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6 章 逛街
店员听到他们说只要中等衣服也没有摆脸色。
店员脸上挂着职业的微笑,带着沈婉兮和马紫茵往中等区走去,口中说道:“二位客官,您瞧好了。
咱们店里这些中等衣裳,料子都是实实在在的好棉布,透气又耐穿,做工也细致,针脚密着呢。
像这件女式的上衣,颜色素雅,样式大方,日常穿再合适不过。
领口这儿的盘扣,都是我们店里绣娘精心制作的,既好看又结实。”
她拿起一件蓝色布衫,继续介绍:“这件男式的布衫,款式简洁,穿上显精神。袖口和下摆都做了加固处理,劳作的时候也不容易破损。
还有这些小孩子的衣服,我们专门选了柔软亲肤的料子,对孩子皮肤好。图案也都是孩子们喜欢的,像这个虎头刺绣,寓意着孩子虎头虎脑,健康成长。”
马紫茵轻轻摸了摸那些衣服的料子,转头对沈婉兮说:“确实挺不错的,摸着舒服,款式也不难看。”
沈婉兮点头表示赞同,在店员的推荐下,她仔细挑选起来,在心里默默想着家里每个人的身形和喜好。
不一会儿,她就选好了几件给大丫、二丫的女童衣裳,又挑了几件适合沈书、柳铁柱他们的男式衣物。
接着,她又为姚氏、沈兰、冯苗、马紫茵和自己选了合适的女式衣衫,一并交给店员打包。
她们仔细地挑出了适合家中男女老少的衣物,满满当当地堆了一摞在柜台上。
那几位一直盯着她们的姑娘见此情景,又开始窃窃私语起来。
其中一个撇着嘴说:“瞧她们那样儿,怕是没见过什么好东西,买这么多,能付得起钱吗?真是没见过世面的乡巴佬。”
另一个也跟着附和:“就是就是,看她们等会儿怎么出丑。以为这店里的衣服很便宜呢,就算是中等的,也比其他地方贵不少,就她们这穿着打扮,肯定拿不出钱来。”
店员在一旁有些尴尬,不过还是尽职地开始计算起价格:“二位客官,一共是一百二十两银子。”
马紫茵闻言,不慌不忙地从怀中掏出钱袋,数出一百二十两银子放在柜台上,动作流畅自然,没有丝毫犹豫。
那些在一旁等着看笑话的姑娘们顿时瞪大了眼睛,脸上露出难以置信的神情,没想到这两个看似普通的女子居然真的能拿出这么多钱来。
沈婉兮微笑着对店员说:“麻烦你帮我们把这些衣服包好,我们赶时间。”
店员立刻应下,手脚麻利地将衣服打包好递了过来。
沈婉兮和马紫茵接过包裹,昂首挺胸地走出了成衣店,留下那些还在发愣的姑娘们在店里。
沈婉兮和马紫茵走出成衣店,午后的阳光暖融融地洒在身上。
马紫茵回头瞥了眼那店,嘴角浮起一抹略带嘲讽的轻笑,“那些人可真有意思,就凭穿着判断咱们付不起钱。”
沈婉兮摇了摇头,神色平静,“别往心里去,咱们买了东西,达到目的就行。”
说着,她抬眼看向热闹的街道,不远处飘来一阵诱人的糕点香气。
“走,咱们再去给孩子们买点京城的特色糕点。”
沈婉兮和马紫茵前脚刚踏出成衣铺,后脚店内的姑娘小姐们就围到一块儿,叽叽喳喳地讨论起来。
一位身着粉色罗裙的姑娘撇了撇嘴,尖着嗓子说:“哼,穿得这么土气,还买这么多衣服,也不知道哪来的钱,估计是打肿脸充胖子!”
旁边一位拿着团扇的小姐捂嘴轻笑:“就是,看她们挑衣服那认真样,好像真是什么宝贝似的,说不定回去都穿不上呢。”
另一个穿鹅黄衣衫的姑娘皱着眉,满脸嫌弃:“她们刚才摸过的衣服,我可不想再看了,总感觉沾上了土气。”
角落里,一位比较文静的姑娘小声反驳:“我倒觉得她们看着挺真诚的,买衣服也是为家人着想,咱们不该这么说人家。”
可她的声音很快就被其他人的议论声淹没了。
这时,店里的老板娘走过来,轻咳一声:“都少说两句吧,咱们开店做生意,来的都是客。”
但姑娘小姐们还是意犹未尽,时不时朝着门口张望,仿佛还在期待沈婉兮她们回来出糗。
两人来到糕点铺前,柜台上摆满了造型精致、色泽诱人的糕点。
沈婉兮仔细挑选着,每一款都斟酌一番,想着家里哪个孩子会喜欢。
马紫茵拿起一块桃花酥,放入鼻端轻嗅,“这香味,孩子们肯定爱吃。”
就在她们挑选之际,糕点铺里又来了几位夫人小姐,其中一位眼尖,认出了沈婉兮她们,悄悄跟同伴说:“瞧,就是那两个穿着奇怪的姑娘,在成衣店买了一堆衣服呢。”
另一位小姐好奇地打量着,低声说:“看着不像普通人家的孩子,行事落落大方的。”
一位小姐蔑视说:“谁家有身份的人能穿成她那样?”
沈婉兮和马紫茵仿若未闻,专注挑完糕点,付了钱,拎着包裹继续在街上漫步。
找了个没人的地方,把包裹和糕点放进空间里,出来后继续逛。
路过一家卖笔墨纸砚的铺子,沈婉兮停下脚步,“堂哥要科考了,进去给他挑些好用的文房四宝。”
一进店,老板便热情迎上来。
沈婉兮仔细端详着那些毛笔,轻轻抽出一支,感受笔毫的弹性;又拿起一方砚台,手指摩挲着细腻的砚面。
马紫茵在一旁帮忙出主意,两人挑了许久,才选到满意的一套。
出了铺子,天色渐晚,京城的街巷亮起了灯火,一片繁华喧嚣。
沈婉兮望着街边的热闹景象,心中满是对家人的牵挂,“买齐了这些,等少泽考完试,咱们就能快点回家了。”
马紫茵点头,眼中满是期待,“是啊,家里人肯定盼着咱们回去呢。”
沈婉兮和马紫茵刚踏出铺子的门,店内众人的目光便聚焦在她们离去的背影上,随即议论声悄然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