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国君拓跋焘,一身戎装,威风凛凛,骑着高头大马,缓缓巡视着夏国的都城。
那城墙,高耸入云,超过十丈,底部宽得能容下三十步并行,就连宫墙也是巍峨壮观,仿佛能挡住一切风雨。
城里,楼台亭榭错落有致,每一砖一瓦都雕刻得精美绝伦,再加上那华丽的锦绣装饰,真是让人眼花缭乱。
拓跋焘不禁摇了摇头,感叹道:“这么一个小国家,竟然如此劳民伤财,建造这么奢华的宫殿,怎么能不灭亡呢!”
他的话语中,带着几分惋惜,也带着几分对后世的警醒。
巡视完毕,拓跋焘大手一挥,把攻城所得的财物都分给了将士们。
将士们欢呼雀跃,对拓跋焘的慷慨大方赞不绝口。
接着,拓跋焘留下常山王拓跋素镇守统万城,自己则率领大军,浩浩荡荡地返回了平城。
一起带回来的,还有夏国的男女俘虏。
他们或低头垂泪,或目光呆滞,被魏军押解着,一步步走向未知的命运。
其中,夏国的太史令张渊、徐辩,因为才学出众,被拓跋焘特意留下来,仍任命为太史令。
还有那个曾经被夏国俘虏的晋朝将军毛修之,这次又落到了魏国手里。
因为他擅长烹饪,拓跋焘竟然任命他为大官令,掌管魏国的膳食。
这毛修之,也算是因祸得福,有了个安身立命之所。
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那些夏国的皇后、妃子们。
她们被收到后宫里,个个长得如花似玉,特别是那几个夏国公主,其中三个还是赫连勃勃的女儿。
她们长得非常漂亮,拓跋焘一见倾心,便把她们召入后宫,强迫她们侍寝。
这些美女,力量弱小,无法反抗,
只好勉强侍奉拓跋焘,轮流陪夜。
拓跋焘倒是挺大方,特别开恩加封她们为“贵人”。
想想她们的父亲赫连勃勃以前的情况,再看看她们的现在,真是世事无常啊!
不久之后,拓跋焘还把赫连勃勃的长女册封为皇后。
那册封场面,金碧辉煌,热闹非凡。
拓跋焘在平城安顿好之后,便想起了在外征战已久的奚斤。
他深知奚斤军队疲惫,特地召他北归。
可是,这奚斤却是个倔脾气,他上书回复拓跋焘,坚决请求增兵消灭夏国。
拓跋焘看了奚斤的奏章,微微一笑,心中已有打算。
他命令宗正娥清、太仆邱堆率领五千兵马,进攻关右地区,支援奚斤。
同时,又拨给精兵一万人,战马三千匹,派往前线。
这手笔,可真是不小啊!
再说那赫连定,他听说统万城失守,又看到魏军日益增多,心中恐慌不已。
他知道自己不是拓跋焘的对手,便逃往上邽去了。
奚斤追赶不上,只好进军安定,与娥清、邱堆合兵一处,打算再次进攻上邽。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
偏偏这时候,天气变得恶劣起来,战马大批病死,军营中也渐渐缺粮。
奚斤看着眼前的困境,心中焦急万分。
他知道,这时候再进攻上邽,无疑是以卵击石。
于是,他只好下令加固营垒防守,先保住自己的性命再说。
可是,这军营里的粮食毕竟有限,眼看着就要断粮了。
奚斤急得团团转,这时候,他想到了邱堆。
他派邱堆去督促百姓,强迫他们交纳粮食。
邱堆领命而去,心中却是五味杂陈。
他来到百姓中间,看着那些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百姓,心中一阵不忍。
可是,军令如山倒,他不得不硬着头皮去执行。
他大声喊道:“乡亲们,魏军缺粮,你们必须交纳粮食!
否则,格杀勿论!”
百姓们一听,吓得瑟瑟发抖。
他们纷纷拿出家中仅存的粮食,交给邱堆。
邱堆看着那些少得可怜的粮食,心中一阵叹息。
他知道,这些粮食对于魏军来说,只是杯水车薪。
但是,他也没有办法,只能先应付过去再说。
就这样,邱堆带着百姓交纳的粮食回到了军营。
奚斤看着那些粮食,心中稍微安定了一些。
他知道,这些粮食虽然不多,但至少能撑一阵子。
他下令将士们节约粮食,准备迎接接下来的战斗。
拓跋焘在平城,也时刻关注着前线的战况。
他深知奚斤等人面临的困境,也知道他们正在尽力想办法解决。
他相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一定能够战胜困难,消灭夏国。
这时候,魏国士兵们四处抢掠,一点也不防备,好像这片土地已经是他们的了。
他们肆意抢夺百姓的财物,践踏庄稼,一片狼藉。
夏国国君赫连昌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他深知,这是打败魏军的好机会。
于是,他悄悄集结兵力,准备给魏军一个措手不及。
一天夜里,月黑风高,夏兵如幽灵般悄然接近魏军营地。
邱堆还在梦中与美酒佳肴相伴,突然被喊杀声惊醒。
他慌忙起身,只见夏兵已经冲破营门,如潮水般涌来。
邱堆吓得魂飞魄散,连忙组织残兵败将抵抗。
但夏兵士气高昂,势如破竹,邱堆根本抵挡不住。
他只好收集起一些残兵,狼狈地逃回安定城。
然而,安定城也并不太平。
夏兵时常到城下抢掠,魏军连放牧都不行,基本的生活都受到了威胁。
奚斤坐在城中,愁眉不展,心中充满了担忧。
监军侍御史安颉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他找到奚斤,说:“赫连昌轻率少谋,常常亲自出城挑战。
如果我们埋伏兵力,突然袭击,一定能抓住他。”
奚斤摇了摇头,叹了口气说:“我们粮食少,战马缺乏,怎么打仗啊?”
安颉急了,他说:“今天不打,明天又不打,粮食越来越少,战马越来越缺乏。
眼看就要死了,还想打败敌人吗?
我们必须主动出击,才能有一线生机。”
奚斤还是犹豫不决,他想坚守等待援军。
安颉看出他是个无能之辈,心中暗自焦急。
他知道,再这样下去,魏军必败无疑。
于是,安颉和将军尉眷秘密商议,挑选了一批精骑,等待机会出击。
他们相信,只要抓住赫连昌,这场战争就有转机。
终于,机会来了。
赫连昌亲自来攻城,他骑着高头大马,亲自督战。
安颉和尉眷相视一笑,他们知道,是时候出手了。
他们率领骑兵冲杀出去,奋力战斗。
魏兵们士气高昂,如猛虎下山般冲向夏兵。
这时,大风突然刮起,尘土飞扬。
魏兵乘风猛冲,专门向赫连昌冲去。
赫连昌料想抵挡不住,情急之下转身逃跑。
安颉骑马追上他,用长矛刺伤了他的坐骑。
赫连昌从马上摔下来,被魏兵活捉回去。
夏兵见状,纷纷逃跑。
一场混战之后,战场上只剩下死伤的士兵和散落的兵器。
安颉、尉眷押着赫连昌回到平城。
魏主拓跋焘见到赫连昌,并没有像众人想象的那样大怒,反而以礼相待。
他封赫连昌为会稽公,让他住在西宫门内。
赫连昌仪表堂堂,又擅长骑马射箭。
拓跋焘对他非常宠爱,甚至把自己的妹妹始平公主嫁给他为妻。
这让众人大跌眼镜,抢了人家的妻子和妹妹,却用自己的妹妹来补偿,这算是特别的报酬了吧?
不过,拓跋焘并不在意别人的看法。
他常常和赫连昌一起出去打猎追鹿,深入山谷。
两人并肩骑行,谈笑风生,仿佛是一对亲密无间的好友。
群臣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他们担心赫连昌有异心,一再劝谏拓跋焘要小心提防。
但拓跋焘却笑着说:“天命有归,何必顾虑!”
他仍然像以前一样亲近对待赫连昌,仿佛完全不相信他会背叛自己。
同时,拓跋焘也封赏了安颉和尉眷。
他封安颉为建威将军,兼任西平公;
尉眷为宁北将军,兼任渔阳公。
两人得到封赏,心中大喜,更加坚定了为魏国效力的决心。
然而,奚斤却感到十分羞耻。
他作为魏军的主将,却只做了个偏将,这让他觉得自己颜面尽失。
他打听到赫连昌的弟弟赫连定从上邽逃到平凉,自称皇帝,心中顿时燃起了一股怒火。
他决定率兵攻打赫连定,一雪前耻。
于是,他带着三天的军粮,率兵出发了。
然而,他万万没想到的是,赫连定早已经设下了埋伏等待着他。
魏军一进入埋伏圈,就遭到了夏兵的猛烈攻击。
奚斤措手不及,被夏兵活捉。
同时被捉的还有将军娥清、刘拔等人。他们被夏兵押着,走向了未知的命运。
太仆邱堆运送辎重到安定,听说奚斤等人被俘的消息后,吓得魂飞魄散。
他知道自己不是夏兵的对手,如果继续前行,只会落得和奚斤一样的下场。
于是,他果断地丢弃了辎重,带着残兵败将逃回了长安。
他心中充满了愧疚和恐惧,不知道该如何向拓跋焘交代这次的失败。
而长安城内,也因为这次的失败而陷入了一片慌乱之中。
人们纷纷议论着魏军的败绩和夏国的强势,担心着未来的命运。
然而,无论他们如何担忧和议论,都无法改变已经发生的事实。
魏军败了,奚斤被俘,这一切都已经成为了无法挽回的现实。
赫连定趁胜进逼,一路势如破竹,邱堆见状,心中大惊。
他知道自己不是赫连定的对手,再守下去也是徒劳,于是又弃城逃到蒲阪。
消息传到平城,魏主拓跋焘闻言大怒。
他立刻命令安颉:“你速去斩了邱堆,代替他统领部众,抵御夏兵!”
安颉领命而去,心中也暗自庆幸,自己终于有机会一展身手了。
拓跋焘坐在御座上,眉头紧锁。
他本想亲自督军出征,但这时又有消息传来,说柔然侵犯边境,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拓跋焘权衡利弊,决定先攻打柔然,于是星夜兼程向北进发,直达栗水。
柔然酋长大檀根本没想到魏军会来得这么快,他来不及抵御,只能自毁庐舍,慌忙向西逃跑。
部落四散,哭喊声、马蹄声交织在一起,乱成一片。
魏军分兵搜捕讨伐,俘获了很多柔然人。
他们进至涿邪山,害怕有埋伏,就率军南归。
这一战,魏军大获全胜,柔然一蹶不振。
大檀逃回部落,愤恨忧郁而死。
他的儿子吴提继位,号称敕连可汗。
吴提也自知国家衰弱,不是魏军的对手,于是派人到平城朝贡,向魏国乞求和平。
拓跋焘坐在御座上,看着柔然的使者,心中暗自得意。
他得到喘息的机会就休息,同意柔然作为北方的藩属国。
这样,北方就算征服了。
他心想:“这下我可以安心地对付南方的宋国了。”
在此之前,宋国的刘义隆已经继位。
他曾派遣使者到魏国修好,魏国也派遣使者回访。
两国之间本来相安无事,但刘义隆却一直对河南地区耿耿于怀。
等到拓跋焘将要攻打柔然时,正好魏国的使者从北方回来。
他转达了宋国国君的话:“请魏国归还河南地区,否则宋国就要发兵攻取。”
拓跋焘听完大笑:“宋国不过是个小国,能有什么作为?
我如果不先消灭柔然,就会腹背受敌了。
今天北伐,以后南征也不迟!”
旁边的崔浩也附和道:“陛下英明!
柔然是我魏国的心腹之患,必须先除之而后快。
至于宋国,不过是个跳梁小丑,不足为虑。”
拓跋焘点了点头,决定北伐柔然。
他率领大军出征,果然成功征服了柔然。
凯旋归来后,他加授崔浩为侍中、特进抚军大将军。
凡是遇到军国大事,必须先咨询崔浩,然后才施行。
崔浩得意洋洋地走在平城的街道上,心中充满了自豪。
他知道自己已经成为拓跋焘的得力助手,未来前途一片光明。
而此时的宋国,刘义隆听到魏国北伐柔然成功的消息后,心中暗自焦急。
他明白,魏国一旦腾出手来,就会对宋国发动进攻。
他必须尽快想办法应对这个局面,同时设法收回河南。
想知道宋主刘义隆怎样应对拓跋焘,且待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