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上和哈里斯一同出现的是队长李楠,一个经过军队严格训练、说话几乎滴水不漏的人。
但即便是军人出身的李楠也让哈里斯在新闻发布会上的表现,跟两天前大不相同。
李楠说的每句话,哈里斯都认真听翻译的复述。一句没听清,他就要求翻译重新解释,态度十分慎重。
很明显,他不能再容许球队出现两天前姚明放胆直言的状况,重压之下,哈里斯要尽量避免媒体干扰。
他毫不讳言自己下的“封口令”,因为他对雅典奥运会安排的混合区很不理解:
“一个球员刚离开球场,情绪还十分激动,在他走向更衣室的路上,就被人拖住问这问那,我觉得是不能容忍的。”老头认真地解释说,“至少要让他走回更衣室,冲完凉,坐下冷静会,整理好自己的思想再出来。即便是这样的安排,我觉得球员们也很难受,因为比赛的激情和疲劳不可能那么快消失,可是在离开球场前往更衣室的路上就直接把他拖住,这实在太过分了。”
哈里斯的抱怨很有道理,绝大部分国际比赛都不会有这种安排。通常是球员们冲凉后才回混合区与媒体交谈,2000年悉尼奥运会就是如此。
当时所有的球队,包括“梦四队”,都是每场比赛结束后先冲凉再回到混合区,这时球员的情绪不会像刚结束比赛时那样亢奋。
只是哈里斯的考虑不是这样简单,对于中国媒体他已经充满了戒心。
“银狐”也知道暴怒后的姚明给他带来了不少额外的麻烦,于是在借着姚明是否真的会退出中国国家队这个话题上,哈里斯借题发挥:
“他当然不会退役,别开玩笑了,姚明当时那么说完全是一时气话。他当时很沮丧,伟大的球员刚打完一场比赛,一场他职业生涯可能最糟糕最丢人的一场比赛,满脑子火气。刚离场时,你们就在他通向更衣室的路上拖住他让他回答问题。”
哈里斯不断重复着:“姚明是个伟大球员,但伟大球员也不可能保证自己每个晚上都很伟大。他当时并不是那个意思。我对球员们解释说,你们有女朋友、妻子和父母、即便这样亲密的人彼此生气时都会说气话。其实这些都没什么大不了,你们不能让姚明承载着一个民族的责任,还要求他不能生气,对各种情况都不能发表自己的看法。记住,他也是个人,还是个很好的人。”
在哈里斯口中,“你们”就指的是中国媒体而非球员们,他暗示着“你们”在干扰姚明,在影响中国队的战斗力。
毫无疑问,哈里斯用的是一种NbA教练常用的手法。
在球队士气不佳,内部出现问题时,只有将注意力转嫁给外界,树立一个球队共同的敌人,利用外部压力来缓解内部矛盾,营造一种“我们对抗世界”的背水一战心态。
媒体自然是距离球队最近,又最容易拿来当靶子的敌人。所以哈里斯决定对“你们”封口,即便中国队第一场比赛的溃败,和“你们”并没直接关系。
……
当然,哈里斯也回答了关于陈可在赛场上的事情,丝毫没有逃避:“比赛就是这样,尤其是在NbA和高水平国际比赛中,队员们激情高涨,也很容易情绪失控,这不是什么事件。”
原来,在比赛中陈可做出了一次本可避免的进攻犯规,而一直站着指挥比赛的哈里斯显然对这个无谓犯规很失望,大声的冲着陈可嚷嚷,陈可也是暴怒,躺在地上就跟哈里斯争辩起来。
哈里斯不再说话,掉头走到板凳上的朱芳雨交代两句,小朱赶紧跑到了换人席上去。
于是陈可低头朝替补席走过去。他走向姚明身边一个座位,可是还没走到就飞起一脚暴踢座椅,塑料椅子几乎被踢翻。
这时哈里斯走了过来,指着陈可说了几句话,显然是在指责陈可。
但哈里斯的指责显然不是时候,陈可正在气头上,一点都没有默不作声的意思,还没上场的姚明从他踢椅子时就意识到了他情绪的激动,所以一直用手摁着他。
哈里斯说个不停,陈可还在继续还嘴……
突然陈可就变得怒不可遏,头上青筋直暴,如果不是姚明拉着他,他肯定会站起来和哈里斯相互指着鼻子对骂。
两人在争执中谁知道陈可突然控制不住了情绪,冲着哈里斯结结实实地张口大骂了一句“Shit”!
……
当记者再追问哈里斯,陈可在赛后有没有向他道歉时,这位老帅说道:“不存在这个问题,没什么需要道歉的,这是比赛的一部分。你们以前批评中国球员没有责任心、没有激情,现在有一个表现出了激情,你们又在找他的不是。我认为他没有任何问题,他是个好孩子,我爱他!”
他继续说道:“NbA球员都是这样,比赛太紧张了,大家情绪都很容易失控的……在我这儿还算好的,你们知不知道一个叫阿伦·艾弗森的?”。
哈里斯的话还没完,他再找理由开脱此事:“我带过的最优秀球员之一——摩西·马龙,是个NbA传奇人物,得分和篮板进入了史上前十。有一次在比赛中他对我破口大骂,脏话连篇,我回答道:‘摩西,比赛完了我们再讨论性的问题,现在我需要你去抢篮板。’——就是这样的简单。”
可见在这件事情的处理上,哈里斯教练为陈可留足了颜面。
对于大姚推倒对手的行为,哈里斯则为他解释说:“即使有点不礼貌,那也是正常的反应,因为这是一场激烈的比赛……”
“我不管名次,就管一场一场地把球打好。”
最后,在被问到中国队小组出线前景时,哈里斯教练如是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