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回大明远征军在本州岛登陆时,发现不见倭军抵抗,甚至连一个倭人都见不到,事情非常蹊跷。
于是,主帅谭纶便下令大军先在海边扎营,等待后续军队一起登陆。
然后,他又派出大量蒙古骑军作为斥候,深入周边区域查探消息。
万户巴特尔领命后,迅速挑选出一批精锐的蒙古骑军。
这些骑手骑术精湛,对侦察任务经验丰富。皆是一人双马,分成数支小队,朝着不同方向疾驰而去。
要说蒙古骑军的骑术,战马的充裕,肯定不是倭军能比的。他们深入内陆的速度,也因此超出了倭军的认知。
第一批蒙古骑军小队出发第二天,便在内陆遭遇一小股倭军巡逻队。
倭军巡逻队根本没想到蒙古骑兵有这么快的机动速度,意外之下,双方短兵相接,加上蒙古骑军的精湛骑术和箭术,迅速击溃了倭军巡逻队,并生擒几名倭军士兵。
每支侦查的骑队中自然有配备懂倭语的人,一番拷打之下,哪怕这些底层士兵并不知晓,也还是被问出了一些东西,便迅速回报。
和这一路差不多,其他小队也陆续都有传回消息。
比如,有的小队甚至发现离海岸线几十里远的村庄都空无一人,粮食和牲畜都被转移;
还有的小队,则察觉到内陆方向,一些险要地势所在,有大规模防御工事正在修筑。
然而,这些消息较为零散,难以拼凑出倭军的完整计划。 但是,随着时间推移,更多蒙古骑军小队返回,带来更详尽情报。
终于,一支深入内陆较远的小队报告,倭军正将大量军民往内陆深处迁移,且在一些要道上设置了隐蔽观察哨。还有小队发现,倭军似乎在集结兵力,意图不明。
一次次消息汇总后,谭纶与将领们对着地图反复研究分析,终于弄明白倭军的意图——这是诱敌深入,坚壁清野,试图拉长明军补给线并伺机偷袭粮道的法子。
可以说,这种法子在战场上并不少见,但是却一直是行之有效的法子。
谭纶非常重视,立刻召集各级将领至中军大帐商议对策。
众多将领,原本兴奋地登陆本州岛,就准备杀倭寇立功,结果却见不到倭寇的影子,不知道倭寇在搞什么鬼。
他们接到军令赶到中军帐,以为有倭寇的消息,可以杀倭寇了,一个个就又兴奋了起来。
可谁知,当他们看到主帅谭纶从后帐转出来时,那一脸严肃的表情时,他们就知道,可能情况不是他们所想的那样。
于是,中军帐内的气氛,不由得有点凝重起来。
谭纶目光扫过众人,神色严肃,先让中军校尉把收集到的消息说了一遍,然后他才开口道:“诸位,如今我们已登陆本州岛,倭军这诱敌深入、坚壁清野的计策已然明了。我们必须尽快想出应对之法,大家畅所欲言。”
听到他的话,中军帐内先是安静了一会,而后参将王如龙率先站出队列,抱拳道:“大人,倭军此计阴狠,旨在消耗我军战力与补给。末将以为,我军当务之急是确保粮道安全,不可冒进。”
有人听到,立刻附和,跟着说道:“想当年,曹操与袁绍对峙于官渡,袁绍粮草充足却因乌巢粮草被烧而大败。前车之鉴,不可不察。我们应停止深入,在沿海稳固防线,加固防御工事,等待后续兵力与粮草辎重的支援。只有根基稳固,方能稳步推进。”
游击将军胡守仁见他们都发言了,而谭纶并没有表态,就立刻也出列,跟着说道:“王参将所言极是。粮道乃我军命脉,必须不惜一切代价保护。可增派重兵护送粮草,同时派出多支小股骑兵,在粮道周边往复巡逻侦查。一旦发现倭军踪迹,即刻出击,绝不给他们偷袭粮道的机会。”
“此外,还需与后方保持密切联络,确保粮草能及时、安全地运达前线。”
谭纶点点头,还是没说话,目光扫视其他人。
都司李应诏见此,也大步出列,拱手道:“大人,倭军既然企图诱我深入,我们切不可轻易中计。我军可在已占领区域广修营寨,囤积粮草,待后续兵力全部抵达,兵力充实后,再图进军。如此一来,我们兵力充足,补给无忧,倭军便难以施展其阴谋。”
守备周遇仁见他们都有建议,不甘示弱,也出列抱拳说道:“大人,末将认为,除了加强粮道防御与等待援兵,还需对周边地形进行详细勘察。倭军熟悉本地情况,我们也需知己知彼。可派遣熟悉地形勘察的士兵,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深入内陆,绘制详细地图,了解倭军可能设伏的地点与周边山川地势,为我军后续行动提供有力支持。”
…………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纷纷阐述着谨慎应对的观点,一时间,大帐内议论声此起彼伏。
等他们说得都差不多时,谭纶注意到还有人没说话,便看过去,问道:“元敬,你如何看之?”
戚继光听到,这才出列,神色镇定,目光坚定地抱拳说道:“大人,末将以为不必惧怕倭军这些措施。”
他这话一出,众人皆望向戚继光,面露诧异之色。
参将王如龙忍不住问道:“戚大帅,倭军此举来势汹汹,意在困我于绝地,为何不必惧怕?还望戚大帅明示。”
戚继光听得微微一笑,说道:“王参将,倭军此计看似精妙,实则有其局限性。他们想拉长我军补给线、断我后路,前提是我军攻打不下要攻打的城池,双方形成僵持之势。”
“一如袁绍和曹操之官渡之战,如若袁绍能一鼓而下曹操,粮道如何,会有什么问题么?”
说到这里,戚继光转头看向谭纶,提高了声音道:“我大明军队与别处不同,我们有重型火炮。”
游击将军胡守仁听得疑惑,问道:“戚大帅,重型火炮虽威力巨大,可倭国城池坚固,且他们定会严加防范,火炮能起到关键作用吗?”
要说对火炮的认知,还是得戚继光第一。
这不,就见戚继光自信地说道:“胡游击,倭国城池虽有防御,但在我大明重型火炮面前,却并非坚不可摧。只要运用得当,集中火力轰击城门、城墙等关键部位,定能轰出缺口。一旦城墙被破,倭军防御体系大乱,我们便可趁势攻入。”
“如此一来,倭军所谓的诱敌深入、断我后路便失去了意义,因为我们不会给他们形成僵持的机会。”
说到这里,他想了下,又补上一句道:“倭国并无射程远的重炮,我们的重炮可以抵近再开炮,威力更大!”
听到这话,所有人都不由得点头:对啊,忘记倭国军队就没有重炮这事了!
都司李应诏思索片刻后,跟着说道:“戚大帅所言有理,只是若要以火炮攻城,必然需要大量弹药,且搬运火炮也需耗费不少人力物力,还得防范倭军突袭,这其中困难也不少啊。”
戚继光听了,露出淡淡笑容道:“倭军要是敢出城,那是最好不过了,就怕他不敢出城!”
一听这话,其他将领豪气顿生,当即点头附和,一个个都笑了起来。
就那些猴子,还真怕他们不敢出战!
谭纶看到这一幕,微笑点头,然后再看向下一个他信任的将领。
俞大猷看到谭纶看向他,便主动站出来说道:“大人,末将以为,还可海路并进,直驱倭国都城。一路上,倭军要是敢拦截偷袭便最好,先行杀伤他们。如果他们躲着像老鼠,那我们就打下倭国都城。”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又道:“倭国都城,他们不敢不救,我们也可以视情况,看是围城打援还是先攻下城池,再清剿城外倭军!”
谭纶听了,点点头,不过他追问俞大猷道:“如果野外倭军一直不露面,像狼一样,不看到我们的致命弱点不进攻呢?”
听到这话,中军帐内的将领,都不由得愣了下。
对啊,如果倭军一直避免决战怎么办?
然而,俞大猷却一点不慌,依旧不快不慢地回答道:“末将打听过了,倭国这边的雨季是七月左右,会持续一个月到一个半月。”
“因此,如果倭军一直拖着不和我们决战的话,我们就多打下一些城池。到时候雨季到来,我们在城里休养生息,看他们在野地里能耗到什么时候去!”
戚继光听到这话,跟着补充道:“坚壁清野之策,本就是一把双刃剑,既伤敌,也伤己。要末将看,如今才是四月中旬,未必需要等到雨季,倭军那边便会坚持不住,自己都会崩溃!”
谭纶听得连连点头,见底下将领都不再有其他建议,便决定道:“诸位说得不错,本官再补充三点!”
听到他说话,所有将领都认真听了起来。
“其一,水师一定要守好,不能让倭军有偷入九州岛的可能……”
大明的主力军队都出征本州岛,在九州岛的,都是朝鲜、琉球的仆从军为主,战斗力要比倭军差。一旦被倭军投入九州岛的话,后方就会不稳。
不管是戚继光、俞大猷,还是其他将领,都明白主帅的这个意思。
“其二,水师也还要发挥出机动优势,不需要海陆并进,海路可以先行突进,跳到倭国的后方去登陆作战,打乱倭国军队的部署!”
“其三,可行虚张声势,耗倭军实力之计,第一阶段的重点,是这里……”
“……”
谭纶做了接下来的军事部署,随后军队便开始行动了起来。
………………
时间一晃过去了半个月,这半个月里,明军主力一直在海边扎营,并没有开拔。有不少次,骑军突然大举出动,看似大军要出征,但是最终,却又没动静。
倭军这边,终于有等不下去的,纷纷跑去盟军主帅,织田信长这边了。
这不,浅井长政一见织田信长,就立刻抱怨说道:“信长公,大事不好了!已有不少贱民耐不住性子,偷偷逃跑了。这时间也拖的太久了,实在管不住了!”
跟着一起来的朽木元纲,也跟着附和道:“是啊,信长公。不仅如此,我们为了坚壁清野,将大量粮草集中储备,可这么多军民都撤到内陆,消耗巨大,如今粮草也快要支撑不住了。再这么下去,恐怕未等与明军交战,我们自己就先乱了阵脚。”
“狗日的明军一直按兵不动,他们到底在谋划什么?我们却被这不明不白的局势拖得疲惫不堪,军心、民心都开始不稳了。”
织田信长面色阴沉,心中也是烦躁不已。
他来回踱步,思索片刻后说道:“明军此举定然有诈,我甚至怀疑,他们的主力已经不在那里了。”
说到这里,他眉头紧锁,又补充说道:“我多次派出人马刺探,但是明国骑军众多,根本无法渗透过去刺探。”
还有个原因,他没说,就是倭人和明军实在不同,根本没法乔装打扮,因为身高的差距太明显了!哪怕有几个不明显的,语言不通,一问也会露馅。
浅井长政听了,恼火地说道:“信长公,既然明军不动,我们便主动出击。挑选精锐部队,趁夜偷袭明军营地,打乱他们的部署,或许能扭转局势。”
织田信长边上的黑田官兵卫听到这话,立刻摇头说道:“柴田大人,此举太过冒险。明军营地戒备森严,且他们既然敢按兵不动,想必早有防备。贸然偷袭,只怕不但无法得手,还会损兵折将。”
浅井长政真的很气恼,道:“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怎么办,坐以待毙?”
织田信长心中叹了口气,要是实力相当,也不需要这么多事,直接打就是了。
但是,从前期的交战看,正面对战,哪怕倭军兵力占优,要想取胜,也是非常不容易的。
他沉思片刻后,还是说道:“这样,我再多派探子深入明军营地附近,探查他们的虚实,看看他们究竟在搞什么名堂。同时,要稳定军心民心,对于逃跑的贱民,派人追捕,以儆效尤。至于粮草问题,让山阴道那边解决吧,等打赢了明军,再论功劳!”
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了,不过,事情很快就有了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