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东晋末年,天下纷扰,犹如风雨飘摇中的一叶扁舟。
那时节,门阀制度森严,犹如铜墙铁壁,将世人牢牢地束缚在血脉与地位的枷锁之中。
贵族子弟含着金汤匙出生,自小便享尽荣华富贵,而寒门子弟却只能挣扎在温饱线上,命如蝼蚁。
在这般压抑的时代背景下,寒门子弟刘裕,却如一棵顽强的小草,在风雨中倔强生长。
刘裕自幼家境贫寒,家中无多余之财以供其读书识字。
故而,他虽识得几个简单文字,但书法笨拙不堪,常常被人讥笑。
然而,刘裕身形高大,七尺六寸有余,虎背熊腰,气质非凡,颇有英雄气概。
他虽不善文墨,却对武艺情有独钟。
平日里,他喜好拳脚功夫,更兼爱骑马射箭。
只可惜,在这乡间小村,无处施展其才华。
为了谋生计,他不得不编草鞋、砍柴做饭,日复一日,辛苦劳作。
即便如此,他对待继母却极为孝顺,宁可自己忍饥挨饿,也不让继母受半点委屈。
一日,刘裕望着家中破败的景象,心中愁苦万分。
他唉声叹气地对继母说道:“娘,咱家这日子何时是个头啊?”
继母闻言,眼中含泪,抚摸着刘裕的头说道:“儿啊,咱家虽穷,但你有志气,娘相信总有一天你能出人头地。”
刘裕听后,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改变家族的命运。
然而,辛苦劳作所得,仅够勉强糊口,他心中自然不甘。
一日,他突发奇想,欲通过赌博一夜暴富。
结果,他不仅输得倾家荡产,还欠下土豪恶霸刁逵三万钱。
刁逵心狠手辣,将刘裕吊起狠抽,幸得王谧出手相救,并替其偿还债务,才免去一场灾祸。
刘裕虽历经磨难,却从未放弃心中之志。
一日,刘裕在田间劳作之余,偶遇一位云游四方的道士。
那道士仙风道骨,目光如炬,一见刘裕便说道:“你小子骨骼惊奇,是个练武的好苗子,想不想跟我学艺?”
刘裕一听,心中大喜,连忙磕头拜师。
从那天起,刘裕的生活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每天,当第一缕鸡鸣声划破天际,他便起床开始练功。
无论是烈日炎炎的夏日,还是寒风凛冽的冬日,刘裕都从未间断。
且说那日,刘裕正在村外的空地上练习拳脚。
只见他身形矫健,拳风呼啸,每一拳每一脚都刚劲有力。
道士站在一旁,看着刘裕刻苦练功的身影,心中甚是欣慰。
他说道:“寄奴啊,你天赋异禀,又肯吃苦耐劳,将来必成大器。”
刘裕闻言,汗水顺着脸颊滑落,他擦了擦汗,说道:“师傅,徒儿定不负所望,定要练就一身好武艺,出人头地。”
道士听后,微微点头,从怀中掏出一本秘籍递给刘裕说道:“此乃为师毕生所学,今日便传授于你。你一定要勤加练习,不可懈怠。”
刘裕双手接过秘籍,如获至宝。
他翻开秘籍,只见上面记载着各种武艺精髓,图文并茂,清晰明了。
他如饥似渴地阅读着秘籍,一边看一边练习。
转眼间数月已过。
刘裕的武艺日益精进,他的拳脚功夫已无人能敌,箭术更是达到了百步穿杨的境界。
每当他在村中练箭,总能引来乡亲们的阵阵喝彩。
然而,刘裕并未因此自满,他深知,武艺虽高,但若无济世之志,也不过是匹夫之勇罢了。
一日,刘裕正在村中练箭,只见一位村民急匆匆地跑来,神色慌张地说道:“寄奴啊,不好啦!村外来了一群强盗,正四处烧杀抢掠呢!”
刘裕闻言,心中一紧,他放下弓箭,对村民说道:“莫慌,带我前去看看。”
说完,他便大步流星地向村外走去。
且说刘裕来到村口,只见一群强盗正手持武器,在村庄里烧杀抢掠。
村民们四处逃窜,哭喊声、求救声此起彼伏。
刘裕怒喝一声,挺身而出挡在了强盗们的面前。
强盗们见刘裕孤身一人,衣着朴素,以为他是个不起眼的村民,纷纷捧腹大笑。
一个强盗大笑道:“哈哈,这小子是活腻了吧?竟敢一个人来挑战我们?”
另一个强盗附和道:“是啊,兄弟们,咱们今天就给他点颜色瞧瞧!”
然而,他们却低估了刘裕的实力。
只见刘裕身形一闪,便如同一只轻盈的燕子般冲入了强盗群中。
他左突右闪,拳脚并用,如入无人之境。
不一会儿,便有几个强盗倒在了他的脚下,哀嚎不止。
强盗头目见状大惊失色,他挥舞着大刀亲自上阵与刘裕交战。
然而,他哪里是刘裕的对手?
几个回合下来,便被刘裕一箭射中了肩膀,疼得他哇哇大叫,手中的大刀也掉落在地。
“快跑啊!这小子太厉害了!”强盗头目一边捂着伤口,一边大声呼喊。
其余强盗见头目受伤,吓得四散而逃。
刘裕乘胜追击,一路将强盗们赶出了村子。
村民们见刘裕英勇无畏,纷纷围拢过来称赞他是大英雄。
刘裕却谦虚地说:“这没什么,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事情而已。
咱们都是乡里乡亲的,互相帮助是应该的。”
然而,刘裕却并未将此事放在心上。
时光荏苒,转眼已是深秋。
江边的芦苇丛密密麻麻,显得有些萧条。
刘裕腰挂弓箭,手持柴刀,特地跑到新洲去砍芦苇当柴火。
他弯下腰去割芦苇时,突然感觉到一阵腥风扑面而来,河水也哗哗地响了起来。
四面八方的芦苇都发出了一片惊天声响,震得耳朵嗡嗡作响。
刘裕心中一惊,赶紧跳开几步,站到一个高高的河涧上面,聚精会神地往四处看。
只见芦苇丛中突然窜出一条鳞光闪闪的大蛇,脑袋像斗那么大,身子像车轮那么粗,睁着眼睛吐着舌头,样子可怕极了。
刘裕从未见过如此巨大的蛇,心中不禁有些慌乱。
但他很快镇定下来,从腰里抽出弓箭,搭上箭矢,瞄准大蛇便射了过去。
“嗖”的一声,箭矢不偏不倚地射中了大蛇的脖子。
大蛇感觉到疼痛,抬起头怒目而视,仿佛要跳过来咬刘裕一般。
刘裕见状,又连忙发了一箭,正好射中了大蛇两只眼睛中间的位置。
大蛇这才无力地垂下头来,在地上滚了一圈,弯弯曲曲地爬走了。
刘裕估摸了一下,那条蛇大概有好几丈长。
他望着大蛇远去的背影,不禁自言自语道:“好大的一条恶蛇啊!幸好我的箭射得准,才没被它咬到。”
说完,他便回到原来的地方,将已经割下的芦苇捆成一团,背在肩上回家了。
次日清晨,刘裕心中挂念那条大蛇,又跑到江边去看看有没有什么奇怪的迹象。
他隐隐约约地听到有捣药的声音传来,心中更加好奇了。
他便顺着声音去找,走到一片草丛里,只见几个穿着青衣的小童子正围着一个石臼轮流捣药。
刘裕大声问道:“你们在这里捣药干什么?”
一个小童子抬起头来说道:“我们的大王被刘寄奴射伤了,所以派我们来采药捣碎敷在伤口上。”
刘裕闻言一愣,心中暗想:“刘寄奴?这不就是我吗?”
他又问道:“你们的大王是谁?”
小童子说道:“我们的大王是这里的土地神。”
刘裕闻言不禁哑然失笑:“你们的大王既然是神,为什么不杀死刘寄奴呢?”
小童子说道:“刘寄奴将来会大富大贵,王者不死,怎么能杀得了他呢?”
刘裕听了小童子的话,心中胆气更壮了。他呵斥道:“我就是刘寄奴!你们这些妖孽竟敢在此作祟!
你们的大王都怕我,你们难道不怕我吗?”
小童子一听是刘寄奴来了,吓得立刻四散而逃,连石臼都不敢拿走。
刘裕见状,便将石臼里的药全都拿回了家。
他日后每次遇到刀箭伤,只需将药敷在伤口上,便能迅速愈合。
自此,刘裕的名声更大了。
乡亲们都知道他射杀了恶蛇,还得到了神药。
他们纷纷前来拜访刘裕,希望他能保护他们免受灾难。
刘裕也挺乐意,带着乡亲们一起守护家园。
但他觉得,老窝在村里也不是个事儿。
于是有一天,他对继母说:“娘,我想离开村子,出去闯闯。”
继母知道刘裕这孩子一旦拿定主意,九头牛也拉不回。
她叹了口气,语重心长地说:“你想出去闯闯是好事,但外面凶险得很,你可得小心点儿。”
刘裕点点头:“娘,您的话我记着呢。”
刘裕到底有什么打算,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