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昌黎
“主公!刚刚获得最新战报,云长将军于今日成功攻破乐浪城!不仅给予高句丽联军沉重打击,更是一举收复了乐浪全境!”
郭嘉手持着刚送达的军情急件,一路小跑冲进营帐,满脸兴奋地高声喊道。
他脚步匆匆,来到段尘跟前,边说边赶忙将手中的情报递到段尘面前。
段尘闻言精神一振,迅速伸手接过情报展开阅览。果不其然,正是关羽送来的捷报:
【启禀主公,乐浪城现已被我军攻克。此役共歼灭高句丽敌军三万两千余人,但仍有部分残兵逃窜进山林之中。末将请示主公,是否继续追击,以彻底清剿高句丽势力?另外,对于乐浪郡的众多百姓应当如何妥善安置,也恳请主公速速定夺。】
段尘看完情报后,心情激荡不已,不禁重重地拍案而起,大声叫好道:
“太好了!”
此次战役胜利,标志着整个辽东除中原再无外敌。
回想起近半年来的战事,关羽一直稳扎稳打,丝毫没有急躁冒进。
先是有条不紊地逐步推进战线,一路上大量消灭高句丽军队以及棒子国组织前来支援的兵力。
同时,每收复一座城池,便会立即着手安抚当地百姓,恢复社会秩序。
待到月中时分,关羽更是巧妙用兵,围住乐浪城却并不急于强攻。
迫使高句丽不得不派出大批援军解围,而关羽则趁机设下埋伏,将这些援军逐个击破。
既有效地歼灭了敌人,又让新招募入伍的士兵们在实战中得到充分锻炼,积累了宝贵经验。
直到2月,高句丽实在组织不起来有效反击之后,关羽才一举攻下乐浪城,彻底收复汉土。
“主公,云长此事确实办的漂亮,从年前到现在相继俘虏歼灭高句丽精兵几万,普通军队十余万,如今剩余高句丽人哪怕隐匿于山林当中也组建不成有效反击了。”
关羽行事谨慎,郭嘉自然能看出其中门道。
如此一来,辽东内部基本所有反抗力量都被摧毁了。
“奉孝,本次俘虏了大批高句丽人,还有早先在乐浪郡的乐浪人,另外还有南方的三韩人,加起来百万有余,我想安置在松郡和嫩郡,你看如何?”
段尘问道。
如今扶余刚刚归附,其占地广阔,虽于北境郡之上再次设立的二郡,却人口稀少,半岛的这些人迁移过去,自是最好。
郭嘉听后,打开天地棋盘,仔细观察起来,随后道:
“主公,越是往北,气候越是寒冷,半岛虽然地形封闭,然则气候温和,大费周折迁移百万移民,恐怕有些困难。”
“况且,异族过多汇入辽东,恐主公难以掌控。”
仔细看去,辽东自北境往后,地形封闭,一马平川,而想要来到半岛,先是辽东山脉,而后又是鸭绿江,确实困难。
“奉孝,无论是高句丽人,乐浪人,三韩人,扶余人,这些终究不是汉人,独让其留在半岛,地形封闭之下,恐难以同化,我想趁大汉强势,将其迁移辽东,而后移汉民同化,辽东则更为稳固。”
段尘如此说自然是有着自己顾虑,历史上大汉长期统治半岛北部,但自其独立之后,形成的高句丽王朝带来的影响不可谓不小。
那是实实在在的农耕王国,有着自己的政权和文化,并且独立于中原之外,人口鼎盛达到500万,成为心腹之患。
而现在段尘所想,便是争人口而非争土地,辽东往北,大片土地急需开垦,不如就将其迁移到这里,展开同化。
如此一来,不仅能加强对麾下人口掌控,还能防止对半岛的控制减弱。
“主公所言也有道理,毕竟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不过移民过后,我们必须强制这些族群与我汉人通婚,和鲜卑类似,屯田安抚,而后招揽其勇武之士充军,方能放心。”
郭嘉虽然看华夏的书不少,但却并未系统学习过未来历史,很多思维是受到时代局限的。
在现在的大汉眼中,这些异族和野人区别不大,自然想不到其也能够成一番气候。
在他看来,不过是将重心从半岛放到了辽东大平原上罢了。
“奉孝,如今从昌黎到北境的铁路已经修建好了,迁移之事也算简单,这些异族来到松嫩两郡之后,我等就效仿鲜卑进行屯田开荒便是。”
如今鲜卑众多的通辽郡,屯田基本已经稳定下来,鲜卑人也相继融入大汉,强大的文化输出之下,虽风俗有些不同,但很多方面基本都有所统一。
说汉话,写汉字,学习大汉历史文化,穿着辽东服饰,参加辽东军。
利用工业化带来的强大影响力,段尘完全有短时间同化的能力。
“如此一来,主公恐怕真的离不开辽东了。”
郭嘉有些忧虑,在他操作下,百余万半岛人口涌入到北境,整个辽东的异族超过了200万,加上不断向着辽东迁移的流民,辽东总人口已经达到600万以上,异族占比接近三分之一了。
“奉孝,未来至少十年,这辽东我们确实离不开,但这样的辽东,未尝不是我们的基业。”
段尘看的很平淡。
他不能离开辽东,只要他和他的团队离开了这里,整个辽东的局势便是。
本土辽东世家豪族。
中原迁移北境派世家豪族。
通辽鲜卑族聚集区。
松嫩两州半岛各族聚集区。
普通大汉流民自耕农百姓。
城市市民百姓。
纵向能够贯通时代,横向能够贯通地区,按照血脉能够贯通多个种族,地域范围又能超过中原。
如果段尘现在将统治中心从这里离开,遥控之下不出几年,必然分裂。
现在来看,也只有源源不断有着华夏输血,加上本身具有威望和武力的段尘能够整合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