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收效甚微,部分村民并不认同两人提出的观点,觉得这是在危言耸听而已。还有部分人家经济条件实在有限,根本就拿不出多余的钱财来做储备工作。
更有甚者,个别思想顽固的人竟然把这种善意提醒视作是故意制造恐慌情绪的行为,对两位好心姑娘的做法表示出强烈反对的态度。
于是,杨珍珍她们也就不再过多谈论这件事,毕竟她们无法改变别人的决定。
在这个纷扰的世界里,有时候沉默也是一种保护自己的方式,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和勇气去干涉他人的生活。
进入深山不仅是为了避灾,也是为了让心灵暂时远离这些苦难。
没有解决能力的情况下,独善其身可能是最好的选择。
山林间的清新空气和静谧的自然风光能够让人的心境得以舒缓,哪怕只有片刻安宁,也足以慰藉疲惫的灵魂。
牛车回到村子后,许涵霜和杨珍珍各自回了家。
两人虽同路但各有归宿,简单地道别之后便走向自己那简朴却温馨的小屋。
虽然日子过得清贫,但对于她们而言,只要有爱与希望的存在,便足矣。
直到帮杨珍珍把东西送到了家门口,姚老三才驾车回去。
他的脸上带着憨厚的笑容,尽管生活不易,但他总能在帮助别人时感受到一份温暖与快乐。
杨珍珍把两大袋子豆子靠在墙边放置好,开始处理买回来的猪肉干。
先是小心翼翼地拆开包装,一股浓郁的肉香扑鼻而来。
接着,她用锋利的菜刀将肉均匀切成厚片,动作娴熟而又充满耐心。
先把肉切成厚片,用葱姜水腌制去除腥味,再加调料继续腌制一段时间。
这一步骤需要时间的沉淀,让每一寸肉都充分吸收调料的味道,才能保证最终烹饪出来的食物美味可口。
趁着这个功夫,杨珍珍又用大锅炖起了骨头汤。
清澈的井水中放入了几块清洗干净的猪骨,随着柴火渐渐升起,厨房内顿时弥漫起诱人的香味。
这是她给家人准备的一份特别关爱,在寒冷的日子里提供一份温暖的力量。
周大全扛了一捆柴火进厨房丢进去。
他卧床养病的这两个月,家里之前存下的柴基本上已经烧光了。
原本强壮的身体被病魔折磨得瘦弱不堪,但现在看到母亲为了家庭操劳的样子,他也尽力做出贡献。
“娘,今晚吃什么啊?”
周大全揭开了锅盖,看着里面敲开的猪筒骨皱了皱眉,“啃骨头?”
对于一个正处在恢复期的人来说,吃东西更倾向于那些容易咀嚼吞咽的食物。
杨珍珍白了他一眼,“说得好像我平时老欺负你似的,今天是火锅哦。”
听到儿子的话后,她忍不住笑出了声,眼中满是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点点滴滴美好回忆的追忆。
“啥叫火锅?”
显然周大全对这个词感到陌生,在记忆中并没有相关联的画面。
“就是围着锅边吃的意思。”
杨珍珍耐心地解释道,同时想象着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欢聚畅谈的情景,那是怎样一种幸福的感觉呀!
“围着锅边?”
周大全看向炉灶,脑海中浮现起自己以前和母亲蹲在炉旁夹食物的样子……
顿时一阵冷飕飕的感觉袭来,“不喝羊肉汤可以吗?”
或许是曾经某次吃火锅时受凉的记忆让他产生了本能反应吧。
“能给你做就不错了,还挑三拣四的?”
杨珍珍嗔怪道,语气虽严厉但眼中流露出无限怜爱之意。
无论孩子们长大到多少岁,在父母心中永远都是宝贝。
杨珍珍瞥了一眼,少年立刻察觉到了母亲的眼神,立刻像一只敏捷的小猫一样溜出了厨房,“娘,我去后山再找点柴火。”
他说着,声音中透着一丝慌张,但更多的是一种掩饰自己真实意图的狡黠。
杨珍珍:……
这孩子,平时看着挺老实,关键时刻脑子倒是很灵光。
她在心里默默地想着,嘴角不禁浮现出一丝笑意,虽然有时候他会做出些让她意想不到的事情,但是不得不承认,这份聪明是难得的。
熬好了肉汤之后,杨珍珍开始着手进行下一个步骤——保温。
她用几块大小不一的石头仔细地围着灶膛搭了个小圈,这样可以让里面的热量更加集中。
接着从旁边拿出一个早已准备好的陶罐,小心翼翼地将热腾腾的肉汤连同那些炖得香软的骨头一块儿倒了进去,然后盖上盖子继续让它保持温暖的状态。
紧接着,杨珍珍又拿起了身旁的大锅用来煮米。
夏天天气炎热,即便是晚上也不例外。
在这种情况下,米饭如果放置一个晚上很容易变质发酸。
为了避免浪费,每次做饭的时候都不能多煮太多,只够家人现吃现做为宜。
因此,在等待米粒慢慢吸收水分变得饱满的同时,她也开始清理刚才用过的厨具。
刚煮好饭没多久,就听到门外响起了熟悉而又轻快的脚步声,是许涵霜来了。
“哎呀,你这鼻子还真灵啊。”
看见来人,杨珍珍不由笑着打趣道。
“嘿嘿,谁不愿意快点儿尝到美味佳肴呢?那可真是傻了!”
说着,许涵霜径直走到厨房里摆放碗筷的地方,并顺手从碗柜里取下一只空碗准备给自己盛饭,“话说回来,我大侄子在不在?我要给他拿个碗。”
“他上山找柴去了,”听到这里,杨珍珍微微叹了口气说道,“你说说,现在的孩子都挺懂事的,知道主动承担家庭责任。”
“还挺勤奋嘛?”
听见这话,许涵霜挑了挑眉毛表示出好奇之情,“我发现最近这段时间以来,感觉我那宝贝大侄子越来越有出息啦!为啥你就总爱挑他的毛病,不是说他这里做得不够好,就是那里有问题呢?”
面对这样的质疑,其实杨珍珍自己也不太清楚究竟原因何在,只能归结于对孩子太过了解了吧。
“可能是因为我心里明白他的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从前他对长辈表现出的那种近乎盲目且缺乏分辨能力的顺从态度。
当然了,这种情况现在有了明显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