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渡野在明氏对面坐下,把手放到紫檀木小几上,“祖母,你肯定说我有毛病了。要不不会无缘无故说生不了孩子去领养的事情。”
即使他没有听到前面的话,他也能猜出来。
对于明氏来说,倘若孟映棠没问题,那问题就是自己的。
倘若孟映棠有问题,那问题还是自己的。
他从来都知道,他的“病”,完全由祖母安排。
比如小时候,他看到祖母冬天偷偷吃冰碗,想吃,祖母说他不能吃,他虚。
他不爱吃鱼,祖母就说他脑子不好,得多吃。
总而言之,祖母需要他哪里不好,他就得哪里不好。
虽说他不记仇,但是现在安排他那里不好,他不想再忍了,想造反。
明氏装模作样地给他诊脉,“果然是你不行。”
不等徐渡野发作,她自己已经笑倒了。
孟映棠哭笑不得地道:“我跟着祖母学了点皮毛,也知道是我之前身体亏空太多。虽然现在精心调养,好了一些,但是恐怕孕育子嗣也艰难。”
“艰难什么?”明氏道,“再过一两年,你看难不难,三年抱俩都行。不许着急,我这把老骨头还硬朗,能看到。”
听她这般说,孟映棠心里总算有了点安慰。
虽然她暂时生不出来,但是听祖母的意思,已经没有寻短见的想法,这比什么都重要。
孩子的话题告一段落。
孟映棠取了徐渡野在家穿的鞋过来给他。
明氏一脸恨铁不成钢。
徐渡野得意洋洋:“挑拨离间没有用,我们好着呢!”
祖母就是想和他抢人。
徐渡野趿着鞋去换了屋里穿的衣服,孟映棠给他整理脱下来的衣裳,道:“徐大哥的新衣应该做好了吧,我明日去看看。”
她早早就交代好了绣娘们,要先做徐渡野和明氏的新衣。
“不用去看,我和她们说了,渡野的新衣就先别做了,她们忙。”明氏道,“只做咱们俩的就行。”
徐渡野:“真是我亲祖母!”
孟映棠心想,那就她自己给徐渡野做一身。
“我明日去把您的取回来试试,不合适再改。”
“也不用。她们太忙,我已经让她们先做别的,我们俩的放在最后。”
孟映棠不解地道:“那么忙吗?”
今年因为加税的缘故,他们解决了很多妇人的“就业”。
孟映棠心软,各处最后收的人,都比预计要多两成,包括布庄。
虽然特别好的绣娘没有,但是针线活大都能做,给打下手,问题不大。
而且今年年景不好,很多原本要做新衣的人,手头紧了,也就搁置了置办衣服的计划。
布庄生意,远不如从前。
明氏回来之前,孟映棠也经常去布庄,并没有那么多活计。
明氏面色如常地道:“有十二个擅长苏绣的绣娘被我调到京城,她们要去给贵人做衣裳。”
原来抽走的人是最好的。
“怪不得。”孟映棠点点头,“我的衣裳也不着急,先给您做。”
新衣裳的话题说到这里也就停了。
孟映棠准备各处的节礼,忙得脚不沾地。
李随那边她有些犹豫,但是最终还是送了一套新衣裳。
虽然大家都揣着明白装糊涂,但是孟映棠不得不承认,李随在,她就多了一份安全感。
衣裳她是让徐渡野去送的。
——如果经过婵娟的手,估计她又有话说。
徐渡野很乐意领这个差事。
不过装逼过后,看到李随见到礼物的激动,他还是觉得让老登高兴了,不爽。
但是过年婵娟来给孟映棠拜年的时候,还是和她蛐蛐。
“男人果然挂在墙上才老实。老东西都不行,竟然外面还有女人给他做衣裳。你猜怎么着?他都不让我碰,当成宝贝一样,他怎么不搂着睡?”
孟映棠:“……”
“不让我碰最好,我也巴不得有人伺候她,不用我。”婵娟嗑着瓜子道。
明氏听着一直乐。
“老太太,我说话粗俗,您别笑我。”婵娟有些不好意思。
“你说,我爱听,我就爱听你说话。”
别人追妻火葬场,李随追女火葬场。
这种剧情,她都喜欢。
她还给婵娟封了个大红包,婵娟喜不自禁。
“过年才给了我十两银子,”她吐槽李随,“我隐约听着,京城的房子和地都卖了,也不知道填什么窟窿。”
“缺钱缺成这样?”明氏忍不住看向孟映棠,眼神在和她商量。
——如果李随真的缺钱了,那赞助他一点也是可以的。
生身父母,如果罪大恶极,那就让他们天打雷劈。
如果大差不差,那就得赡养。
她们对李随的所有想象,都是建立在按照李随日常大男子主义基础上推测的。
事实上,李随得知真相之后,没有干涉孟映棠什么,反而一直带着小心翼翼。
从这个角度讲,明氏愿意给他出点钱,买孟映棠安心。
毕竟对她来说,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孟映棠却摇摇头。
“是没钱。”婵娟道,“不过我也不在乎那些,只要月银不缺我的就行。常王妃还额外给了我一份,嘻嘻。”
手里有钱的感觉真好。
婵娟从来没有这般自在的日子,只希望能够一直这样下去。
正说话间,钱顺家的在廊下道:“老夫人,外面来了个人,说是舅爷,确实是姓孟,只是从前没见过……”
“是之扬!”孟映棠激动地趿着鞋就往外跑。
“穿上狐裘!”明氏在后面大喊。
婵娟一手抓住手炉,一手拿了孟映棠的狐裘追出去,替她披上,自己却冻得哆嗦了下。
“姐!”
少年嗓音裹着朔风撞进庭院。
孟之扬褪了银甲依旧意气风发,牛皮护腕上两道刀痕,仿佛还带着战场上的肃杀。
偏生笑起来时露出颗虎牙,生生把肃杀气揉碎了。
廊下冰棱忽地折断,婵娟慌忙后退半步。
孟映棠提着石榴裙奔下台阶,鬓边步摇乱成一阵急雨,眼中的欢喜满溢出来。
“你怎么这会儿就来了!我原本以为你是要明日才来的。”
今日才是大年初一,这会儿来,那岂不是昨日就从家里走了?
“姐,看我给你带了什么?”少年献宝似的从怀里掏出油纸包,“糖霜饼!别处没有,我让村里的杨大娘给你做的。”
并没有回答为什么今日就来的问题。
孟映棠也没有追问,笑着接过来道:“我小时候最喜欢吃了,每次能得一小块,都是你分给我的。”
婵娟抱着手炉看着少年,绢帕什么时候掉落都不知道。
她看着少年说话时滚动的喉结,那里横着道淡红伤疤,随喉结上下,在晨光里明明灭灭。
她低头收回视线,却听见自己心跳加快,震得耳畔珍珠坠子仿佛都在微微发颤。
从前养娘总骂她,生得玲珑模样,却偏偏蠢笨心肝,对男人尤其不开窍。
她不服气。
明明她也习得温柔手段,媚眼含情,能勾得男人心猿意马。
但是这一刻,猝不及防间,她觉得养娘说得对。
因为她今日,似乎才窥见了那一窍缓缓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