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以前,曹操和中原的儒生学士们一样,虽然对段尘的功绩有所耳闻,但对于他割据辽东的举动,却始终持有一种不以为然的态度。
毕竟,辽东地处偏远,被视为边蛮之地,那里真的能够诞生出一位称霸一方的霸主吗?
真的会有如此猛人能够将辽东那复杂的多民族、多派别,甚至多人种的局势整合起来吗?
然而,如今的事实却让所有人都大跌眼镜。
段尘不仅成功地将这一切都整合在了一起,而且从天眼大致的推演来看,他甚至还将这些原本分散的力量拧成了一股绳!
袁绍是河北的霸主,而如今的段尘,则无疑是整合了北方草原和农耕两大势力的雄主!
“真是不可小觑啊!”
戏志才在推演到这里时,不禁也发出了一声叹息。接着,他继续说道:
“如果不是今天我通过天眼进行了探查,恐怕诸位还会认为段尘仅仅是一个偏安一隅的宵小之辈,而辽东也不过是一盘散沙罢了。”
一众谋士也是面色严肃,情报的探查太混乱了,他们也知道段尘是人杰,但几百年来大汉对辽东的印象就是如此。
就好似南方的交趾士家,谁都不可能想象士家能够一统东南亚,整合中南半岛甚至南洋势力,开化凝合,成为一个大帝国,而后威逼中原。
而现在,段尘好似已经做到了····
在戏志才的探查中,辽东没有了高句丽,没有了扶余,没有了鲜卑,没有了乌桓,没有了乐浪人,没有了北方各个山林民族,同样没有了公孙度这样的世家团体。
如此复杂,如此繁琐的辽东局势,今日实实在在的掌控到了一人手中,那是比中原还要巨大的大平原。
“辽东强势,我再想,如果段尘死后,未来大汉无法统一辽东,那这大汉的北方,会不会出现有一个问鼎中原的“楚国”。”
荀彧想的很远,他想到了华夏文明,和汉民族的话语权。
如今的辽东,只要给出几代,不断同化下去,那就是另一个汉民族的分支。
如果大汉或者未来的帝国未能统一,那就是实实在在的分裂。
当初的楚国,也是蛮夷,并非华夏,在周王朝之时,每每成为华夏大敌。
直到秦国一统,才将楚人完全内化,并入中原,那今日的辽东呢?
“再行查探吧,如今辽东之地,土地贫瘠,资源匮乏,实非易守难攻之所。然而,天下局势变幻莫测,未来之事难以预料。
或许有朝一日,我曹操能够扫平四海,一统天下;亦或是那袁绍,凭借其雄厚的实力,成为天下之主;甚至可能是其他英雄豪杰,崛起于乱世之中,成就一番霸业。
但无论如何,这天下的雄主,绝对不可能容忍辽东的割据存在。只是,这一天恐怕太远了……”
曹操喃喃自语道,他的目光凝视着远方。
然而,尽管他心中有着诸多的疑虑和担忧,但对于段尘能否一统天下,他始终持怀疑态度。
毕竟,在当今世人的眼中,段尘不过是一个来自辽东的小小诸侯,其势力与威望都远远不及曹操等人。
不仅是曹操,恐怕天下人都不会相信段尘有能力一统天下。
这其中的原因很简单,就如同没有人会想象交趾之地的人能够北上中原,一统天下一样。
这种思维惯性,已经深深地扎根于大汉人的心中。
戏志才在一旁默默地听着曹操的话语,他的眉头微微皱起。
过了一会儿,他深吸一口气,继续推演着局势的发展。
当那张人口分布图在他的脑海中逐渐清晰地呈现出来时,他的脸色突然变得苍白如纸,一口鲜血猛地从口中喷涌而出。
“不能再继续了……”
戏志才艰难地说道,他的声音有些颤抖,距离太远,信息太多了,他的身体已经到达了极限,再这样下去,恐怕会有生命危险。
然而,他却强忍着身体的不适,硬撑着不肯倒下。
可当他转头望去,主公在内众人目光都未在他身上,一时间戏志才有些许难受。
然而当他同样望向天眼推演查探结果,同样是呆愣在原地。
“那是····千万规模。”
·························
几年时间,对大汉也就是转瞬即逝罢了,该混乱的中原依然混乱,该平稳的南方依然平稳。
世家豪族的庄园依然林立,地主的土地依然不归于佃农。
这里没有了瘟疫和疾病,但人们总会用自己的双腿选择最为适宜的居住地。
这个世界,谁对大汉人们好,他们心中一清二楚·····
段尘接到了蒙古西征的消息,想来军队刚刚整编完毕,却也是到了见血的时候。
于是先是叫来部下商议,皆是认为可行。
辽东如今的军力,全力之下甚至可以平推史诗级秘境,前去【蒙古西征】和练兵无异。
此外,传送门和秘境穿越两大技能都冷却完毕,早先很多其它秘境带不走的东西,现在的段尘都有了机会。
“此次,同样破虏军跟随我出征,辽东军防守。”
做出决定,他便不再迟疑,如今辽东能带10万军,也就是能带一军之数,相比起来,破虏军全部都是骑兵,对付蒙古人这样的机动单位,效力最好,因而也只能是依靠关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