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燕京烽火
“九月姑娘,这寒气可还受得住?”
方秋鸿望着袁九月脸颊上薄薄一层气霜,开口问了一句。
自藏剑谷启程时楚平澜曾仔细叮咛,说这姑娘才褪了寒毒,受不得阴湿。
袁九月拢了拢领口,说话时呵出淡淡白雾:“我没事的。”
师离与老者寒暄一番之后,几人便又往不远处半山腰走去。
探雪岭不愧为蜀中的名门大派,虽然地处偏远,一路走来小辈弟子颇多。
有些看上去都二三十的年纪了,见了师离也要唤上一声“师叔。”
李缓低声说道:“师姑娘年纪不大,没想到辈分却不小。”
师离得意地应道:“那当然,师父其实只收了五名弟子,我是最小的一个,后来入门的基本都是几个师兄师姐收的弟子,自然要叫我师叔了。”
忽然想到了什么,师离扭头问向方秋鸿。
“对了,方师兄,你之前说认识俞烟师姐,你们到底是怎样认识的?”
方秋鸿心中暗道不妙,终于想起来探雪岭可不止是师离的师门,也是俞烟的师门,只盼这次不要遇到俞烟才好。
方秋鸿咳嗽两声,神色有些不自然。
“就……行走江湖的时候,见过几面。”
师离明显一副不信的模样,袁九月也好奇地看了看他,方秋鸿却恍若不知,只顾往前走。
不多时,几人来到了一处单独的别院内,这处别院位于探雪岭僻静处。
坐在门口发呆的一名男弟子见是师离来了,朝师离打了声招呼。
“师叔,又来看师父了吗?”
师离点点头,应道:“嗯,我找了大夫来看看。”
那弟子看上去只有十一二岁,见师离说找了大夫,眼前一亮,连忙将几人迎了进去。
房内一床、一桌、几把木椅子,桌上一盏带着淡淡药草的熏香,袁九月轻轻一嗅,闻出来是合欢花的味道。
床上男子面容苍白,唇上也是毫无血色,除了微微起伏的胸腹,简直与死人无异。
袁九月上前一步,待看清楚床上人的模样之后,心中一惊。
“怎么是他!”
“这是我二师兄邱阳,难不成九月姑娘认识?”
师离看着惊讶站在原地的袁九月,心中十分奇怪。
方秋鸿走近两步,朝着床上的男子看了一眼,他并不认得此人,于是也便疑惑地看向袁九月。
袁九月脱口而出道:“我在京城见过他一次。”
“京城?”师离像是想起什么,说道:“俞烟师姐将二师兄带回来之后,确实说过是在京城发现二师兄昏迷不醒的。”
袁九月想了想,说道:“是去年中秋的时候,他晕倒在京城南巷口。”
袁九月将手搭在邱阳的脉搏上,仔细探查。
“没错,就是这个脉象,我当时还给他施过针……”
袁九月眉头紧紧皱了起来,神情中尽是疑惑之色。
方秋鸿上前一步,问道:“到底是怎么回事?你怎么会在京城碰见他了?”
袁九月便将那日的情形原原本本讲了出来。
“那日我救了他之后,他好像有些魂不守舍,什么也没说就走了,谁成想居然正是你要救的人。”
师离皱着眉头,低声喃喃:“是了,俞烟师姐说他在京城发现二师兄的时候,就说了一句官府害我,便一直昏迷不醒。”
袁九月又开口道:“那日我救他之时,便发现他心脉与手脚都被人施了寸劲,残废只是时间的问题。”
师离带着询问的目光看向袁九月。
“那九月姑娘,你能救我二师兄吗?”
袁九月点点头,随即轻轻叹了一口气:“你二师兄……他的情况与李缓哥哥的情况有些相似,心脉被人点破了。”
师离反应了好久,才理会袁九月的意思,一时间呆愣在原地。
邱阳,也需要三大奇物做药引。
可是,他们已经没有第二份奇物了。
几人对望一眼,场面陷入了诡异的寂静当中,气氛有些凝重。
方秋鸿衣袂忽地翻动,上前半步抱拳道:“师姑娘且宽心,江湖路远,未必寻不得转圜之法。”
师离转过头来,眼眶已经有些泛红。
“师父很少在山上,大师兄又要忙着处理门中事物,从小便是二师兄将我带大,他教我功夫,告诉我做人的道理……”
师离肩头轻轻耸动,断断续续地念叨。
“二师兄待我是很好很好的,几乎比爹娘都要好……”
师离收敛起情绪,咬着牙对李缓说道:“所以呆子,林州的事,除开连累到你,我到了现在都不曾有一丝后悔。”
望着师离颤抖的身体,李缓心中似乎堵着千钧巨石,一时也不知该如何劝慰。
李缓与师离二人同行这么多时日,从未见过她如此无助的作态。
“师姑娘,你知道的,我其实并不曾后悔过……”
看着他笨拙解释的样子,师离心中有些好笑,又有些感动。
李缓鼓起勇气,又开口道:“师姑娘,我听你说过,有一种叫做圣女莲的仙草长在阿林珠玛山的山顶,我……我愿同往。”
方秋鸿上前一步:“我也去。”
袁九月看着他们二人信誓旦旦的样子,稍稍犹豫之后,也开口道:“算我一个。”
方秋鸿却摇了摇头:“不成,九月姑娘体弱,如何经得起雪山苦寒?你还是在这里等我们为好。”
袁九月抿了抿嘴:“那药你们不认得,我可以跟着你们到山脚,免得采错了药,到头来白费一番功夫。”
窗外忽有惊鸟掠过,师离望着争执的众人,恍惚又见二师兄在月下教她练剑的模样。
那时他总说江湖路险,小师妹要多加小心,却不想到头来今日要为他踏足极寒雪山。
师离喉头滚动,两行清泪砸在青石板上溅开细碎水光。
正当她欲启唇之际,天边忽有灰影掠空而至,传来一阵飞鸽振翅的簌簌声,稳稳落在方秋鸿肩头。
那玄色信筒紧缚鸽足,正是藏剑谷特制的竹节筒。
方秋鸿指节微颤,之前在元州再次遇见李缓与师离时,他便已用飞鸽向谷中传过密报。
此刻新到的竹节筒触之微凉,倒叫他生出几分不祥预感。
指尖挑开蜡封的刹那,笺上墨迹未干,待看清字句,方秋鸿的眉心渐渐拧起。
他抬头盯着李缓看了看,良久后,才开口说道:“燕王谋反,颜仲昌奉旨不日出居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