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没有不存在答案的问题。
沈浩面对这种事情,心中那一抹愤怒越发升腾。
他们在家里辛辛苦苦搞建设,外面有人刷刷地卖国?
感情还会背刺自己人!
是不是有毛病!
好日子过多了吧!
草!
主要是。
这两天许多人都在传工部监守自盗,导致很多官员都觉得朝廷就不该给工部那么多银两。
目前随着矿盐和石炭销量上去,两大工坊给工部的银两越来越多。
就这还没算上之后的酒精工坊。
所以,有人觉得嫉妒,想要压一压工部的待遇。
可现在查明没有工部的事儿。可能被降低经费的事情解决了。
只是沈浩是越想越气。
卖国贼必须死!
所以刚好忙完事情的沈浩也有事情去找岳父,正巧说一说这件事。
况且,往边关运的武器和精铁的官员,就那么多人,总能查出来是谁!
所以沈浩便带着两柄奇怪的握柄和调查结果,就准备去皇宫。
“沈浩,这件事情,朝廷会解决,你可别冲动。”
薛礼看到沈浩双目燃烧火焰,就知道沈浩可能因为工部是被冤枉的,又因为工部的辛苦被人糟蹋而愤怒。所以他急忙阻止沈浩。
沈浩道:“这个我知道,但我是有事找岳父。”
薛礼连忙又道:“反正你别乱提这件事,陛下也因为这件事正在生气。”
沈浩道:“放心吧老薛,我不是乱说话的人。”
说着话沈浩就要走。
正巧,这个时候,礼部的人来了。
来人是杨典。
杨典见到沈浩,就没好脸色,但他还是要说正事。
“沈侯爵,关于后天的订婚仪式流程都在这里,你看看可还有需要增加什么。”杨典将记录流程的纸张递给沈浩。
沈浩大概看了眼,然后有些看不懂。
这上面的名词,很多沈浩都不知道什么意思。
杨典看出沈浩的疑惑道:“其实没有什么困难的,到时候沈侯爵你身边会有礼官跟随提醒,而且今晚开始便有礼官教授你后天要注意的事情和相应的礼仪。”
“并且,你身为驸马当天所穿的衣袍,礼部都已经定制好。”
“还有,当天要早起,你记得多带几个人,和你一起迎亲的最好是一些青年俊杰。”
“还有,到时候沿途百姓也会讨个彩头,你要用红布多包一些碎银子。”
“还有……”
杨典前后足足说了十几条沈浩需要做的。
看得出来,杨典没有因为两人之间的争执,而消极怠工。依然是那么尽心尽力。
到最后杨典才道:“沈浩,你的聘礼可准备好?”
沈浩点头:“已经准备好,这是礼单。”
说话间沈浩将随身携带的礼单递给杨典。
当杨典看到礼单上的聘礼数量,瞳孔猛然一缩。
单单银两,就有八十八万两之多!
除了银两之外,还有特供所有控制权、名酒工坊、镜子工坊、口红工坊、还有一百车绸缎,名贵兽皮二十车,金石玉器二十车,茶叶二十车,四色喜糖十车,临京县店铺八间,剩下就是一些日常所需品,加起来三十车。
另外。
第二聘礼,国泰民安。
第三聘礼,夜空生花。
杨典真的惊到了。
别的不说,单单那八十八万两银子,就不是一般人能拿得出来。
而且沈浩真的是将所有身家都拿出来给***了,一点不留!
杨典作为门阀世家的官员,比较明白沈浩有多少产业,可以说这是沈浩的全部。
这些所有加起来,总价值接近一百二十万两。
足可见沈浩多么重视***。
至于第二聘礼,国泰民安,说的是临京县。
目前临京县城池的修缮,以及各个商铺的装修和开业,都在四大门阀世家的催促下完成。
如今的临京县,已经成为一座不比京师差多少的大城。
从临京县正式完工后。
单单目前临京县每天出入的商人,就有上千之多,而前来临京县购买产品的人流量更是多达数千。
因为沈浩曾经对李清瑶说过,他的目标,就是民族安宁,国泰民安。并且两人的想法很一致。
而临京县,是沈浩迈出的第一步。
因此,沈浩想要让李清瑶看到他答应的承诺在逐渐实现。
而事实也的确是如此。
酒精工坊的工人,因为吃喝不愁后,这些日子赚来的银两,很多都会在临京县当地消费一些。
比如那些多少年都没有一身新衣服的百姓,他们看到生活的希望后,便愿意用月钱去购买新衣。
而且临京县目前的商品非常齐全,百姓需要什么,都能买到,所有商品价格有商部监督,非常优惠。
这也进一步推动了百姓的购买欲。
因此,不仅仅是临京县和周边一些来临京县做工的百姓日子好过了。
就连临京县的商人,都没想到商品卖得比他们预想的还要好太多!
这也导致,商人们,产品都卖脱销了,已经多次去不同地方补货。
还有一些外地的商人,知道临京县是商业县后,纷纷前来大批量进货运往全国各地售卖。
可以说,商人们也赚得盆满钵满。
不过他们赚的钱,有部分是商税,还有部分是维护临京县所用。因此还形成良性循环。
关于这点,就连四大门阀世家都不得不佩服沈浩。
一个商业县,商人赚钱了,百姓受益了,临京县发展了,还能辐射周边县城,带动其他地区的百姓致富。
他们第一次觉得,原来不用苛刻百姓,也能赚到很多钱。
所以现在四大门阀世家的很多商人都在剖析沈浩的经商理念来学习。
且,沈浩当初以弹劾为要挟让世家做的事情,就是让他们别计代价加快临京县发展,争取他订婚前,让临京县彻底建设起来。
现在临京县好起来了,四大门阀世家反而觉得这不是要挟了,而是沈浩给他们的福利。
再看最后一个聘礼。
夜空生花,这个是沈浩以前没说过的,他也不知道是什么。
杨典看完,还是板着脸道:“沈侯爵,聘礼都存在韦家的商会是吧,我今晚便让人装车扎红带。”
“若没有其他事,本官便先离开了。”
沈浩听闻很认真地行了一礼:“杨尚书,多谢。”
杨典轻哼,转身就走。
沈浩在后面高声喊:“杨尚书,劳烦你了,稍后我让人将特供的新品给你送一套到府上,还有新出产的名酒也给你拉一车。”
杨典却一如既往地骄傲开口:“分内之事罢了。”
沈浩闻言笑了笑,便让身边人去安排给杨典送礼。
这些日子,他在外面陪着剿匪,全都是礼部在忙碌他的事情。
虽说礼部的主要目的还是尊重***,但要迎娶***的不正是他,对方也是变相地在帮他忙碌。
所以沈浩知道这些人情,绝不能省。
等杨典走后。
沈浩因为聊到婚事,心情好上不少。
可他想到走私问题,依然有些心烦。
于是他仍然执着拿着调查好的报告去皇宫找岳父。
顺便还要讲一讲他的新型管理方法。
这种管理方法虽然会增加管理人数,但可以更有效防止国家资源被私自贩卖。
最重要是他还有一件好东西给岳父。
旋即沈浩要来一份工部原本的管理政策,决定边走边看。
万一他的管理方法万一和工部原先的管理方法出现重复项,他讲解的时候可以直接规避掉。
只是。
沈浩越看越觉得奇怪。
这份管理政策非常不错。
以他后世的眼光来看,工部目前的管理制度都绝对没问题,甚至说,无论是运输方面,亦或者边关接货的方面,管理的都非常完善。
绝不可能出现私自挪走铁和钢的情况。
甚至说,工部出库的铁和钢数量一经发现少于总数,立刻就会被查出来。
这样的管理政策,到底是怎么才能有人走私出去铁和钢。
这令沈浩百思不得其解。
于是沈浩放下书册,还是先去皇宫吧。
只是他一到皇宫,便发现后宫很热闹。
岳父的两位兄弟都在。
就连大舅哥、二舅哥和两个小舅子也在。
而且除了李清瑶、李明心之外,还有一名公主,是沈浩没见过的。
沈浩一出现,顿时吸引了所有人目光。
他毕竟是此次订婚主角。
宣德帝此刻看起来很高兴,脸上挂满笑容,当即会沈浩勾勾手:“浩儿,过来。”
沈浩小跑着就过去了。
宣德帝一旁的荣亲王见到沈浩笑着开口:“陛下,上次和侄女婿朝会上匆匆一见已有两天,这次你可要好好介绍一番。”
长乐王也是这个意思,微笑开口夸赞道:“果然英雄出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