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军部之后,张道北等人自然表示配合,自从抗倭战争胜利之后,华夏内外环境得到了根本的改善,某种程度上,崛起的步伐已经无法被阻止。
有段尘在,其它各国也不会再触华夏霉头。
军部会议室,商议完成本次细节,张道北再次询问:
“还有什么需要的吗?”
听完这话,段尘仔细回想,该给的都给了,粮草补给也能从辽东调运,支援没有必要。
不过再想想,胆子还是要更大一些为好:
“如果情况顺利,我会干些大的,需要华夏准备军队辅助。”
破虏军终究仅有10万,而且不可能全部待在其它秘境,很多后续局势还是需要华夏稳固的。
“好,我们明白了。”
张道北没有废话,事务商定结束,段尘准备远征,军部开始通知李凯之。
“如果这传送门持续时间再长一些,甚至永久,那该多好!”
结束通讯的段尘也开始梦想起来了,当前出征秘境皆是围绕华夏秘境布局,仔细想来,收获主要便是:
【华夏发展后的巨大反哺投入】+【协助秘境内部的局势逆转势力构建】+【自身在秘境内缴获的粮食物资】
实则,发展到这种地步,第三种对段尘聊胜于无,第二种确实有用,但对辽东其实收益不大,第一种收益也陷入瓶颈了。
而现在传送门出现之后,段尘便有了更多获取收益的手段,
诸如将秘境人口战士带到神话三国;诸如大批量运输秘境内的财产资源;诸如带回一批其它秘境的人才等等。
传送门出现,代表的是运力的极大提升,如今段尘能够打开的传送门,能够赶得上一座小山那样大。
只要合理安排设计,运输效率极高,早先的华夏工业化资源,就是这样运输过来的。
“如今是紫色势力,或许等到金色势力就能突破了。”
段尘能够清晰的感知到,金色势力已经离他不远了,如今的辽东和一年前的不一样,和两年前的更不一样。
早先那种体量便能达到紫色,现在地盘再次扩大,人口再次扩充,金色势力的微妙条件,也快了。
(注:势力的评级是势力在本秘境的影响力来进行的,当初韩国为金色,是因为战国秘境(传奇体系)波及范围太小(不如北宋版图),因此小小的韩国便也能成为七雄)
(如今神话三国范围较大,内部势力纷杂繁琐,而且大汉未亡,成为金色势力条件尚未达成。)
····
“嗯!”
“好!”
“我知道了!”
这三个字从他口中说出,没有任何感情,只是机械地回答。
然而,就在这看似平静的对话中,李凯之的嘴角却突然弯出了一个诡异的弧度。
这个弧度与他那张死气沉沉、苍白得可怕的脸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人不寒而栗。
站在一旁的卫兵被这突如其来的变化吓了一跳,他瞪大了眼睛,看着李凯之,满脸惊恐。
“大人!大人!”
卫兵颤抖着声音喊道,他快步上前,伸出手在李凯之的面前来回晃动,试图引起他的注意。
仔细看去,这卫兵的身体竟然在微微发抖,显然是被李凯之的表情吓到了极点。
“嗯,准备一下,我们出城!”
李凯之终于开口,他的声音依旧冷漠,没有丝毫起伏。
说完这句话,他突然发出一阵大笑,那笑声在寂静的堡垒中回荡,显得格外刺耳。
李凯之转身离去,留下一脸惊愕的卫兵和其他战士们。
“莫不是打胜仗了!”
一名战士兴奋地说道:“好久没有看到将军这样笑过了!”
“不知道啊,”
另一名战士附和道,“当今大宋已经有几百年历史了,打胜仗的消息我还真没听说过多少。不过,现在的赵宋,确实比那大衰落之时要好得多了。”
····
李凯之感觉自己又好起来了,段尘一来,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这是每一名华夏探索者认定的真理,也是从未被验证失败过的规律。
当初无论二战还是大唐,亦或是晚唐抗倭战争,段尘的进步飞快,表现更是让人眼前一亮。
如今两年未曾出山,究竟能爆发出什么样的威能,他无法想象了,能做的只是期待。
他心急如焚,决定亲自率领军队前往成都府,与段尘协同作战!
李凯之实在无法再继续等待下去了,作为南宋的四川节度使,他已经竭尽全力,但实力的悬殊终究难以改变。
如今,蒙古大军虽然还不足以攻破他们这些坚固的堡垒,但要围攻成都府,条件却是绝对充足的。
这些日子以来,从上游漂流而下的浮尸不仅没有减少,反而越来越多。
每一具尸体都惨不忍睹,诉说着蒙古人对大宋的残忍屠杀。
每一个看到这些浮尸的宋人战士,都不禁感到肝胆俱裂,心中充满了悲愤和无奈。
然而,面对如此惨烈的景象,他们却束手无策。
自从大衰落之后,儒家的学说和思想逐渐式微,儒者们也失去了上阵杀敌的能力。
在大衰落之前,儒生们尚且能够带兵出征,凭借着儒道的加持,与敌军展开野战,可战者,有范仲淹,韩琦之士。
但如今,儒生的儒道已经衰落,早先那种通过儒道加持士兵的方法,已经很少有人能够掌握了。
大多数人只能撰写一些符文,用来固守城池,虽然守城能力尚可,但要想主动出击、进取敌人,却是力有未逮。
而相比之下,北方蒙古人的气血之道已经不知叠加了多少时代,不说能够像是神话三国武将一般直接凝合云气冲击城墙。
却也能凝聚气力与回回炮之上,蛮境亲自操控,一经拉动发射,普通城墙直接倒塌,也只有大宋的城防能够坚守些时日,但来回轰炸之下,城中少数儒生又能发挥多少威能。
成都方向大军固守不出,坐看成都平原被屠杀而无能为力,如今城墙也守不住了。
越想越气,李凯之开始集结兵马,联系带着亲兵告知援军消息,提振士气。
这大宋如果真的要用儒者和蒙古硬抗,怎么可能打不过。
可学儒道者又有多少英勇之士,平日里慷慨激昂,把武将看成泥腿子。
一道战时,作为大宋唯一能拿得出手的体系,却处处主张割地求和,以岁币换取和平,胆小如鼠,躲在家中连头的不敢冒出来。
整个大宋养士300载,能够拿得出手的儒生何止百万,如今在前线的又有多少呢?
四川如此局势,却只能派出几百几千儒生,想要守住蒙古人10万大军兵峰,简直就是痴心妄想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