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李静言说面前这个狗男人贱贱的呢?此刻的胤禛心中也的确开始纠结郁闷了。
儿子们若是为了家业爵位争来抢去的,他会为此气愤难过,伤心失望。
可是李静言母子对其避之不及,弃如敝履,他同样也不高兴。
这感觉就像是自己打下的基业被人嫌弃了一样,很打击否定他的成就感!
胤禛:我是什么很贱的人吗?还是我的基业就那么让人瞧不上?
!!!∑(°Д°ノ)ノ
不过不管心中如何,对于李静言的说法他还是给予了默认,同时也将弘时从继承人的名单中彻底划去,不当做继承人来培养,只当做一个孝顺的好大儿来看,将来让他做个富贵闲人。
当然,四贝勒会默认此事,李静言的恳求并不是主要原因,小弘时那恶毒的智商才是重中之重!
实在是这孩子老父亲胤禛感觉自己是真的教不了,继续下去也只是折磨自己而已。
有教导培养弘时的功夫,他感觉能培养出来十个优秀孩子来!
李静言:还想着十个?想的挺美,你先能再生出来一个再说吧!
(??v_v??:)
“既如此……爷知道了……”
闭了闭眼,他还是如同承诺般说了一句:“弘时是爷的儿子,日后会有个好前程的。”
到底弘时是府中的长子,又做了几年独子,胤禛对这个孩子还是很有感情的,他心里甚至已经默默盘算,即便将来对方不能继承王府,自己这个当阿玛的也要努力为这孩子弄一个不低的爵位。
这样弘时将来被分出去了,也不会落魄得被人欺负。
觑着胤禛略有动容的神情,李静言也能大致猜出几分对方的想法,这让他不得不再次感慨,儿子少,就是好!
哪怕是弘时这样的,再不聪明也能被当成个宝!
这要是放在老康的儿子里,弘时这种肯定被嫌弃得不要不要的,那还有可能得到他阿玛如此多的关注父爱,让对方为其费心考量呢?
而且弘时这次看似是调皮捣蛋,书读得太差,把他的亲阿玛气的不行,但反过来想,这何尝又不是一种欲扬先抑呢?
先把对方的期待值无限拉到最低,打穿地底,然后再开始慢慢反弹。
所谓没有了期望,也就不会失望,没有了这些期许和失望,父子间也就少了很多矛盾。
就像一个平时都能考一百分的孩子,一旦有一次考了九十八分,家长都会觉得不满意,认为他是退步了。
但是一个每次考试都拿个位数的孩子,突然考个二十分,他的家长都会觉得他进步很大,认为这是意外之喜!
又好像好人做了一件坏事就是罪不可赦,千夫所指,而坏人做了一件好事,便算放下屠刀,回头是岸一般。
弘时这孩子在他亲爹那里已经塌成废墟了,之后的成长中,他只要有一点儿进步和感人的举动,在老父亲胤禛心里那都是一种进步。
孩子稍微表现的好一点,当阿玛说不定还得感动成什么样呢。
“妾谢贝勒爷成全!”
“儿子也谢过阿玛成全!”
“您对儿子的好,弘时都会记在心中,将来儿子一定会好好孝顺阿玛,不叫您再生气的……”
胤禛:呵呵~你别孝死我,你阿玛就谢天谢地了!
(?_? )
眼见四贝勒闭着眼,重新躺回床上一言不发,李静言也难得的看懂了一回脸色,识趣的带着儿子默默退下。
等回到自己的院子,她是彻底忍耐不住,抱着好大儿就是好一顿心疼。
“额娘的弘时啊~真是想死额娘了!”
室内没有旁人,李静言直接抱起了一百多斤的大胖娃轻轻颠了颠,然后当即眼泪就下来了。
“瘦了,也轻了!”
“弘时这些日子,一定吃了不少苦吧?”
对此,小弘时也是哭着点头,连连赞同:“儿子在前院儿可想额娘了,整日里吃不好,睡不好,一天连半个猪头都吃不下去了……”
“哎呦~你这孩子!”
“额娘当初叮嘱了你好好吃饭,你怎么就不听呢!”
心疼儿子的李静言,当即让膳房准备了三桌子弘时爱吃的好菜,随便孩子吃。
当然,其中肯定也有弘时最爱吃的大猪头,而且还是一来就两个。
据统计,每一次小弘时开心或不开心,都会有一只无辜的猪猪随之丧命,这可真是个悲惨又残酷的故事!
小弘时:啊呜~啊呜~
李静言:好大儿,使劲吃!你阿玛有得是钱,吃不穷他!
胤禛:我倒是不心疼银子,但孩子都这样了!就别给他吃猪头了吧?
虽说吃哪儿补哪儿,但是你吃猪头骨的不都是猪脑子吗?
(ー_ー)!!
等孩子美美的吃上一顿,李静言照例又是一番催眠洗脑,巩固了一下自己在弘时心中的地位,同时也交代了些事情,就又放孩子回到前院儿了。
而再次回到前院,经历了之前的事儿,小弘时也仿佛成长了一般,出于愧疚和自责,对自己的阿玛是格外孝顺体贴。
老父亲病了,孝顺大儿不但亲侍汤药,还一直守在床边,日夜照顾个不停……
虽然弘时的很多照顾都是在帮倒忙,但这样的行为还是让老父亲胤禛感动的不轻,因为他看得出,这孩子的种种内疚自责还有他孝顺的行为,都是发自内心的,毫无半点作假。
这样真诚纯粹的感情,才更让人感动。
同时当日李静言的那一番话,到底还是影响不小。
四贝勒虽在心中暗暗将弘时划出了继承人的行列,但与此同时,对这个孩子也更加宽容了,毕竟没有寄予厚望,也就不必给孩子那么大的压力。
没有教学这座大山,加之弘时本身的性格也十分讨人喜欢,又孝顺懂事,父子之间的气氛反而和睦温馨了许多,父子感情堪称是一日千里。
小弘时在他的阿玛心里,也已经从‘那个逆子’变成‘孝顺好大儿’了。
老父亲胤禛:这孩子虽然学习不行,但却仁义孝顺,瑕不掩瑜,瑕不掩瑜啊!
弘时还是我的好大儿,呜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