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阔台亲自任命的中书令耶律楚才在其去世后,因屡弹劾皇后宠信之奥都剌合蛮,被乃马真皇后疏远跟排挤……”罗玉华继续道,“这个耶律楚材,可能说出来,不熟悉历史的小伙伴大概不清楚他是谁……”
她笑了笑,然后继续道:“金老先生的小说《神雕》里,郭大侠亲家,郭大小姐公公的原型,便是这位耶律楚才……”
“对于成吉思汗而言,耶律楚材是他的张良,是他的房玄龄,是他的刘伯温……”
“《元史》就曾记载,耶律楚材【博极群书,旁通天文、地理、律历、术数及释老、医卜之说】。”她她叹息道。
“在蒙古擅长杀戮的将领里,耶律楚材总是显得格格不入,但铁木真可是一代天骄啊,他通过观察耶律楚材的一举一动,知道了耶律楚材的与众不同。”
“而耶律楚材也没有辜负他的器重,不仅在其征战期间,贡献了许多妙计,还经常劝成吉思汗要学习中原传统文化,要注重用儒家思想治理国家……”
“而在成吉思汗去世后,作为托孤大臣的耶律楚材继续辅佐他的儿子们,便是他不断劝说窝阔台要以中原文化传统立国,以儒家思想教化人民,蒙古人从野蛮游牧文化慢慢靠近更文明的农耕文化,他可谓是起到了关键作用。”罗玉华提及耶律楚材时,也是满脸的敬意。
“当年,曾有近臣向窝阔台进言,说应该将中原之地化为牧场,汉人反正没什么用,应该全部斩尽杀绝。”
“也是因为耶律楚材的据理力争,拼命阻拦,才使得动不动就爱屠城的蒙古人明白了有地无民,等于白瞎的道理,从而制止了许多残忍的大屠杀……”
“可以说,蒙元灭金、宋,对于华夏汉人而言,就是一场可怕的灾难。”
“昔日那些蒙古人的铁蹄所过之处,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她叹道,“如果没有耶律楚材这个人,很有可能我们的华夏文明到元朝时就可能会如同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一样灭亡了。”
“而就是这么一个劝蒙汉化,为华夏文明留下火种的男人,却在两任大汗去世后,受到了大权在握的皇后一行人的排挤,三年后郁郁而终……”
“而他去世百日的时候,乃马真皇后又发诏告追思补祭。”罗玉华皱眉道,“这其实也只是因为乃马真皇后看重耶律楚才的忠诚与威望,想借此来笼络人心,以尽快召开库里勒台大会罢了。”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会好奇,我们不是该聊四皇子吗?怎么说到耶律楚才头上了……”她笑着解释道,“这当然是因为他的一生,堪比【圣人】。”
“作为一个金国人,他辅佐了蒙古大汗,但又保下了汉人文明,挽救了无数生命……”
“这样一个为多民族融合做出极大贡献的人物,是绝对不应该被遗忘的……”
“民族融合……”听到这里,嬴政忍不住叹息道,“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是何其艰难啊……”
【学到了……】弹幕也清一色刷起致敬的言论来。
“那后来呢?”刘邦也很是感同身受,更忍不住想知道后面发生的事情了。
“后来,忽必烈代替兄长蒙哥前往汗廷,拜见了乃马真皇后。”罗玉华继续道,“然而在他想要返回封地的时候,乃马真皇后却提出要将侄女塔腊海赐婚于蒙哥。”
“哎,这不就是摆明了告诉你,自己想在蒙哥身边安插眼线嘛。”徐爱也忍不住插嘴道。
“谁说不是呢?”罗玉华继续道,“但忽必烈的妻子察苾却十分聪慧,她主动请求皇后,将侄女赐婚于自己的丈夫忽必烈。”
“而乃马真皇后则觉得,忽必烈是蒙哥的亲弟弟,也是拖雷家族的一员,赐婚于他和赐婚给蒙哥,没什么区别,便同意了这个请求。”
“但是让人没想到的是乃马真皇后,居然还为忽必烈和塔腊海修建了新王府,这等于就是把忽必烈扣下当人质了。”
“明白自己处境的忽必烈,并没有流露出不满,反而更加低调了下来,行事也更加谨慎了。”
“可以说忽必烈作为弟弟,为兄长蒙哥日后称汗,是立下了汗马功劳的。”罗玉华继续道。
“库里勒台大会终于召开了,贵由也如愿登上了大汗之位。”她笑道,“然而此时乃马真皇后却突然去世了,而贵由因为实在平庸,没当多久大汉,便在西征的途中被拔都手下的大将杀害了。”
“自此,托雷的嫡长子蒙哥,一下子成了草原上最有威望和实力的人,在后来,由拔都主持召开的库里勒台大会上,蒙哥如愿被选为新一任大汗。”
“而作为兄长的蒙哥,在登上大汗之位后,立马派忽必烈以皇弟、亲王的身份总领漠南汉地的军政事务,准备对南宋发动进攻。”
“而低调蛰伏多年的忽必烈,此时身边已经聚集了一批汉人谋士,在这些谋士的建议下,他以金莲川为亲王府地,施行汉法,创建制度。”
说到这里,她又忍不住笑了:“不得不说,我们华夏汉文明的伟大之处,在不知不觉间,让忽必烈也渐渐为之倾倒,他的心态也逐步发生变化,更是一心想要确立以汉法治汉地的政策。”
“然后,忽必烈又开始经营河南关中,安定地方,发展农业,河南与南宋接壤,而关中是进攻四川的大本营,忽必烈巩固后方,便是为日后进攻南宋做准备。”
“而当河南和关中都在忽必烈掌控之中后,他决定先出兵大理,从而好对南宋实施战略包围。”
“仅仅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忽必烈就成功的征服了大理国,建立了战功。这也为他日后争夺汗位奠定了基础。”
“眼看着弟弟如此争气,蒙哥也很高兴,他不但继续让忽必烈继续总领漠南事务,而且中原其他诸地也都交给了忽必烈节制。”
“而已经是汉人脑的忽必烈,为了表明以汉法治国的决心,参照各国都城的样子修建了一座开平城,从而放弃了蒙古人帐居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