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庄在位期间,曾多次下诏减免赋税徭役,减轻刑罚。”罗玉华接过徐爱递来的辣条,顺手递给了身边的始皇帝,“始皇帝陛下,您尝尝?”
始皇帝接过辣条,倒也没有多疑,尝了一口后,立马被辣的眉头一皱。
但有意思的是,这辣条的味道虽然辛辣,但也格外鲜香,明明只是尝一小口,便有种欲罢不能的感觉了。
然而罗玉华却没在意其的神色变化,只是继续说道:“刘庄还令官吏劝督农桑,治理病虫害;把公田赐给贫民;把临近河渠的田地赐给贫民。”
“自西汉末年以来,黄河一直失修,也是明帝刘庄令着名水利专家王景和王吴率兵卒数十万人前去治水的。”
“他们自荥阳东至千乘海口千余里,每十里立一水门,令更桐洄注,无复溃漏之患,这才从而保障了黄河中下游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
“除此之外,刘庄还注重法治,他制定了一系列严密的法律制度,加强了国家的管理和监督。”
刘庄还会整顿吏治,对地方官吏进行严格的考察和黜陟。他规定了对地方官吏的考察黜陟制度,每年都要进行一次。”她继续道,“而且在选官用人上,刘庄也严令杜绝权门请托。”
“这其中便有一个故事。”罗玉华笑道,“相传说,明帝刘庄在即位不久后,他的三姐馆陶公主便上殿求见……”
“敲黑板注意哦,这位馆陶公主是汉光武帝的第三女刘红夫,可不是汉文帝陛下的那个宝贝女儿馆陶公主刘嫖啊……”她笑道。
“当时这位馆陶公主刘红夫,十分希望自己十六岁的儿子能入朝做官。所以找到了刘庄。”
“而明帝刘庄却说,父皇归天之前,遗嘱【后妃之家,不得封侯为政。】他如今初登皇位,不敢失父之制。”
“但他还是给了姐姐十分丰厚的赏赐。使得刘红夫满意而归。”
“后来,大家得知刘庄委婉地拒绝了封外甥之事,使得其他人也都不好意思伸手要官了。”
“就这样,刘庄得以顺利选拔真正的有才之士,并重用有能力的官员来管理国家事务,以确保政府的高效和有序运转。”
“而且,刘庄在面对发玩忽职守、能力不足、执行政策不到位的官员时,也从不含糊,轻则免职,重则下狱或杀头……”
“这样很好……”嬴政听到此处,不禁插了一句嘴,他刚刚吃完了一整盘辣条,此时心情很是不错,所以即便此时听到的不错的小皇帝是老刘家的,他也没那么多的怨气,反而是由衷的赞了一句,“法度严明,天下方能安定……”
“嘿嘿……”刘邦刚刚也吃了一根嬴政分给他的辣条,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不惯食辣,汉高祖陛下竟被辣的涕泪横流,他觉得这一定是始皇帝在报复自己刚刚的炫耀之举。
眼瞅着汉高祖龇牙咧嘴毫无形象的样子惹得弹幕一片“嘲笑”声后,徐爱慌忙给他递了一大杯冰镇酸梅汤替他缓解辣意。
这好不容易压住了口中的辛辣后,刘邦刚想回击,就听见了始皇帝的这一句夸赞。
然后他就看见了其面前的原本放着辣条的盘子,此刻已经空了盘,心中顿时生出一丝愧疚之意,看来政哥可能不是想报复自己,而是真的是要跟自己分享美食的……
想到这里,他看向始皇帝的眼神里便又充满了敬意……
徐爱将他俩的一举一动看在了眼里,不禁暗暗觉得好笑,明明这二位都是功盖千秋的一代大帝,结果却这般幼稚。
汉高祖刚刚被辣的不轻,自然是注意不到始皇帝脸上的微表情的。但她作为旁观者,却是看得一清二楚。
在刘邦龇牙咧嘴到处找东西灭火时,始皇帝的嘴角就没压下来过……
罗玉华也是不知道这段小插曲的,她还在继续分享汉明帝刘庄的故事……
“而对于依仗权势,作威作福的外戚、大臣,刘庄也是严加惩处。”她继续道,“像是护羌校尉窦林便是大司空窦融的亲属,既是功臣子弟,又是外戚之家。”
“在公元59年,窦林以【欺君罔上、贪赃枉法】之罪被下狱论死。”
“窦融还因为管教子弟不严,被刘庄数次下诏责罚,最后还将其罢官。”
“不过……”话音一转,她眉头微微蹙起,“这样一来,也会引起很多冤案错案……”
“像是光武帝刘秀的许美人所生的楚王刘英,便在公元70年,被一个叫燕广的人到朝廷上书,诬陷其与渔阳人王平、颜忠等借信奉佛教为名,造作图书,图谋不轨。”
“刘庄信以为真,但念着其是自己的兄弟,所以不忍重罚,只是将楚王废至丹阳,仍给汤沐邑五百户。”
“楚太后许氏也不必交出玺缓,仍留居楚宫。”
“但不知为何,第二年,刘英自杀了,这导致了刘庄愈发以为真有其事,便下令穷追余尝。”
“结果,一班奸佞之徒,便乘此机会,开始诬陷好人,扳倒仇家。”
“辗转牵走,冤死之人前后达到几千人之多。好在后来侍御史寒朗谏阻刘庄,使得刘庄清醒过来,并亲往监狱查核案情,释放了无辜之人千余……”
“而此事后,刘庄对于外戚、大臣以至宗室诸王控御极严,一旦犯法,从严治罪,决不因其官职高、地位亲近而加以宽贷的举措。使得群臣震恐,朝廷肃然。”
“这个还只是在对内治国上的成就,对外,刘庄也是不含糊的……”罗玉华继续道。
“他喜欢重用年轻有为的将领,建立强大的军队,才能有效应对外患,保卫国家安全。”
“在对付周边游牧民族的侵扰问题上,刘庄也是一改光武朝的守势之举,而是采取积极进攻的战略。”
“公元72年,刘庄派遣奉车都尉窦固、驸马都尉耿秉率兵驻屯凉州,为经营西北做起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