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岁岁平安
袁九月跟着伏常山与樊旧二人回了巴茅寨。
为了避免徒惹是非,伏常山隐瞒了袁九月的真实身份,只说是自己收的徒弟。
袁九月当初被古寨抛弃的时候才是个婴儿大小,除了都有两只浅浅的酒窝以外,寨子里的人也很难将她与曾经沉河的那个婴儿联系起来。
何况十多年过去了,寨子里的人早就忘了这件事了。
今年巴茅的秋来得很急,葱郁的大山似乎只在眨眼间便换了颜色,数不尽的落叶也在宣告着,通纪二十年,已经快走到了年末。
袁九月自己并不知道她自己曾被这座古寨所抛弃,她只觉得待在这个寨子里,比在太师府上还要无聊。
伏常山日复一日在调理药方,每日里只余袁九月与樊旧二人大眼瞪小眼。
小眼自然是樊旧。
终于有一天,樊旧耐不住这种无聊了,瞪着小眼对袁九月说:“我教你练拳吧。”
袁九月不是个练武的料,他们煞渊的人自袁九月打小就知道的。
她的身子骨弱,武学根骨也差,更重要是的她自己对武学没有丝毫兴趣,不然若是要练武,她音姨当是一个十分不错的师傅。
可这一次袁九月居然答应了。
当一个念书念不进去的人突然说要开始念书, 那只有两个原因,要么是顿悟了,要么是太无聊了。
袁九月肯定不是顿悟,因为当樊旧一清早将袁九月的房门都快要捶烂的时候,袁九月才十分不满地起了床。
“樊伯,练拳要起来这么早吗?吃过午食之后再练想来也不迟吧?”
袁九月学着樊旧的样子,绵软无力地挥出一拳,打了个呵欠问道。
樊旧怒拍一下袁九月脑袋,不满道:“闻鸡起舞,勤学早练不懂啊?”
袁九月晃了晃脑袋,说道:“樊伯,咱们俩练功都是为了打发时间,您可别真的想把我教成秋鸿哥哥那样的高手吧?”
樊旧心中无奈,翻了个白眼说道:“你可想得倒美,方秋鸿作为年轻一代的翘楚,你便是能有他一半的功夫,我和你师父也省心不少。”
袁九月嘻嘻一笑,说道:“没关系的,练不成那么高的功夫,便嫁给他也是一样的。”
樊旧没好气骂道:“你这小妮子没皮没脸的,怎么也不知道害臊。”
袁九月躲开樊旧的一拍,顶嘴道:“樊伯,感情的事你不懂的……”
樊旧大骂:“放屁,你樊伯当年年少时,那也是英俊潇洒,风流倜傥,虽然名声不太好,但天底下有无数的女子……”
“知道啦知道啦。”
袁九月打断他忆往的话头,说道:“曾经有个美貌的女子曾给樊伯写信说‘此后锦书休寄,画楼云雨无凭’是吧?这个故事您都说了好多次啦。”
看着袁九月分明就是一脸不信的神色,樊旧心中大怒,但也望之无可奈何。
……
就这样一直到入了冬来,山里的寒风呼呼吹得人脸上刀割般的疼。
袁九月跟着樊旧有一搭没一搭练了几个月的拳脚,在与寨子里几名六七岁的男童比武时,以全胜的战绩斩获了巴茅寨中孩童界的“武林盟主”。
为此,她还跑到樊旧面前炫耀,说她樊伯果然武功高强,才几个月便教出了个武林盟主。
樊旧心中十分无语,只送了她一句话:日后在外若是与人动起手脚来,将别人笑掉大牙的时候千万不要提起他樊旧的名字,他丢不起这个人。
袁九月在天气转凉之后基本就龟缩在房里不出门了,整天就是围绕着火盆怏怏一躺就是一日。
通纪二十年,腊月二十四,小年。
雪粒子刚沾上吊脚楼的青瓦檐,司杳音的白裙已扫过寨门石阶,她怀里抱着的油纸包还冒着热气,黔地特有的刺梨糖香气惊醒了打盹的袁九月。
“音姨!”
袁九月裹着苗绣棉被从竹窗探出头,发梢还沾着炭火盆蹦出的火星子。
“您怎么找到这深山老林的?”
“你师父晒在崖边的草药,隔着三里地都能闻见药香。”
司杳音足尖轻点晾药架,翻身跃上二楼。
白裙扫过屋檐下成串的熏腊肉,惊得樊旧从房里探出头:“老五你轻些,那是我偷偷用伏老头三十六味草药熏的鹿腿!”
司杳音仿若不闻,将梨糖递了过去,又扯着袁九月的脸颊问道:“小九月,今年音姨陪你一起过年好不好?”
袁九月笑嘻嘻接过梨糖,问道:“音姨这话当真吗?”
樊旧此时正蹲在火塘边捣糍粑,伏常山坐在旁边怒目瞪着樊旧,似乎在责问他是何时偷了自己三十六味草药。
石臼里蒸熟的糯米泛着珍珠光泽,正在呼呼往外冒着热气。
听闻此言,樊旧故意把木锤砸得震天响:“真不真倒是不晓得,不过老五专赶糍粑出锅和鹿腿将熟时来,巧是巧的很。”
这时候,司杳音牵着袁九月下了楼,屋内炉火旺盛,上面还架着一块鹿腿肉,此刻正冒着香气滴着油。
“许久没见过樊老大干这种气力活了,想来我也真的是有口福。”
司杳音笑着说道。
“嗨!”
樊旧面色红润,又是一木锤打下去。
“若不是九月这妮子眼馋寨子里的人有糍粑吃,他两人老的老,小的小,我能干这种粗活?”
袁九月趁着樊旧说话的功夫偷舀一勺热糍粑塞进嘴里,被烫得直哈气:“师父快看,樊伯嘴上编排你呢!”
伏常山伸手往糍粑团里塞桂花,说道:“你樊伯年轻时夜闯大理官员宅邸,为口菌子汤被人追了八条街面不红心不跳,打糍粑这点粗活又算什么。”
屋里的炉火摇曳,映衬着几人发红的脸颊,袁九月的笑声从屋内飘出,幽幽传到远处。
巴茅古寨有庆小年的习俗。
夜色渐深时,寨子里敲响铜锣,晒谷场燃起十丈篝火,姑娘们银饰叮当地跳起“跳月”舞。
袁九月被司杳音套上了苗寨的衣裙,又戴上了响当当的银饰,将她推进了人堆。
篝火火势冲天,纵然天空飘着小雪,围在旁边却丝毫不觉寒冷,伏常山默默往袁九月手里塞了个鎏银手炉。
炉身镂空处透出淡淡药香——原是拿紫苏、干姜配的驱寒散,也就任由她们二人去了。
“两脚踩月,不是让你踩我裙摆!”
司杳音扶住踉跄的袁九月,开口笑道。
袁九月身上苗绣腰带险些缠住竹笙,发间银蝶簪被火光照得流光溢彩。
樊旧与伏常山二人坐在竹楼上,樊旧抱着酒坛怪叫:“老五跳得还不如九月!”
跳月守岁一直热闹到了子时,袁九月与司杳音二人才回到了竹楼里。
袁九月踮脚去够最高处的竹枝灯架,取出十二盏药草灯笼,每盏灯芯都裹着不同药材:艾叶驱瘴,苍术避瘟,佩兰留香。
“音姨,这盏当归灯给你。”
袁九月从中挑了一盏灯芯裹着当归的青竹灯,递给司杳音。
“《本草拾遗》有载,当归当归,游子当归,音姨你行走江湖最多,一定要平平安安。”
火光照亮袁九月颊边酒窝,也映着司杳音笑意盈盈的脸庞。
这时,抱着空酒坛鼾声如雷的樊旧,梦里嘟囔声传来:“九月丫头……拳要这么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