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在晚上召集了锦衣卫,展开了一次汇报大会。当然,地点并不在燕王府。倒不是说锦衣卫没能力突破燕王妃的守卫。而是这样一来,朱元璋手中锦衣卫的秘密,就会暴露很多,会让朱棣心生起防备之心,甚至会有许多锦衣卫的暗哨和据点被发现。这当然不是朱元璋想要看到的。锦衣卫真正强大的,从来都不是个人的武力,以及他们各种潜伏伪装的手法。锦衣卫真正让人觉得心惊胆战的,是他们庞大的情报网,以及无所不在的渗透能力。哪怕是燕王府,也有锦衣卫的存在。这种神秘感,才是锦衣卫的必杀技。
所以晚上,朱元璋借口出去消食,谢绝了朱棣陪同的想法,在北平的一家烤羊店的包间,开始了锦衣卫的汇报大会。当然,这家烤羊店就是北平锦衣卫的明面伪装。令人津津乐道的是,这家店为了不引起别人怀疑,所以还真的下了一番功夫。负责厨房的锦衣卫苦练厨艺,加上从蒙古草原买来的羊群,肥而不腻,肉质全无腥膻味。调味用的香辛料,则是通过关系从海外进口。这种敬业度态度,使得他们这家店铺,很快就成了北平的明星烤羊店。只能说任谁也无法想到,风靡大街小巷的烤羊肉店,真身竟然是北平的锦衣卫联络点。只能说专业的人无论到哪里都是专业。
朱元璋所在的,是这家烤羊店的秘密包房,从来都没有外人进来过。是只有关于锦衣卫情报联络才能用得上的密室。朱元璋端坐其中,等待着他的爪牙们向他汇报。
而这时候,蒋瓛满脸堆笑地走了过来。
“皇上,咱北平的兄弟们说,希望为皇上亲手烤制一只羊,让您尝尝兄弟们的手艺。”
朱元璋摸了摸自己的肚腹,今天他在燕王府上并不少吃,只能说现在还有点撑,只好婉言谢绝。
“咱这一天呐,去了老三那,在外面就吃饱了。来了老四这,倒是因为喝醉了,昏睡一天,饿得厉害。结果在老四府上吃了一大桌子菜。北平的锦衣卫倒是有心了,但是咱现在确实还不饿,怕是吃不下太多。”
“皇上,这里的烤羊在整个北平城都算是出了名的,弟兄们也是一片孝心。这里用的都是蒙古的羊,好吃着呢,香料也都是上乘。皇上要是吃了这里的羊,也算是让北平的锦衣卫们脸上有光啊!既然皇上此时还不饿,那就给您烤制一只最嫩的小羊羔如何?肉嫩还不占肚子,配上葡萄美酒,倒也算是极品了。”
朱元璋此时有些玩味地看向蒋瓛。
“你咋帮他们这么说好话?他们孝敬你银子了?”
蒋瓛急忙摆手解释道。
“下官哪里敢收受贿赂,只是之前来过北平,弟兄们招待了一次,实在是难忘。我们锦衣卫本就是直属于皇上,是皇上一手建立的,兄弟们自然以能见皇上一面为荣。这兄弟们在北平烤羊烤出了名堂,当然希望能让皇上亲口尝尝,也算是尽了一份孝心。”
朱元璋嗅了嗅空气中的肉香味,倒也来了兴趣。
“闻着是挺香的,但是这里的烤羊真有你说的这么好么?咱记得,这可是北平锦衣卫的总部啊,没有外人。也不可能从外面请厨师啊!”
蒋瓛嘿嘿一笑。
“都是兄弟们自己钻研的,用料讲究,手艺也不差,生意自然就火爆起来了。而且身为锦衣卫,越是红火的生意,越无法让人产生怀疑。咱北平锦衣卫的经费一直都是最充足的,这家烤羊店可是功不可没啊。”
朱元璋点了点头,答应了下来。
“那咱就听你的,弄只小羊,再配上一壶葡萄酒。至于今天晚上在场的锦衣卫,等咱开完会都可以跟咱见上一面,咱给他们训话!”
“那对他们来说就算是奖赏了,能见皇上一面,实乃三生有幸,哪怕是训话,他们也会时刻谨记皇上的教诲。”
蒋瓛满脸堆笑,惹得朱元璋也忍不住笑了起来。
“你啊,你这家伙就是这张嘴厉害!”
……
皇上驾临,店里肯定早有准备,只用了一刻钟,一只外酥里嫩的小羊配着美酒就被送了进来,羊身上均匀涂抹了辣椒粉和各种香料,都是由海外进口的。随着朱标颁布商业法令,对外通商,大明的物产倒是越来越丰富了。桌子上,还有各色水果蔬菜,都是用来给朱元璋解腻用的,一壶葡萄美酒散发着醇厚的香气。
朱元璋拿起旁边的小刀,从羊身上割下了一块肉,丢入口中,细细品味起来。刚出炉的烤羊外酥里嫩,口感层次丰富,再配上香料确实是人间美味。哪怕是吃遍了山珍海味的朱元璋也忍不住赞叹起来。
“果然是好吃啊!难怪生意这么火爆,咱锦衣卫到底是有能人啊!不管干啥都能干得好!”
听到皇上称赞,一旁伺候的北平锦衣卫指挥使也满脸堆笑,今天朱元璋驾临,他便亲自扮演起了小二的角色。
“皇上,您再试试用肉配上大蒜或者是这海外购买的洋葱,更能凸显出肉的香味,而且清口解腻,别有一番风味。”
朱元璋照他说的试了一下,果然回味无穷,然后一口葡萄酒下肚,真的是前所未有的满足。
蒋瓛这时候也走上前来。
“皇上,锦衣卫们已经到齐了,可以开始汇报了。您看是现在汇报,还是等着您吃完了再汇报?”
朱元璋一抬眼。
“就现在吧,朕边听边吃。也不用担心什么其他的,皇上也得吃东西。”
蒋瓛点点头,然后就传来了第一位来汇报的锦衣卫。
“启禀皇上,小人奉皇上旨意,在北平打探粮价物价,发现北平物价合理,粮价更是低廉,百姓们通商做买卖的很多,并不存在收取苛捐杂税的行为。”
朱元璋点了点头,这些也在他的意料当中,一进城他便觉得这北平十分富硕,百姓生活的也并不差,这不仅仅是因为北平曾经是元大都,和当地的官员,以及朱棣的治理很有关系。
随即,第二人也开始汇报起来。
“启禀皇上,小人探查了城外的农田农民,发现庄稼长势很好,官府给百姓兴修水利,便于灌溉,百姓们也都对燕王赞不绝口。”
然后,第三人,也就是北平的锦衣卫指挥使开始了汇报。
“小人在北平蛰伏多年,主要负责监督燕王以及北平的诸多官员,并没有发现什么异常情况,燕王殿下强兵精武,数次打退了蒙古人的袭扰。官员们大多也都恪尽职守,没有发现什么贪赃枉法的行为。大多数官员与燕王殿下虽然交情不错,但也就是明面上的交往,没有过格的私交。”
朱元璋放下了手中的小刀,叹了口气。他当然不会相信,自己家的老四就那么完美,毫无破绽。只要是人,都会有过失,连他也不例外。所以,这最关键的,也就是第四名锦衣卫的探子出现了。如果朱棣在这里,一定会大惊失色,因为这个人,正是他府上的贴身奴仆,他如果是锦衣卫,那就说明了,朱棣的一举一动,都逃不掉朱元璋的法眼。
“小人奉皇上旨意,在燕王就藩的时候便潜伏在府中。这么多年来,燕王与应天其他官员确实没什么过格的交往。只是燕王妃徐氏会给应天的亲人写家书。而燕王麾下的一些武将与燕王来往密切,不过也都是一些行军打仗的事情。”
朱元璋切下来一块羊腿肉,放入口中细细咀嚼,同时也点了点头。这些并不算什么罪名,作为一个掌管军权,镇守一方的藩王,朱棣肯定是要与手下的武将有来往,而徐妙云写家书也算是人之常情。他当然在徐府上也安插了眼线,不过目前是没发现什么关键性的问题。
但是那探子口风一转。
“只是最近,燕王与秦王有书信往来。而且还开始招揽了一些人,这些人要么是能员干吏,要么就是百战余生之人,而且燕王自从上次回应天参加皇后娘娘的葬礼,便带回来了一个人,举止有些神秘。”
“什么人?”朱元璋一下子警觉了起来。
“听说是个穿黑袍的和尚,法名好像是叫道衍和尚,真名应该是叫姚广孝。我记得燕王殿下说,这是皇上的旨意,让每个皇子都带回来一位高僧,以佛法熏陶,每日陪伴。”
朱元璋也想起来了,他确实下过这样一条命令。而且他对这个道衍和尚姚广孝,印象深刻。主要是当时朱标也看上了这个姚广孝,但是人家一门心思的,就跟朱棣走,最后朱标虽然遗憾,也只好作罢。
“这个人神秘在什么地方?”
“燕王专门为他在府中修建了一所佛堂,那姚广孝每日就身居其中,燕王平日里不准我们去看,姚广孝也很少出门,但是经常能看到,燕王殿下去佛堂,一呆就是半天。”
朱元璋捋了捋胡子,他总算是找到了问题的关键。自从这个姚广孝来了,朱棣便开始拉拢起了其他人,也开始跟朱樉联络,看来这个姚广孝,就是朱棣背后的高人。
于是,朱元璋决定会会他,但是在此之前,他还是先吃完了小羊羔,再召集北平所有的锦衣卫给他们训话,让所有北平锦衣卫一时之间引以为豪。后来他回到了燕王府,而朱棣还在等候,朱元璋与他寒暄了几句便抛出了主要问题。
“老四啊,咱听说你府上有一个叫姚广孝的高僧,佛法精深,咱想见见他。”
朱棣的面容瞬间严肃,但只是一刹那,随即恢复。不过这一刹那的转变,也被朱元璋捕捉在眼中。
“父皇,您怎么突然想到这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