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帝在西郊整军备战,那场面,真是壮观极了,军队浩浩荡荡,气势如虹。
他下了一道诏书,说要亲自出征打仗。
这消息一传出来,全国上下都轰动了。
大家都知道,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是个有胆有识的君主。
原来,拓跋焘得知北凉主沮渠牧犍心里藏着小算盘,就决定给他来个突然袭击,趁他还没准备好,一举攻下北凉。
六月里,拓跋焘从平城出发了。
走之前,他把朝廷的大事交给了侍中、宜都王穆寿和太子拓跋晃,让他们辅佐朝政。
穆寿和拓跋晃都知道这是个重要的任务,一点都不敢懈怠。
拓跋焘想得还挺周全,他怕柔然趁火打劫,就命令大将军、长乐王嵇敬和辅国大将军、建宁王拓跋崇领兵2万,屯驻在漠南,严防柔然来犯。
这样一来,北魏的防线就稳固多了。
同时,拓跋焘也没闲着,他让公卿们起草了一份檄文,列数了沮渠牧犍的12项罪状,劝他识时务者为俊杰,亲自带着群臣远迎魏军。
那檄文写得铿锵有力,看得人都热血沸腾。
转眼间就到了七月,拓跋焘率军从云中渡过黄河,抵达了上郡属国城。
他一到那里,就开始部署分派各军,那指挥若定的样子,真是让人佩服。
他派拓跋健、拓跋素和刘絜为前锋,分两路同时进发,这战略部署,真是妙极了。
拓跋焘还命令拓跋丕和杜超为后备军,平西将军源贺为向导。
源贺这个人可不简单,他是南凉宗室后裔,在姑臧附近相当有影响力。
他一听拓跋焘要攻北凉,就主动请缨,表示愿意为拓跋焘去招降姑臧附近的四个鲜卑族部落。
拓跋焘一听,高兴得不得了,当即就答应了。
八月里,北魏的前锋部队进展顺利,拓跋健更是缴获了北凉牲畜共二十余万头。
这消息一传回来,全军上下都欢呼雀跃,士气高涨。北凉主沮渠牧犍一看形势不妙,就派出他的弟弟沮渠董率领一万人马,在城南出城迎战北魏军。
可是呢,北凉军一看北魏军那阵仗,心里就慌了神,望风而溃。
沮渠董一看大势已去,就逃进姑臧城躲了起来。
这时候,刘絜却犯了个糊涂。他听信了占卜人的预言,说继续追击会有不祥之兆,就召回军队没有乘胜追击。
这可把拓跋焘气得不轻,但他也没多说什么,毕竟大战在即,不能因小失大。
没过多久,沮渠牧犍的侄儿沮渠祖竟然翻越城墙投降了北魏军。
这可真是意外之喜啊!
沮渠祖一投降,就把沮渠牧犍的底细都向拓跋焘汇报了个一清二楚。
拓跋焘一听,心里更有底了。
再说源贺,他也没闲着,成功招抚了他祖父的旧部。
这样一来,北魏的势力就更壮大了。拓跋焘看时机成熟,就集中全力攻城。
那攻城战打得叫一个激烈啊,双方你来我往,互不相让。
终于,到了九月,沮渠牧犍的另一个侄儿沮渠万年也率领自己的部众投降了北魏。
这可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啊!
沮渠牧犍一看这形势,心里就彻底凉了半截。
姑臧随即被北魏拿下,沮渠牧犍也被俘虏了。
拓跋焘下令解开沮渠牧犍的绳索,还以礼相待。
这举动可让不少人感到意外,但拓跋焘心里明白,他这么做是有原因的。
他要用自己的仁德来感化北凉的百姓和将士,让他们心甘情愿地归顺北魏。
拿下姑臧后,拓跋焘下令向地方各郡宣布消息。
这消息一传开,各族胡人投降北魏的又有几十万。
他们一看北魏这么强大,又这么仁德,都纷纷表示愿意归顺。
虽然北凉地方实力犹在,但那些势力都是各自为政,形不成合力。
拓跋焘看在眼里,喜在心头。
他命令北魏的将士们乘胜追击,把这些势力一一拔除。
北凉基本宣告灭亡了。
拓跋焘站在姑臧的城头上,望着这片曾经属于北凉的土地,心里感慨万千。
他转身对一位将领说:“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做?”
将领想了想,问道:“陛下,是先安抚百姓,还是直接整顿吏治?”
拓跋焘沉思了一会儿,说:“我们要先安抚百姓,让他们感受到北魏的仁德。
然后,再逐步整顿吏治,选拔贤能之士来治理这片土地。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巩固这场战争的胜利果实。”
将领们一听,都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他们知道,拓跋焘是个有远见卓识的君主,他说的话一定是有道理的。
在姑臧城内,拓跋焘召集了北凉的原官员和将领们开会。
他看着他们,语气平和地说:“我知道,你们中有些人心里可能还有顾虑,担心北魏会对你们不利。
但我要告诉你们,北魏是个包容的国度,我们欢迎所有愿意归顺的人。
只要你们诚心诚意地为北魏效力,我拓跋焘绝不会亏待你们。”
一位原北凉的官员站出来,有些犹豫地说:“陛下,我们北凉和北魏的风俗习惯不同,我们担心会难以适应。”
拓跋焘笑了笑,说:“这你们就不用担心了。
北魏是个多元文化的国度,我们尊重各地的风俗习惯。
只要你们不违反北魏的法律,其他的事情都可以按照你们自己的方式来。
而且,我还会派一些官员来帮助你们,让你们更快地适应北魏的生活方式。”
将领们一听,都松了一口气。
他们知道,拓跋焘是个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的人。
他既然放出了话,那肯定是说到做到,绝不含糊。
且说沮渠牧犍的那几个弟弟,无讳、宜得、安周,原先各自守着沙州、酒泉、张掖这些地盘,小日子过得还算滋润。
可魏军一来,就像一阵狂风扫过,他们吓得跟丢了魂似的,四处逃窜。
要说这无讳,还算有点骨气,他收拢了一些残兵败将,又回到酒泉,打算跟魏军再拼一拼。
魏国皇帝听说了,哼,你小子还挺有种,行,那就再派永昌王健带兵去会会你。
无讳一看,魏军大军压境,心里也犯嘀咕,这仗怎么打?
想来想去,还是投降算了,保命要紧。
魏国皇帝也挺大度,封无讳为征西大将军,还给了他个酒泉王的帽子戴戴。
另外,那个万年小子也被封为张掖王,算是皆大欢喜。
本以为这事就这么定了,大家相安无事。
可谁知道无讳心里又起了小算盘,开始不老实了。
魏国一看,你这家伙,刚给了你甜头,你就又想搞事?
行,那就再派镇南将军尉眷去收拾你。
无讳这回是真没办法了,粮食都吃光了,士兵们也饿得前胸贴后背。
没办法,只好跟弟弟安周一起跑,一直跑到了鄯善。
鄯善王比龙一看这架势,吓得腿都软了,心想:这哪是来打仗的,简直就是来抢地盘的。
连城都不要了,撒腿就跑。
无讳兄弟俩就这么轻轻松松地占了鄯善的城,心里那个美呀。
后来,无讳和安周又转悠到了高昌,还派手下汜隽去宋朝上表,想求得宋朝的支持。
宋朝一看,行,你小子还挺会找靠山的,那就封你个征西大将军、河州刺史、河西王,还让你都督凉、河、沙三州的军事。
这封赐可够丰厚的,无讳心里那个乐呵。
可谁知道,无讳这家伙命不长,没多久就病倒了,一病不起,最后撒手人寰。
他弟弟安周就接了他的班,继续享受宋朝的封赐。
但好景不长,后来柔然一来,就像一股狂风卷过,把他们给吞并了。
安周心里那个苦啊,但也没办法,只能认命。
再说万年,他后来被调到冀、定二州当刺史,本想着能好好干一番事业,结果却因为谋反的罪名,被赐死了。
这人生啊,真是无常,昨天还是风光无限的刺史,今天就成了阶下囚,最后还丢了性命。
说到牧犍父子,他们留在平城,本来挺老实的,规规矩矩地过日子。
可谁知道突然被魏人告发了,说他们私藏毒药,意图不轨。
这罪名一扣,那可就完了。
魏国皇帝一听,大怒,立即派司徒崔浩去赐死牧犍。
沮渠氏宗族几百人就这么被诛杀了,真是惨啊。
魏国皇帝已经灭掉了北凉,黄河南北都归魏国所有。
只剩下一个氐王杨难当还占据着上邽这一小块地方,但看他那架势,也免不了最终灭亡的命运。
这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谁又能说得准呢?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