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苏爷他们简单的吃了口饭,孙老大他们天没亮就出发去别的地方打鱼走了。
昨天晚上,苏爷跟孙老大商量,四天后,他们还来这个小岛,还在这等着换货,让孙老大告诉别的渔船一声。孙老大很痛快的答应。
收拾好东西,趁着潮水一行人往回赶,拉的货太多,船吃水有点深,苏爷开的小心翼翼。临近出海口,长海有点遗憾。
好不容易出了一次海,一网没下,有点说不过去。
苏爷看看甲板还有点地方,就决定下上一网,仓里已经满了,甲板上也是货,再有海货也只能放在甲板上。
几个人笨手笨脚的把拖网放下,也没拖多长时间,等渔网拉上来一看,除了长海所有人都泄了气。
这一网,能有五百来斤货,但是一多半是海胖头鱼(学名矛尾复虾虎鱼)这鱼扔大街上都没人要。
长海却很高兴,凭他的记忆前世这个鱼也不值钱,但是好吃,蒜瓣肉,尤其是酱焖,不但下饭还配酒。
在他强烈要求下,才没把鱼扔海里,还有一些贝类,大家伙挑挑拣拣的收拾一大筐。
进入界江水道,二柱子把步话机拿了出来,东子凭着关系,一直没把两台步话机还回警备区,反正出了事儿有他爹顶着。
李老四收到消息赶紧安排车去太平村码头接货。怕两台卡车不够用,李老四又从军分区借了一台卡车。
下午两点,渔船靠港,李老四领着东子他们十多个人在码头上等着。
看到渔船吃水很深,李老四嘴咧的能看到十六颗牙。
李老四先去把李老爷子给扶下船,苏爷在船上指挥其他人卸货。
长海在旁边盯着,他怕这群小“生荒子”把他那几百斤海胖头鱼给撇水里。
苏爷安排完,也下了船,李老爷子一直在岸上等他,两个老头脾气相投,还能玩到一起,这也很难得。
李老四告诉苏爷“永富大哥明个就能给放回来,啥事儿没有,以后该咋干就咋干,回来先休息几天,避避风头”
苏爷挺高兴,苏永富爹是苏爷的三弟,苏永富爹妈没的早,是苏爷拉扯他长大,娶的媳妇儿,跟自己亲儿子没区别。
李老四为了办这件事儿,亲自去的区检察院,把区检察长都给骂了,最后特事特办,查了一溜十三招,也没啥大的原则问题,小毛病倒是不少,但都是为了村里苏永富自己扛下来的。从某些角度来说,不但不应该抓,还应该奖!
三十多吨货,二十来个小“生荒子”三个多小时就搬完,三台卡车装的满满当当。
苏爷要留他们去家里吃饭,李老爷子拒绝了,苏爷累了两天,就不去添麻烦,以后有的是机会。
要给苏爷拿几条大点的好鱼,苏爷没要,码头上看热闹的村民都乐的说“咱们村啥都缺,就不缺海货,菜地边上现在还有好几堆海货在哪里沤肥呢”
那也不能亏了苏爷,李老四亲自扛了两袋子白面,长海拎着两大桶豆油强行放在苏爷家里,苏爷气的拿着烟袋锅追出来要揍他俩,俩个人跳上车就跑。
长海回去的时候特意看了一眼,五六堆挺大的肥堆堆在田地边上,虾爬子,香螺,虎头蟹子各式各样,还有一堆全是胖头鱼,长海瞬间觉得他这几百斤胖头鱼不香了。
卡车先回的江海胡同,三百多斤胖头鱼先卸下来,两个妈又是一顿埋怨,要这破玩意儿干啥?
两个妈也没搭理长海,自顾自的挑了一百多斤这个年代人们认为的好鱼,还有七八十斤贝类。
孙老大给的大螃蟹还有个百来斤,李老四本想着都留家里,两个妈只留下一半,剩下的让李老四拿回厂里去,工人还有这些小年轻都分一分。
晚饭都做好了,海货只能是明天吃,吃完晚饭,两个妈就开始收拾一堆海货。
几个小崽子在旁边捣乱,他们也不害怕,看到啥都敢用手抓,东升拎着一根竹竿子在旁边看着,但凡哪个小不点儿有不规矩的举动,他就用竹竿子一点,立马老实。
第二天,四合院院子里,长海和孙小欠一起收拾这一堆胖头鱼,援朝没抓住,一大早领着媳妇儿就跑了,说是去逛商店给白小白买点东西。
呸!他妈的,大清早五点半,哪家商店开门?他就是算准了长海得拉着他干活。
家里人都不帮着长海收拾这些胖头鱼,长海只能拉着孙小欠,孙小欠无所谓,他还挺愿意干的,最起码不能白吃长海做的饭吧。
两个妈一大早把其他海货分出来很多份,一上午挨家给邻居送,就连周老师家都有,还特意给周老师家送了四只大螃蟹和几只“海茄子(海参的一种,身上没有刺)”
现在周老师的儿子周学忠,可是东升最忠实的跟班,两个孩子虽说差两岁多,却能玩到一起去。
中午长海做饭,一锅酱焖胖头鱼,被家里人吃的连汤都用馒头沾着吃光了。
下午两个妈就伸手帮长海忙活,长海和孙小欠倒出手,弄了个大铁网架上,下面用灶坑的炭火铺上,收拾好的胖头鱼,稍微总盐卤一下,就放在铁网上烘干。
干到下班时候,整个江海胡同都是长海家烘咸鱼的咸香味。
邻居过来还礼,还特意跑过来看烘的啥鱼,一看是海胖头,都觉得费这么大力气不值当。
晚上依然是长海做饭,还是一大锅酱焖海胖头,孙小欠一家五口,包括他爹妈全在长海家蹭饭。
一锅鱼依然是一点不剩,几个小崽子们一人一个大螃蟹,开饭前就让两个妈给喂饱了。
周老师晚上过来感谢两个妈送的海货,还礼他家也没别的特产之类,但是他家有的是书本,给红红和乐乐拿了两套练习册,还有几个本子。
红红和乐乐看周老师的眼神布满了杀意,我俩跟你无冤无仇的,你为啥对我俩下死手?
两个小豆包还不知道,以后他们跟周老师的渊源深着呢。
在家忙活三天,这三百多斤海胖头鱼算是弄完了,烘干的鱼还不到原来的一半重量。
又到了再次出海的时候,这次李老四说啥也不让长海去,原因就是,你个小舅子不能总让姐夫拉磨赚钱,你成天去潇洒摆烂吧!
李老四觉得出海是挺好玩的一件事儿,他也要去过过瘾。
李老爷子这次妥协了,让王尚友也去体验一下。
结果就是,李老四和王尚友去了两天,回来的时候是被抬下来的,他俩晕船,别说玩了,吐的昏天黑地,用二柱子说的话形容“两个人所过之处,钓鱼都不用打窝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