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着手准备建都北方
不过没人在意朱元璋这边啥情况。
都忙着应对朱雄英的新政推行呢。
欲攘外,必先安内。
而要想富,就得先修路!
朱雄英下旨,征召民夫修路,给工钱的那种,并不是服徭役。
但是大明的版图那么大,也不可能短时间内修好,所以朱雄英就想着招标了。
让天下的世家出钱,替自己修路。
而自己给他们三十年的道路收费权,三十年内的过路费全归他们。
同时,还给他们道路命名权。
当然了,这个并不是强制性的,是自愿报名的。
可以单干,可以抱团干,都行。
你如果不报名,那么你屁股底下最好是干净的,否则官府一定会拿着大明律,一条一条的跟你算。
你今儿个骂人了,你昨儿个踩坏良田了,你前儿个吃饭没给钱,你身为官员,大前天嫖娼了。
反正芝麻大点儿小事儿,只要大明律写了,都给你算。
任何事情,不论大小,只要不上称,那就只有二两重。
可若是上了称,那可就是千斤都压不住的啊。
此令一出,世家大族们纷纷议论起来。
有的家族觉得这是难得的赚钱机会,既能得名又有利可图,于是积极准备联合起来参与招标。
但也有一些家族心怀鬼胎,觉得朱雄英此举是故意针对他们,想借机搜刮钱财。
其中江南的钱氏家族最为抵触,他们仗着家族势力庞大,在当地横行多年,屁股下面自是不干净。
他们暗中串联其他几家,妄图抵制这政令。
然而朱雄英早有防备,他命锦衣卫密切监视这些家族的一举一动,当得知几个家族的阴谋后,朱雄英直接下令从重问罪,抄家查办。
其他家族见状,再也不敢有二心,纷纷踊跃参与招标。
很快,各地的修路工程便热火朝天地开展起来,百姓们得到工钱,生活改善不少,而朱雄英的新政也逐步稳定推进下去。
大明进入工业化时代,全民皆工。
在修路的同时,也不妨碍朱雄英建新都。
朱雄英已经下旨,要迁都北平。
彻底奠定南北一统,收复北方民心。
朱元璋虽然收复了北方,但只是名义上而已,实际南北依旧对立,南方人依旧看不起北方人,甚至称呼北方人为北狄。
从五代十国时期算起,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给契丹之后,北方有接近五百多年的时间被外族势力掌控,而中原人没分到一杯羹。
北宋靖康之变后,北方又相继被金朝和元朝所控制,一直至今。
所以自南宋以来,中原人就形成了一种特定的印象,即北方是异族的地盘,南方才是中原人自己的天下。
迁都北方,让北方的百姓真正的归心,让他们知道,华夏从来就没有放弃他们。
南北永远都是一家人。
朱雄英要迁都,许多人反对,但大多都是文臣。
毕竟他们的根基在南方。
至于武将,并没有太大反对情绪,只要是帝都越往边关靠,那么武将地位就越高。
帝都设在边关,虽然能收复民心,但也把帝都置于危险之地,这就必须要靠能打仗的武将维护安定了。
这可以确保不会出现重文轻武的现象。
否则帝都的安全难以得到保证。
靠文臣守国门,那不现实,打仗这事儿还得武将来。
在朱雄英的强硬态度下,文臣只能妥协了。
再不妥协,茂太爷都要拔刀,一副杀人全家的架势了。
随着迁都北方的圣旨昭告天下,天下震动。
南方百姓:
“什么?竟然要迁都到北方?简直就是莫名其妙!金陵这里有着坚固无比的长江天险作为屏障,而且江南地区向来都是鱼米之乡、繁华富庶之地,放着这么好的地方不要,却偏偏要跑到那风沙漫天的北方去做什么?难道是脑子进水了不成?”人群中有人大声嚷嚷道。
“可不是嘛!朝廷究竟是在搞什么名堂?为何平白无故地就要将都城迁走呢?想当年大明立国定都于此不过短短十余年时间而已,如今居然说迁就迁,实在令人费解啊!”另一个人随声附和着。
“唉,一旦朝廷真的迁都至北方,咱们江南这边的经济恐怕会受到重创啊!毕竟从此以后,国家发展的重心必然会逐渐向北方转移,我们这些生活在江南的百姓可就苦喽。”一位老者忧心忡忡地叹息道。
“既然朝廷已经下达了迁都的圣旨,那就意味着此事已成定局,再也没有更改的可能性了,与其在这里怨天尤人,倒不如赶紧行动起来,去北方购置房产和田地,抢占一个有利的位置要紧呐!”一个精明的商人果断地说道。
然而,更多的人则是满脸愁容,甚至有女子忍不住哭泣起来,“不要啊……呜呜呜……帝都怎能设立在北方那种苦寒之地呢?明明这里一切都好好的,为什么非要迁都不可呀?呜呜呜……”
“这一迁都,咱们南方在北方面前就失去了优势啊。”
尽管百姓们对此议论纷纷,心中充满了不满和疑惑,但他们终究明白胳膊拧不过大腿。
于是,大多数人在发了一通牢骚之后,便只能无奈地接受这个现实,继续过着自己原本的生活。
而北方的百姓听说朝廷要迁都北方,只感觉不可思议。
他们也不明白,为什么放着江南之地不要,要来北方。
迁都就意味着要新建皇宫,这可是个大工程啊。
然而,朝廷已经给出了官方解释。
北方百姓也是华夏族群的一员,定都北方就是要让北方百姓知道,朝廷没有放弃他们,朝廷没有轻视他们,南北是平等的。
朱雄英很清楚,迁都北方之后,会给北方带来了稳定繁荣的发展环境,进一步让南北两地实现了经济地位上的平等。
北方民心尽收,南北互相认可,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南北一统。
至于老朱的那个恢复中华,在他认了元朝为正统的时候,那就叫改朝换代。
而且老朱的帝王庙还供奉着元帝和元臣,供奉着他驱逐了半辈子的鞑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