力,重点防守东部的江户、南部的大阪等港口。在港口周围设置大量防御工事,埋设陷阱,布置火绳枪队,给明军迎头痛击。”
织田信长摸着下巴思索后说:“此计可行。但也要防备明军声东击西,从其他港口或隐蔽海湾登陆。需在沿海各地布置探子,密切监视明军动向,一旦发现明军登陆,各地守军迅速支援。”
这时,羽柴秀吉站起身来,恭敬地说道:“主公,诸位大人,我有一些不同的想法。”
听到他的话,其他大名都把目光看向他,想听听他的不同想法。
织田信长更是鼓励地说道:“有什么好法子,尽管说来!”
羽柴秀吉听了,恭敬地回答道:“如今明军水师占据绝对优势,沿海地区对我们而言已不再是优势所在。”
“依我之见,我们不妨清理海岸线,将所有军民有计划地后退到内陆。这样一来,明军登陆后,补给线必然拉长。”
浅井长政听了,疑惑地问道:“秀吉,拉长明军补给线又能如何?他们实力如此强大,补给线即便长些,我们又能怎样?”
羽柴秀吉听得微微一笑,继续说道:“浅井大人,补给线拉长后,明军的补给必然困难重重。我们便可在陆地上组织精锐部队,不断偷袭明军的粮道。没了粮草供应,明军纵使战力再强,也难以持久作战,如此,我们或有击败明军的机会。”
柴田胜家皱着眉头思考了一番,说道:“此计虽有风险,但也不失为一个办法。只是清理海岸线,让军民后退,这过程中如何确保秩序,不引起恐慌?”
羽柴秀吉赶忙回应:“柴田大人,我们可提前发布告示,告知军民撤退的计划与好处,安排各地大名组织人手维持秩序,确保百姓有序后退。同时,可将一些重要物资提前运往内陆,减少损失。”
织田信长目光一亮,点头道:“秀吉所言甚是。明国军队不熟悉地形,而我们却是熟悉,正好可以多加利用!”
说到这里,他提高了声音,大声说道:“诸位,如今我们已无退路,各种策略都需考虑。这一计若能施行得当,或能成为我们击败明军的关键。大家对此还有何看法,不妨畅所欲言。”
朽木元纲听了,微微皱眉,担忧地说:“虽说计划听起来不错,可沿海居民众多,要让他们短时间内撤退到内陆,谈何容易。而且,这期间所需的物资调配、安置地点等诸多问题,都需要仔细斟酌,稍有不慎,便会引发混乱。”
六角义贤也跟着附和:“是啊,万一在撤退过程中,明军突然发动进攻,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黑田官兵卫沉思片刻后说道:“我们可以划分区域,分批次进行撤退。先让距离海岸较远的居民开始行动,同时在沿海留下一部分兵力佯装防御,迷惑明军,给我们的撤退争取时间。另外,要组建快速反应部队,一旦明军进攻,随时可以接应和掩护军民。”
浅井长政又提出疑问:“那关于偷袭明军粮道,我们该如何组织人手?要知道,明军肯定也会对粮道严加防范。”
羽柴秀吉自信地说道:“我们可以挑选熟悉地形的武士组成小股精锐部队,他们熟悉山林小道,能够神不知鬼不觉地接近明军粮道。而且,各支部队之间要相互配合,采取游击战术,一处吸引明军注意力,其他几处趁机下手,让明军防不胜防。”
德川家康一直默默听着众人的讨论,此时缓缓开口:“此计虽好,但我们不能只依赖这一策略。还需加强内陆城市的防御工事建设,以备明军突破我们的骚扰防线,直逼内陆。同时,要加强情报收集,随时掌握明军的动向,才能更好地调整我们的战术。”
织田信长听着众人的发言,微微点头:“诸位所言极是,羽柴秀吉的计策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方向,但实施过程中确实困难重重,需要我们精心谋划。接下来,我们要详细商讨每个环节的具体安排,确保万无一失。”
于是,大名们围绕着羽柴秀吉的建议,开始深入讨论各项细节,从军民撤退的路线规划、物资调配,到偷袭粮道的人员选拔、战术安排,以及内陆防御工事的建设等。
最终,倭国这边,就采取了羽柴秀吉清理沿海,诱敌深入的计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