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侯静山
崇祯十二年霜降后的第三天,河间府东大街的老槐树开始簌簌落着金叶。高府二门里飘出的药香混着纸钱味,让整条胡同都笼在愁云惨雾中。
";老爷这脉象...";张郎中搭着脉的手直打颤,";怕是要准备后事了。";
正厅里的太师椅吱呀作响,十七岁的念东攥着考卷的手沁出汗来。他刚和兄长从顺天府乡试回来,不想家中竟遭此变故。忽然门房来报,说城南王半仙差人送来书信。
";侯静山?";念东的父亲接过信笺,";百年灵猴成精?";
";老爷,这猴仙能通阴阳知过去未来,";门房小厮压低声音,";王半仙说他前日还与静山仙论《诗经》,那仙儿对';七月流火';的注解比国子监博士还通透呢。";
车马备好时,西斜的日头正把青石板路染成血色。念东跟着父亲到了城南破庙,却见个鹑衣百结的老丐蜷缩在香案前。
";请先生移步寒舍。";父亲一躬到地。
老丐翻着白眼哼道:";请神容易送神难,你们高家积德行善三代,静山仙或许肯赏光。";
掌灯时分,高家正厅的烛火突然爆出灯花。八个铜香炉青烟袅袅,供桌上的蜜供果品却纹丝不动。
";这都一个时辰了...";念东的兄长低声嘀咕。
话音未落,梁上突然传来清脆的笑声:";好个耕读传家的门第!";
满屋子人惊得齐齐抬头,只见雕梁画栋间并无半个人影。念东只觉后颈一阵发凉,仿佛被什么毛茸茸的东西蹭过。
";大仙到!";老丐突然直起身,头巾滑落露出额间朱砂痣。他三步并作两步冲到门口,双手平举如迎客状。
";诸位有礼。";空中传来清朗的男声,夹杂着衣袂摩擦的窸窣。念东眼睁睁看着供桌上的苹果忽然倾斜,像是被无形的手推了推。
";听说两位公子刚考完乡试?";声音忽然近在耳畔,念东只觉有温热的呼吸拂过耳垂。
";回仙长的话...";兄长的声音发颤,";晚生们侥幸...";
";侥幸?";那声音轻笑,";《论语》题解错了两处,《孟子》策论漏引';天时不如地利';,这也叫侥幸?";
念东浑身冷汗涔涔,那日答卷时确实有两处记不清出处。正惊疑间,供桌上的酒杯突然自行倾倒,琥珀色的酒液在青砖上蜿蜒成诡异的图案。
";生死有命,";静山仙的声音忽然变得低沉,";令祖阳寿已尽,诸位不必挂怀。";
老丐突然剧烈咳嗽起来,待缓过气时眼神已恢复浑浊:";大仙说老爷今晚戌时...";
话未说完,内室突然传来撕心裂肺的哭声。念东踉跄着冲进去,只见父亲伏在祖父床前,老人的手已经凉透。
后来听长工说,那晚守灵时曾见窗棂上有毛茸茸的影子一闪而过。念东再去城南破庙寻找老丐,却只剩断壁残垣中几柱燃尽的香烛。
在那个蝉鸣聒噪的盛夏,阳光明晃晃地洒在村口老榆树上,村里来了个耍猴人。他瘦巴巴的,一身洗得发白的粗布麻衣,牵着几只瘦猴,铜锣“哐哐”一敲,便扯着嗓子喊:“老少爷们儿,都来瞧一瞧,看一看嘞!”
猴子们在地上翻跟头、钻火圈,逗得围观的孩子们笑声不断。可谁能料到,变故突生。一只机灵的小猴不知怎的挣断了脖子上细细的锁链,撒腿就往村后的深山狂奔。耍猴人急得脸通红,一边骂骂咧咧,一边甩开膀子去追,村民们也跟着哄闹着追了好一段路,可那猴子眨眼间就没了踪影,只留下山林间“簌簌”晃动的枝叶。
时光悠悠流转,一晃几十年过去了。山民们在进山打柴、采药时,偶尔还能瞅见一抹灵动的影子在林间一闪而过。那肯定是当年逃走的猴子,它行动快得像道黑色的闪电,只要稍有人影,“嗖”的一下就没影了。后来,这猴子胆子渐渐大了起来,时不时溜进村子,偷些果子、点心。村民们听到院子里有动静,赶忙跑出去瞧,可每次只看到空荡荡的枝头,果子没了,点心也少了,却连猴子的正脸都瞧不见。
直到那天,村里的猎户李四去后山设陷阱。刚走到半山腰,突然听到一阵“簌簌”声,抬头一瞧,正是那只神出鬼没的猴子。李四眼睛一亮,心里想着,今天非抓住你不可。他猫着腰,轻手轻脚地跟了上去。猴子像是察觉到了危险,撒腿就跑。一人一猴在山林间你追我赶,最后追到了一片荒郊野外。李四瞅准时机,拉弓搭箭,“嗖”的一声,利箭直直地射向猴子。猴子惨叫一声,倒在地上没了动静。
可奇怪的是,这猴子死了竟还不知道自己死了。它只觉得身体一下子变得轻飘飘的,像一片秋天的落叶,只要轻轻一使劲,就能飞出去百里远。它懵懵懂懂地飘荡着,最后附在了河间府一位老人身上。老人突然双眼一翻,声音都变了,尖声说道:“你若好好供奉我,我保你家财万贯!”从那以后,它便自称静山仙,引得不少人前来求神问卜。
与此同时,在遥远的长沙,也出了件稀奇事。有只猴子,脖颈上系着一条明晃晃的金链,经常大摇大摆地出入士大夫的府邸。说来也怪,只要它一出现,那户人家保准有喜事临门。有人给它投喂果品,它也不怯生,大大方方地接受。大家都对这只猴子好奇极了,却没人知道它是从哪儿冒出来的,又会去往何方。村里有位年近九旬的老者,头发胡子全白了,他眯着眼回忆道:“我小时候还见过它链子上挂着块铜牌呢,上面刻着前朝藩王府的印记。”这么看来,这也是一只得道的仙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