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碗:受伤的总是我
朱雄英下达了圣旨,此旨责令全国各地的总督与巡抚紧密联手,共同剿灭肆虐地方的土匪强盗。
不仅如此,还下令调动大批军队,并配备威力巨大的火炮参与此次行动。
对于具体如何剿匪,朱雄英并未过多关注细节,因为他深知关键在于能否在规定的时间内彻底清除匪患。
若届时仍有土匪逍遥法外,那么这些总督和巡抚将面临严厉的惩处,直接被革除官职并依法查办!
朱雄英以坚决果断的态度表明,若是你们无法胜任此项任务,自然会有能力更强之人取而代之。
当这道圣旨传至各地时,那些官员们心中皆是一惊。
他们意识到此事关系重大,稍有不慎便可能断送自己的仕途前程。
以往那种敷衍了事、推诿责任、妄图蒙混过关的手段再也行不通了。
于是乎,众人纷纷收起侥幸心理,迅速在各自管辖之地展开了紧张激烈的剿匪行动。
为了尽快平息匪乱,官府向土匪们发出通告,只要愿意放下武器,下山从良者,过往罪行一概不予追究,然而,倘若有人冥顽不灵,执意违抗官府劝诫,则格杀勿论,生死全凭个人造化。
眼看着朝廷此番剿匪决心坚定如山,各地官府更是毫不手软,他们毫不犹豫地将一门门沉重的大炮拖运至匪巢所在的山下,严阵以待。
一旦土匪拒绝下山投降从良,等待他们的便是无情的炮火洗礼,让这片土地化为一片焦土。
与此同时,朱雄英又任命李景隆作为钦差大臣,代表朝廷巡游天下,李景隆身负重任,手持尚方宝剑,所到之处皆有权统一调度指挥当地的军事及政治权力,全面监督各地剿匪工作的进展情况。
凡发现有消极怠工或徇私舞弊之徒,一律严惩不贷。
地方黑帮也不例外,遭到了全面清剿。
反抗朝廷直接按大逆律论处,格杀勿论。
朱雄英推动的义务教育,各地大兴建筑,许多现成的房子都被改成了临时学府。
积极推动百家争鸣的盛世再现。
同时,朱允熥下旨修路,把路修宽,修结石。
不管是大路还是小路,通通的修。
为避免钱不够,朱雄英还下旨各地募捐。
捐款多少无所谓。
捐款十万两者,御赐匾额。
捐款二十万两者,当地撰书扬名。
捐款五十万两以上者,写入大明日报,载入史册,千古永存,当地刻碑立传。
机会就这一次,能不能把握住就看自己的了。
同时支持各地百姓监督,确保捐款不被贪污。
朱雄英直接以百姓监督官府,赋予百姓监督之权。
在朱雄英大力推动全面剿匪行动之时,远在凤阳某土匪窝的朱元璋和朱标听闻此消息后,瞬间惊得目瞪口呆,如遭雷击一般,整个人都傻在了原地。
“这个混账逆孙!他这简直就是要将咱们往绝路上逼啊!才刚刚过上没几天舒坦日子,他娘的,这临到最后关头居然又要来讨饭吃啦!”朱元璋怒不可遏地咆哮着,额头上青筋暴起,那愤怒的模样仿佛能喷出火来。
只见他扬起手来,狠狠地将手中的饭碗砸向地面,只听得砰的一声巨响,瓷碗顿时化作无数碎片四处飞溅开来。
碗: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好不容易才摆脱贫困生活,历经千辛万苦上山当了土匪,并逐渐过上几天安稳日子的朱元璋父子俩,眼看着局势发展对自己越来越有利,时机也已日趋成熟。
正满心欢喜地盘算着如何进一步扩大势力范围,好早日当上威风凛凛的山寨大哥呢。
可谁曾想,就在这关键时刻,朝廷竟然突然下令要展开大规模的剿匪行动。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他们措手不及,心中充满了愤懑与不甘,尤其是朱元璋,更是觉得天都快要塌下来了一般。
嘴里不停地咒骂着,这他奶奶的到底是怎么回事啊?朱雄英这是存心跟咱们过不去不成?
相比之下,朱标的情绪稍微稳定一些,但脸上同样也是阴云密布,沉默片刻之后,他缓缓开口说道。
“爹,依我看,雄英此举或许并非专门针对咱们而来毕竟听说这次可是全国范围内的剿匪行动,不单单只是要剿灭咱们凤阳这一小块地方的土匪呀。”
然而,尽管嘴上这么说着,朱标心里其实也没有多少底儿。
是时运不济。
这几年都没有回京,也不知道京里面现在是什么情况。
听说朝廷连连对外征战,大捷消息频传,现在也不知道怎么样了。
朱元璋听了朱标的话,哼了一声,“不管是不是针对咱爷俩,这剿匪令一下,咱的好日子可就到头了。”
朱标皱眉沉思道,“爹,如今形势危急,我们必须想个法子应对,要么咱们趁现在招安下山,要么就得想法子抵御官兵。”
朱元璋眼睛一瞪,“招安?老子当年可是皇帝,你是现在的皇帝,现在去招安像什么话!”
朱标无奈,“那只能抵抗了,可官兵有火炮,硬拼怕是不行,真理在他们手上,而咱们在大炮射程之内。”
朱元璋咬牙切齿,“朱雄英这混账逆孙够狠。”
“爹,那咱们现在到底咋办?”朱标询问道。
“下山,还能咋办!咱们这肉体凡胎,也抵抗不了火炮,咱真是没想到,有一天这洪武大炮也会瞄准咱这个洪武大帝!”
朱元璋咬牙切齿的道。
这个逆孙,悖祖悖宗!
“那咱们下山干嘛?”朱标又问。
朱元璋轻哼一声,“还能干嘛!下山重新讨饭!趁着现在剿匪,流动起来的人多,咱们说不定能多讨很多钱。”
朱标听后,觉得有道理,“爹,还是你聪明。”
于是,两人收拾了东西,悄咪咪的山寨的库房掏了。
能带走的全带走了,带不走的就留给其他人了。
按照现在这么乱,谁也不知道是谁干的。
不过,朱元璋拿到手的钱还没捂热,当天晚上就被锦衣卫没收,送去京城还债了,一个铜板儿也没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