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忽必烈确实是个有见识,有能力的人物……”汉居里,李世民忍不住评价道,“不过,他这么折腾,只怕很快便要被兄弟们敲打忌惮了吧……”
“……”小朱棣站在他身边,似乎察觉到了他的难过和沮丧,忍不住伸手拉住了李世民的衣袖,却并没有多说什么。
李世民则感激的看了他一眼,并报以一个温和的笑容!
而天幕里,李世民的猜测果不其然得到了验证……
“随着忽必烈的实力越来越大,阿里不哥渐渐心生嫉恨,就偷偷派人散播不利于忽必烈的言论……”罗玉华继续道,“蒙哥也感受到了四弟的威胁,心想必须打压他一下。”
“就这样,蒙哥命阿里不哥的两个亲信带人前往中原,将很多官吏抓了起来,严刑拷打,刑讯逼供,并以莫须有的罪名定罪,导致人心惶惶。”
“为了保护身边的汉臣谋士,忽必烈无奈,只好将他们遣散,让他们躲避起来。”
“而他自己则带着亲随护卫和家眷返回了汗廷,以打消蒙哥的猜忌。”
“好家伙,这是老李家的剧本又要上演了吗?”刘邦听到这里,忍不住吐槽道,“这怎么听着,一模一样啊……”
“还是有不一样的……”罗玉华笑了,并俏皮的朝汉高祖歪了歪脑袋,继续道,“公元1258年2月,蒙哥下令兵分三路,大举攻南宋,他亲自率领西路军,进攻西川。”
“而忽必烈巧合被留在了汗廷,没有随征。”
“这场攻打南宋的战争一开始很是顺利,三路大军捷报频传。”
“但南宋作为汉人王朝,在华夏历史的长河里,虽然弱的让人看不起。就在当时的蓝星,也依旧是数一数二的顶尖强国啊……”
“一路横扫杀穿西方各村的蒙古大军,到底还是在南宋这边吃了瘪,先是东路军损兵折将,然后西路和南路也没有胜讯了,蒙古军大大受挫。”
“就在此时,这时忽必烈给哥哥写信,表达了想与他并肩作战的意愿,恰好蒙哥正在为东路军的溃败生气,见到弟弟的信后,便立马让他统领东路军务。”
她继续道:“忽必烈也格外争气,他在接过东路军权后,立马对军队进行了整顿,严肃军纪,然后便是不断摧城拔寨,接连克几座城池后,更是打到了长江北岸。”
“就在此时,又发生了一件大事……”罗玉华正了正面色,继续道,“西路的蒙哥一心要想建功,居然在此时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攻打地势险峻的钓鱼城……”
“结果连续攻打了几个月,损兵折将不说,钓鱼城也没打下来。更要命的是,蒙哥自己也死在了钓鱼城下……”
“和明太祖朱元璋最大的对手陈友谅在战场上被一样不知哪来的流矢击中而亡一样,蒙哥在战场上的死因,在南宋史料里记载,竟是被投石机投出的石头不明不白的砸死的……”
“所以不是神雕大侠干的哦……”徐爱听到这里,噗嗤一笑,忍不住插嘴道。
这句话大大的取悦了弹幕里的小伙伴们,大家不仅纷纷开始玩梗,甚至还有襄阳人,借机宣传自己的家乡来……
“哈哈哈……”罗玉华也忍不住笑了,但很快她就解释道,“关于蒙哥之死,金老先生就是照着宋史做出的艺术加工和合理改编……”
“而真实的蒙哥之死,不论是真如守城的王坚等将士所猜测的,他被石头砸死的……”
“又或者的蒙古史料里记载的,蒙哥其实是病死的……”她继续道,“蒙哥的突然倒下,给南宋留下了20年的喘息机会,也成就了钓鱼城攻不破的神话……”
“但这些都不是最主要的……”罗玉华皱眉道,“最主要的是,他的死去,使得人类历史的进程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要知道当时蒙哥是唯一一个能够集合蒙古帝国所有力量的大汗,但他的去世太过突然,以至于没有留下明确的继承人选。”
“这导致忽必烈和阿里不哥这对兄弟,为了争夺汗位展开了激烈的斗争。”罗玉华继续道,“而这场内战,大大的消耗了蒙古帝国的实力,也造成了四大汗国的分裂。”
“而忽必烈最终在汉地的支持下赢得了汗位之争,可四大汗国之间的矛盾重重,从此各自为政,使得蒙古帝国的统一局面被彻底打破。”
“也让蒙古继续进攻西方的军队停滞了下来,间接的拯救了当时落后的西方……”
”当时,得知兄长蒙哥的死讯,忽必烈是悲痛万分的,但悲痛归悲痛,该争的还是得争。“罗玉华叹道,“所以军中便很多人就劝忽必烈,必须立即北撤,回去争夺汗位。”
“忽必烈则认为,如果现在北撤,那这次南征就将全面失败,而且争夺汗位也需要实力,就决定继续攻打南宋,以争取战功。”
她继续道:“忽必烈大军在渡过了长江,便开始进攻鄂州城,结果鄂州十分坚固,久攻不下。而那边的阿里不哥却已经加紧了争夺汗位的步伐。”
“此时的忽必烈要是再不回去,只怕汗位就要旁落了。”
“然而就在忽必烈进退两难的时候,南宋居然派人来议和了,还开出了优厚的条件,这不正好给给了忽必烈撤退的机会嘛。”罗玉华摇头无奈的说道,“大宋真是凭借一招求和纳岁的招式,硬生生熬走了一批又一批敌人啊……”
“而忽必烈回到开平城后,阿里不哥更是多次派使臣催促忽必烈回哈尔和林奔丧,并参库里勒台大会。”
“但他能有那么好心吗,自然不可能啊……”罗玉华摇头叹道,“这家伙早就暗中安排了一支精兵,准备伏击哥哥忽必烈了。”
“阿里不哥夺权的心思被忽必烈看在眼里,他决定先发制人,竟决定在开平城直接举行库里勒台大会。”
“就这样,公元1260年4月,忽必烈在开平举行的大会上,众人都一致同意忽必烈可为蒙古第五任大汗。”
“但与此同时,阿里不哥也召开了另一个库里勒台大会,并被选为大汗,一场兄弟之间的战争,就这么在所难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