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秦始皇您在统一六国后,实行了一系列中央集权的措施,包括土地制度改革和法律统一,这些措施更是大大减少了奴隶的数量和需求……”罗玉华看向嬴政,满眼的崇拜,“这更是标志着奴隶制度在华夏历史上,已经宣告接近尾声。”
“而进入汉朝以后,随着新的制度的巩固和发展,奴隶制也就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大家可以看看,咱们的文明和制度,到底领先了西方多少年……”她笑着问道。
“春秋战国时期,我们华夏便已经有了百家争鸣这样的思想解放运动了……”
“即便到了汉武帝时期,为了统一思想,实施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但也仅仅只是要求,如果要入仕,必须学儒学,而不是一刀切,把其他学派全都摧毁了……”
“可以说,我们华夏的老祖宗,在思想上,制度上,领先了西方近两千年……”她激动的说道,“大家想想这是啥概念啊……”
“有人拿古希腊的亚历山大和我们的老祖宗始皇帝陛下您来做对比,想看看到底谁更能打……”
她鄙夷的摇了摇头:“这才是开国际玩笑啊,那亚历山大是闲着没事想来替华夏民族修长城吗,这么上赶着来送啊!”
“大秦那极其强烈的军国扩张主义,极其强大的垄断性质的国家资本,把资本统一起来干重要的国家大事……”
“集中国家资本做事的方法,我们现在还在用的方法,我们华夏两千年前的老祖宗已经用上了啊……”
“而且大秦还有军功授爵制度,耕战国策,那么早就已经是用国家资本调动社会力量了……”
“要不然,大家凭什么认为,大秦可以动不动就发动那种动辄几十万人的大规模战役呢?”她笑道。
“还有我们的大汉朝和匈奴人在几百年里,一直打的都是几十万人马奔袭一两千公里的追击战……”
“那可是只靠马匹人力行走的时代啊,如果没有先进的制度,那衣食住行,看病疗伤,如何能玩转的开呢?”
“我可以说,老祖宗们玩的,完全就是近代那些西方国家搞得帝国主义制度……”罗玉华微笑道,“多么先进的文明啊……”
“还有唐朝,那更是先进到很多人不敢想象的那种……”
“军队医疗系统,大家都知道吧……”罗玉华继续道,“在一千四百多年前的大唐,我们的老祖宗就已经给军医分工了……”
“还是流水线制度的那种分工……”
“有人治病,有人开药,有人照顾病人……”
“随军的医疗团队还分级别的……”她笑道,“根据伤员的等级不同,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处理……”
“这是不是很像我们今天医院的制度?”
“而同一时间,西方甚至连军医都还没有呢……”
“还有唐朝的教育,虽然不像我们现在这种全民九年义务教育模。但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在唐朝早就已经开始了……”
“男人,女人,官宦,庶人,管你是谁,只要你想上学,学经,学医,甚至学玄学的,都可以啊……”
“所以我们之前看得电影《长安三万里》里,小杜甫才会说,作诗是人人都会的事情啊……”徐爱忍不住插嘴道,“大唐真是厉害啊……”
“而且咱们华夏的古文明,很早的时候就已经有类似于政协的制度了……”罗玉华接着说道。
“你比如说秦朝的博士廷议,还不像我们现在的政协那样平和,只是坐下来讲道理……”
“秦朝那些有识之士,根本不受任何部门管理,是可以当堂怒骂始皇帝的啊……”她看了一眼身边的嬴政,见他听到自己的话后,并没有生气的意思后,才继续道。
“那大秦丞相李斯就是负责跟这些辩论的……”
“汉朝也有集议制,察举制,是从底层选拔出的一些没有权利议员,用于参与朝政的。”
“还有唐朝的政事堂,宋朝的行会制,都是希望底层有识之士可以共同参与朝政的。”
“所以,我们常说的华夏几千年来,都是蓝星的中心,可真不是吹牛。”罗玉华叹道,“你就算捂住所有人的嘴,那也是蓝星中心,谁还敢不认吗?”
“但是问题还是出现了啊……”说到这里,她皱起眉头叹息道,“到了元朝,华夏大地开始有了外族掌权的阶段……”
“元朝还好,毕竟也就短短八九十年时间,便出了洪武大帝朱元璋这么个神人……”
“直接推翻了异族掌权的政府,重塑了华夏正统……”
“大明朝初期有多牛逼,不用我说了吧,那七下西洋的大明宝船,堪比如今的航母好吗?”
“但是大明的辉煌并不能一直延续下去啊……”罗玉华摇头道,“而且因为朱元璋生在元末……”
“那时候是个什么样的制度,大家还记得吧,四等人的奴隶制度环境……”
“洪武帝虽然推翻了元朝的统治,但他的思想还是受到了元朝的这种奴隶制度的影响的……”她继续道,“比如那个殉葬制,两千多年前奴隶制社会的产物了,居然又被捡了回来……”
“这已经是一种思想上的后退了好吗?”她皱眉批评道。
“但是好在明朝朱家还是汉文化的传承者,即便是有思想后退的问题,但对于全民教育,也还是极其看重的。”
“明朝在立国之初就确立了【治国以教化为先,教化以学校为本】的文教政策。“罗玉华继续道,“广设学校,培育人才,建立了从基层社学-府州县学-国子监三级衔接的学制系统。”
“像是国子监作为中央国学,不仅放松了入学资格,还创立了监生历事制,也就是实习制,还有积分法这样的先进学校管理办法。”
“除此之外,在创办学校方面,明朝的官学得到空前发展,不仅按照行政区域设学,还按军队编制设学,其普及程度远超以前的任何一个朝代。”
“为什么这些朝代,对于让百姓多读书如此看重呢?”她问道,“那当然是因为朝廷的当权者,对于自己的统治充满了自信啊……”
“清朝,却恰恰就缺乏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