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轶被推开的那一瞬间有震惊,有惊奇,但最终留在她心里的还是迷茫。
为什么李毓灵要冒着受伤的风险也要保护她?
为什么她不像其他人一样,向自己展露她的伤口然后来拉进与她的距离?
她安静地站在柳树后,看着面前喧闹的人群,然后,王轶看到她往前走,走到了一位夫人身边,那夫人王轶认识,按照辈分来说,应是李毓灵的叔母。
面对她叔母的话语,王轶看到李毓灵展露了一个笑,但多数是听长辈在讲,她手上的伤口,没有人在意,没有人询问,她也没有提起。
明明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可以打苦情牌,通过让王轶愧疚融入京城贵女圈,但她没有。
若说她像林惊霜那样胆怯好像也不尽然,李毓灵身上虽是有若隐若现的怯懦,但王轶却莫名觉得这是她诱骗外人的伪装。
李毓灵的背影与林惊霜很像,但王轶就是会去看李毓灵,而不是选择关注林惊霜。
她坐在位置上,说完她的诗句后,就等待着李毓灵开口,在等待的过程中,她慢慢想着这是为什么。
几乎是下一瞬她就知道了答案,是因为李毓灵的气质,与林惊霜给人的感觉截然不同。
王轶会从李毓灵身上想到李琨和,也会联想到张衍清,这两个人一个让她大为震撼,一个让她敬佩又胆怯。
而林惊霜,不得不说她的样貌的确在京城中排的上号,但她被退婚一事影响太深,从退婚时陶丽京城再到重返京城后听说在万泉县主的筵席上谈及朱敬堂的言之色变,都不是王轶赞同的点。
本该与李毓灵形如陌生人,但因为种种,她开始注意到李毓灵,并且,她开始好奇。
为何李毓灵可以做到刚来京城就可以做到如此优美的礼仪,记得同在太傅府的庄娴儿,当初刚来京城时因为讲官话与贵女有些不同,就闹了好大的笑话。
李毓灵虽说是在老宅家庙里养大,但她讲官话的口音却没有乡音。
又为何李毓灵腹中有如此多的墨水,在听见要玩酒令时神色一点变化都没有,胸有成竹似的。
酒令每个地方都有些许不同,但她对京城酒令规则如此熟悉,实在是让人猜想在家庙时她是不是就一直在筹谋入京后的种种事宜。
王轶越想越深,投入的情绪也越来越多。
她对李毓灵的好奇达到了高峰,频频用余光注意李毓灵,观察她的一举一动。
可她大失所望,因为在她的眼中,李毓灵没有任何反应,不管是旁人的窃窃私语还是光明正大的视线,她都稳如泰山,一点外泄的情绪都没有。
像个没有感情的牵线木偶。
若是李毓灵知道王轶所想,会道:她不是牵线木偶,只是在孔夏瑶口中大致知道此次生辰宴有了谁后,细细考虑一番,就不难知道这些人前来的目的。
一个人做一件事总有一个目的。
庄娴儿是为了一扯前辱。
吴氏是为了给他儿子选主母。
苏馨是为了彰显她与王轶的关系深厚,这样日后有什么游会宴席就会对她的庶女身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林惊霜则是听从家中长辈的话,为了维护她的才女名声,让她在京城中重新有一个可以被称赞的点,而不是一直被人与过去的亲事挂钩。
……
李毓灵在外出陪孔夏瑶买好礼品与她分道扬镳,在晚上见过太傅府众人后躺在床上静静地将白日里孔夏瑶对她说的话一一理清楚。
对于孔夏瑶知道这许多消息,李毓灵并不多想,每个人都有秘密。
李守财有一个瞒了十七年的秘密。
李苏秀有一个十分离经叛道的秘密。
蒋方正有一个从前不敢说出口日后再也没有机会说出口的秘密。
李毓灵也有秘密,她从前女扮男装去学堂上学,甚至至今还与夫子写信保持联系。
所以,孔夏瑶的这些消息她愿意告诉自己,李毓灵感到庆幸。
还有在孔家养伤的那些日子,也是孔白氏悉心教导,孔夏瑶日日陪伴下慢慢养成的规矩与礼数。
王轶等待着,忍耐不住,终于抬眼去看李毓灵,她莫名有些紧张,怕李毓灵说不出来,又怕李毓灵说出来。
她捏紧手,几乎是目不转睛。
王轶看到李毓灵嫣红饱满的唇瓣一张一合,吐出十四个字来:“春愁兀兀成幽梦,又被流莺唤醒来。”
王轶一怔,心中每一种难以言喻的感觉填满,这种感觉让她难以描述,就好像在赛马时她选中了一匹最不被人看好的马,自己偷偷为她加注,在赛马时会注意自己明面上的马,实则心思都会放在另外一匹马上。
现在,那匹被许多人议论的马跑到了最前面。
王轶终于知道该怎么描述那种感觉。
像是意料之中,又带着点不可置信。
不过也是,与李琨和长得如此像又出身太傅府,还与张衍清认识,李毓灵若没有藏精,王轶并不相信张衍清会与她交好。
在王轶眼中,张衍清太过重利益,不管是什么,人还是物,只要有利益,他会不惜一切代价为他所用,若不能收入囊中,就会想尽一切办法除掉。
王轶脑海中还在思索,可她却不知道该说什么了,应是这场飞花令已经给出了她想要的结果,明面上的输赢,她并不在意。
王轶刚要拿起酒杯喝酒认输,就听到旁边的婢女上前来打断了她的动作附身凑到王轶耳边禀告事情。
王轶眉头一皱,眼睛里迸射出寒凉的精光。
飞花令最终没有结果,但王轶知道是谁赢了,最后离席时她眼神复杂地看了一眼李毓灵。
热闹一下子飘远,三三两两的贵女结伴离开。
李毓灵也离席,蔻枝跟在她身后,青红却不知去了哪里。
在最后冷清填满原本玩飞花令的流水曲觞桌时,苏馨来到李毓灵所坐的位置,在她的面前,有两行用清水写下的诗句: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