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田村
与此同时,相隔1000多里外的大田村,村民们为了争饮用水,正吵得不可开交。
长亭县已经将近两年没下雨,旱情越来越严重,地里地头龟裂成一片片,早已寸草不生,看着触目惊心。
前几年因为招莲在村里面开了工坊,招了村里不少人,年轻的去上工,还可以兼顾一下家里,既能挣工钱,又能种粮食。
而且前几年风调雨顺,基本上每家每户都大丰收,除了交税粮,不少村民都还剩了些余粮。
再加上村民们还种了不少茶树,靠着卖茶籽油和茶麸,也有一点进账。
手上有余粮,每月还有些钱进账,不少村民们的钱袋子也开始鼓起来了。
本想着有盼头了,终于可以过上了好日子,可没想到,从前年7月夏收割了稻谷开始,就一直没下过雨。
每天太阳高照,村民们还高兴着,割下来的稻谷不到两天就晒干了。
一开始,村民们也没太当一回事,毕竟七八月份正是夏天,热的正当时,不下雨很正常。
这头把稻谷割了没多久,接着又种第二茬,这时候的水沟也有水,每家每户把秧苗都插了下去。
可没想到,秧苗倒是插下去了,不到两天这水田就干了,每天得去水沟引水灌溉。
七八月的天,太阳晒得猛烈,不到半个月,这水沟的水也少了。
田里的秧苗刚刚长定根,眼瞅着没水,大家都着急着找水灌溉,可是这水沟的水少的可怜。
不少村民们为了争用水灌溉而大打出手,因为这事,付村长每天忙的焦头烂额。
村头这边吵架刚调解完,村中间又开始了,一天到晚忙着调解。
自家的田也没水灌溉,还得管这些破事,付村长想出了办法,让大家轮流灌溉。
水不多,害怕轮不上,每家每户派一个人守着田边,只要有一丁点的水也好,可以稍稍的润一下根也好。
再到后来,这水沟也彻底没水了,天还没下雨,大家开始着急,这种下去的秧苗刚刚开始支愣起来,没有水,这可咋整。
而且村民们发现,而不仅是水沟里没有水,就连村里那口老井的水也开始少了。
大田村虽然只有一口老井,这口老井井水很足,平时不管村民们怎么样用水,这口井始终没见缺过水。
前几年也干旱了一段时间,也没见缺过饮用水。
可是现在,这口老井的水位也开始明显下降,这在大田村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村民们也开始慌了。
村长把大家召集到了祠堂,抽出了一些精干壮丁,想着让大家上山找水源,要是找到水源,把水引回来灌溉稻田。
同时,也可以预防一下到时候没水饮用,听了村长的话,大家二话没说,每家每户都派了个代表,一起上山找水源。
以前山上也有地下水渗出,形成了小水沟,可是等到村民们上山的时候,发现这些小水沟也干涸断水了,找了大半天,大家失望而归。
没有水源灌溉稻田,再加上艳阳高照,就这样又过了大半个月,那些秧苗开始发黄干枯。
大家知道,这秧苗是救不回来了,但是只要还有些饮用水,家里还有点余粮,勒紧裤腰带,那多少就还能撑一段时间。
等熬过这段时间,说不定就会下雨了,再坚持坚持,再等等,老天爷说不定就下雨了。
村民们开始了节衣缩食,省吃俭用,心想熬过这阵子就好。
可是令大家没想到,这一次的干旱居然会这么严重,持续了将近了两年。
老井的水位线也持续下降,以前就算是水位线下降,但是隔了一夜,第二天这井水又满了。
可是现在不一样,现在隔了一晚上,第二天这井水也没见多多少,明显的可以看得出,地下水也少了。
现在村里边最热闹的地方就是水井旁,每天都围满了去挑水的村民。
村长每天都守在井边,规定每家每户只能用两桶水。
怕被人偷水,晚上的时候盖上石板,不仅如此,每晚轮流,五六户人家,每户派出一个人,几户人轮流守着。
为了预防这些村民们监守自盗,私自用水,付村长让自己的两个儿子付彪和付贵一人一个晚上,和村民们轮流守着这口井。
第二天一大早,再由村长看着,每家每户打一桶水,大家轮流,今天村头先打水,明天村中,后天村尾,轮完以后再继续。
等到最后的常常等到晚上才接满水,为了打水吵架,那是常有的事。
可随着旱情的持续发展,现在就连每户一桶水都不够了。
这天又围满了挑水的村民,村长和往常一样,准备打开石板,让大家挑水。
打开石板一看,发现这井水的水位线又下降了,村长皱了皱眉头,按照这样看,每户一桶水是不够了。
想了想,村长临时改变了主意,对着前来挑水的村民们大声的说:“大家伙听我说,眼下这井水越来越少,从今天开始,每家每户只能打半桶水,大家得省着点用。”
此话一出,等着挑水的人顿时炸开了锅。
“半桶水,这哪够呀,俺们家人多,光喝水都不够!”
“就是,这可不是要了我们的老命吗!”
家里人口少的还勉强,可是人口多的这怎么行,别说做饭,就光喝水都不够,不少村民们不乐意,首当其冲的就是史应强。
史老头沉着脸开口了:“村长,别人家五六口人,那还说的过去,可是我们家将近30口人,这怎么成。”
“别说吃饭,就光喝水都不够,这不是要人命吗,还让不让人活了?”
村长摇了摇头,无奈的说:“史老头,这也是没法子的事,谁叫你们没分家呢?”
史应强恼了,冷着老脸:“村长,话可不是这么说,这规矩是死的,可这人是活的。”
“有的人家只有几口人,可俺们家有三十多口人,每户都是半桶水,这明摆着就是不公平。”
现在大家都为用水发愁,家里人口少的当然沾沾自喜,幸灾乐祸的说话了:“史老头,谁让你们没分家?有好处的时候你咋不说?要干活的时候也是按户出劳动力,也没见你们家多出一两个人。”
史家的老大媳妇儿柳氏开始小声和丈夫史炎埋怨:“你看,我早就说过,咱们得分家,你愣是不敢向爹提,现在好了,咱们可是连水都喝不上了。”
史家的几个儿子都是老实巴交,虽然也50多岁的人,自己也当爷爷了了,可家里一直是老父亲当家,哪敢说一个不字。
虽然几个儿媳妇早就想分家,可是一直也不敢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