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7 章 最后期限
她心里想着:姚奶奶去了不得拖我后腿呀,我一个人去多快呀!
说罢,她转身就往外走,不过她没有朝着村口的方向,而是往后山走去。
到了后山,大丫将轻功发挥到了极致。
如今的她已经到了炼气巅峰的境界,就差那临门一脚便能突破到筑基期。
可这“差点”终究还是差了点,她还不能御剑飞行,只能依靠轻功赶路。
一炷香的时间过去,她在离曾外祖母村子不远处停了下来。
此时,时间已经到了未时中。
大丫赶到曾外祖母家,抬手敲响了门。
门开了,是徐茂阳。
他一见到大丫,惊讶地说道:“大丫!你怎么来了?”
大丫笑了笑:“我来看看曾外祖母。”
徐茂阳忙道:“快进来,快进来。”
说着便拉着大丫往里走。
刚走到堂屋门口,大舅奶奶方氏的声音传了出来:“阳阳,是谁来了?”
徐茂阳回道:“奶奶,是大丫来了。”
方氏一听大丫来了,立刻起身迎接,脸上带着笑容:“哎呀,大丫,你来啦。”
说着,她往后瞅了瞅,疑惑地问道:“咋就你一个人呢?”
大丫解释道:“我爹娘、小叔和小姑他们都还没回来。我来是想问问招兵的事,曾外祖母他们是怎么说的?”
方氏说道:“你小表叔说他自愿去参军。”
大丫听了,一时也没再说什么。
大丫刚坐下喝了点茶,曾外祖母正好从外面遛弯儿回来了。
老太太一见到大丫,脸上立刻露出了高兴的神情:“大丫,你怎么来了?”
大丫笑着说:“我来看看你们。”
老太太坐下后,方氏走到她身边,轻声地把大丫来的情况说了一遍。
老太太听了,招了招手,让大丫到她身边。
大丫走到她身旁,老太太伸手揽着大丫,感慨地说:“谢谢你,大丫,还惦记着我们。你爹娘还没回来吗?”
大丫点了点头:“对,他们还没回来。”
老太太又问道:“那你们家征兵的事情怎么办呢?”
大丫说道:“咱们家用钱买了名额,这次我过来也是想着你们如果要买名额的话,我来给你们送银钱的。”
屋里的人听到大丫的这番话,心中都觉得暖暖的。
且不说她到底有没有那么多钱,就她这个举动,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姑娘,独自一人跑这么远来给他们送钱,这份心意就足以让人感动。
老太太眼眶微微泛红,轻轻拍着大丫的手说:“好孩子,你这份心太难得,可我们不能要你的钱。你小表叔既然自愿去,那是他自己的决定,我们也都支持。”
大丫急了,说道:“曾外祖母,这钱您就收下吧,我小姑给我的,留着也是留着,你们要是有用得着的时候,可千万别客气。”
方氏也在一旁说道:“大丫,你不知道,你小表叔一直就想着能为国家出份力,他身子骨硬朗,我们相信他能平安归来。你有这份心,我们都记在心里了。”
大丫见他们态度坚决,只好把钱收了回去,不过心里还是有些担心:“那曾外祖母,要是之后有什么难处,你们可一定要告诉我。”
老太太连连点头:“一定一定,你这孩子,自己家里都还为征兵的事儿发愁呢,还惦记着我们。”
徐茂阳在一旁好奇地问:“大丫,你们村大家都怎么应对征兵的呀?”
大丫叹了口气,把村里的情况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听到有的人家为了凑钱愁得吃不下饭,方氏忍不住摇头:“这可真是苦了大家了。”
大丫又在曾外祖母家坐了一会儿,眼看天色渐晚,她起身告辞:“曾外祖母,大舅奶奶,我该回去了,不然姚奶奶该担心了。”
老太太拉着她的手,不舍地说:“这一路你可得小心,有什么事儿就来告诉我们。”大丫应下后,便离开了。
回去的路上,大丫依旧施展轻功,等她回到桃源村时,天色已经完全暗了下来。
姚氏正站在门口张望,一看到大丫回来,立刻迎了上去:“大丫,你可算回来了,担心死奶奶了。”
大丫把在曾外祖母家的事情告诉了姚氏,姚氏听后也感慨:“你这孩子,心就是善。不过咱们自己家的事儿还没解决呢,明天就是征兵的最后期限了,这可如何是好?”
大丫紧紧攥着拳头,对姚氏说:“姚奶奶,明天就是最后期限了,到时候咱们就把钱交上去。我小姑给的那两百两银子,先拿出一百两来买咱们两家的名额。”
姚氏看着大丫坚定的眼神,心中满是欣慰与感慨,轻轻叹了口气,点头说道:“行,大丫,那我听你的。你小小年纪,却如此有主见,奶奶信你。”
随后,姚氏抬手摸了摸大丫的头,眼眶微微泛红:“好孩子,这些日子辛苦你了。要是没有你,奶奶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大丫挽住姚氏的胳膊,笑着说:“姚奶奶,咱们是一家人,不说这些见外的话。只要一家人平平安安的,比什么都强。”
两人又商量了些细节,才各自回房休息,准备迎接第二天征兵的关键时刻 。
当晚,大丫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脑海里不停地思索着解决办法,不知不觉,天边泛起了鱼肚白 。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桃源村便被紧张与压抑的氛围笼罩。
征兵的最后期限就在今日,家家户户都面临着艰难抉择。
村头的老王家,两个儿子站在院子里,王大爷和老伴坐在门槛上,唉声叹气。
大儿子王明沉稳内敛,刚新婚不久;小儿子王强活泼好动,还没成家。
王大爷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手心手背都是肉,怎么选都揪心。
王明开口了:“爹,娘,让我去吧。弟弟还小,家里还得靠他照顾你们。”
王强一听,急得眼眶泛红:“哥,你刚成亲,嫂子还怀着孩子,你不能去,我去!”
老两口听着儿子们的话,泪水在眼眶里打转,一时难以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