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3年春,刘庄命窦固、耿秉等分四路,率军出酒泉,出击北匈,大败匈奴呼衍王于天山,迫至蒲类海,占据了伊吾卢城……”长篇大论的介绍历史故事其实也是一件非常耗费体力的事情,所以他们面前的桌子上总会摆放很多美味的食物和饮料。
这不,罗玉华又摸到了一杯奶茶喝了起来。
而她身边的始皇帝和汉高祖的口味则不同。始皇帝似乎更喜爱咸辣味的食物,而汉高祖则倾向于甜口的食物……
此时,他俩面前也都堆满了各类小零食的袋子。不得不说,即便是秦皇汉祖,也一样逃不过华夏美食的真香定律啊……
一大口奶茶下肚,罗玉华感到舒服多了,这才继续道:“此后,窦固命司马班超和从事郭恂等出使西域,班超和郭恂率领36人,在鄯善国击杀匈奴派往鄯善国100多名使者,迫使鄯善王依附汉朝。”
“班超随着质子回到首都洛阳,刘庄提升他为军司马,命他继续经营西域。自此以后,西域逐渐成为中原帝国的一部分。”
“怎么样……”她微笑着问道,“咱们的汉明帝,听起来一点也不逊色于大汉其他的帝王吧……”
“厉害……”徐爱咋舌道,“不得不说,大汉还是太强了,这么厉害的帝王,居然生在老刘家……”
“哎……”听到这里,汉高祖刘邦不乐意了,他皱着眉不满的说道,“徐丫头,你这啥意思?朕的大汉咋了,啥叫这么厉害的帝王,居然生在老刘家了?”
“哈哈哈”
眼看着高祖“演员”有些不高兴了,那群弹幕里的看客们却都高兴了起来……
有些人甚至还玩起梗来……
“确实可惜了,不知道汉明帝有没有男宠啊?”
“老刘家的基因是不错,你看看旁边始皇帝陛下,已经干掉三包辣条了……”
“老天爷啊,你咋这么不公,我始皇帝陛下,祖龙转世啊,咋就没能有个好的继承人呢?”
“老四传说不是商朝就有了吗,凭什么不给始皇帝大大一个老四呢?哪怕是李元吉也行啊……”
眼瞅着一群人在那煽风点火,嬴政却视而不见,这几天的时间,他收到的刺激已经够多了,人也早就麻木了。
比起总是提及这些,他更在意的是华夏的兴衰,传承……
“哎呀,不是不是……”这边徐爱也赶紧给刘邦解释道,“高祖陛下,您误会了,我的意思是,大汉顶流太多,汉明帝这么强的帝王,因为祖辈荣光太盛,导致他知名度不高,实在有些可惜了……”
“真的?”比起嬴政对于后代无能的摆烂态度,刘邦却明显很是兴奋和骄傲的。
“当然……”罗玉华也接口道,“汉明帝若只是做到了治国安邦,安疆扩土这两点,我们还不会为他的不出名感到可惜……”
她继续道:“可实际上,这位汉明帝刘庄还是个非常谦恭的皇帝。”
“他很清楚,汉家王朝的中兴,除了父皇刘秀的雄才大略之外,主要是得力于为其卖命的功臣们。”
“为了表明自己对有功之臣的敬重,他请人在南宫云台为功臣画像,以示对其功绩的永远纪念。”
“这便是赫赫有名的【云台二十八将】。”
“而在云台画像后,刘庄组织了众文武大臣前去参观。”她继续道,“骠骑将军刘苍在观看画像后发现,右将军万修和骠骑将军刘植,功劳并不显赫,却上了画像。”
“而战功卓着的伏波将军马援倒没画上去。于是,刘苍便问刘庄,陛下啊,为什么伏波将军没画上去?难道他有什么过失吗?”
“而刘庄听了他的问话后,只是微微一笑,没有回答。”
“但刘苍却突然醒悟过来,陛下的妻子,就是伏波将军的女儿啊,陛下这是为了避免外戚的嫌疑,所以才没把自己的岳父画上去啊。”
“而众位大臣知道这件事后,无不称赞刘庄为有道明君,自会加忠心耿耿的为其卖命效力。”
“汉明帝是低调啊,跟永乐大帝完全不一样嘛……”徐爱插了一句嘴道,“一个为了避嫌,封功臣时,岳父的画像不能上墙……”
“另一个封后诏书上,都得大肆夸奖一番自己的老丈人……”她耸肩笑了笑,“怨不得永乐大帝是女粉最多的皇帝之一呢……”
“哈哈……”罗玉华也笑了笑,“你别说,他俩除了都是老四外,连媳妇的背景也都很相似……”
“刘庄也是一个有情有义的皇帝,他与他的马皇后也是伉俪情深。”
“马援的三女是个身材颀长,皮肤白皙的美女。”她继续道,“和朱棣的徐皇后一样,马氏也是有才有貌,极有修养的贵女,且侍奉在皇后身边的。”
“公元60年时,有大臣奏请册立皇后。当时,刘庄的后宫有贵人、美人等多名。他一时决定不下,就请皇太后决定,阴太后便说,【马贵人德冠后宫,即可为后。】”
“刘庄一听,这不正很合他的心意嘛,于是他立马将马氏册封为了皇后。”
“而这位马皇后,也是雍容大方,母仪天下之范。更把后宫治理得井井有条。”
“马氏贵为皇后,却一直没有能生下儿子,在封建王朝,这其实还是满致命的问题的……”罗玉华叹息道,“但好在刘庄是个有品德的人物。”
“他不但没有冷落皇后 ,还对她说:【一个女人没生下孩子并不是一件可耻的事情,最怕就是生下孩子之后却不懂得怎么去抚养他。】”
“瞧瞧,这开明的态度,是不是比如今很多口袋空空,却还一心惦记着要儿子传宗接代的傻子,强上千百倍呢?”
“而马氏自己,也非常有德行。”她继续道,“她本人深通历史和经学,尤其喜欢董仲舒的《春秋繁露》。”
“而她自己更是着有《显宗起居注》一书,开创了【帝王起居注】这一史书体例之先声。”
“明帝执政的十八年里,马皇后在他身边,起到了纠偏补缺的作用。所以明帝对马皇后始终保持着宠爱与信任,从未见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