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什么话?”此时在汉居里坐着的乾隆在听到天幕对自己的诸多功绩提出赞许后,还没来得及高兴,便听到了这么一句,他顿时又不满起来……
不过,这一次他并没有发难,而是冷静的坐在自己的沙发上,打算再听听天幕是如何评价自己的……
天幕里,徐爱做了大家的嘴替,好奇的问她为什么……
“因为这议罪银制度,在推行后,不仅没有起到惩戒作用,反而成了官员犯罪的保护伞。”罗玉华皱眉道,“官员贪污腐败罚款了事,家产罚光后又重新大肆搜刮。”
“替乾隆出主意的宠臣和珅就是最大的贪污者。”
“如果乾隆没活那么久……”她叹道,“那他即便算不上top10级别的帝王,也绝对是顶级的存在……”
“这话什么意思?”刘邦大吃一惊,赶忙问道。
“老话常说月满则溢,盛极必衰。政治清明的乾隆盛世只存在了很短的时间,便迅速转向了全面腐败。”罗玉华解释道
“尤其是,乾隆去世前的三年里,爆发了大规模的白莲教起义,清朝也从此一蹶不振。”
“但如果仅仅只是因为腐败问题,乾隆这么一个有着完成一统大业功绩的帝王,又怎么可能会口碑两极分化如此严重呢?”
“这其中最大的原因,还是因为他在位时,一些自大又自私的政策,为华夏的衰败和苦难埋下了祸根……”
罗玉华叹道:“在聊他的错误判断前,我们还是先来看看乾隆的功绩吧……”
“首先,在乾隆时期,清朝的疆域达到极盛,包括新疆在内的多个地区被收复或纳入大清版图。特别是我们刚刚提到的平定准噶尔汗国,这使得清朝的疆域扩展到了1300万平方公里,远超之前的许多朝代。”
“其次是,乾隆帝对北京的城市建设,也有着显着的贡献,他在北京城的建设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使得北京成为了当时蓝星上最繁华的城市之一。”
“而且乾隆时期,清朝政府也采取了多种措施来管理多民族国家,包括平定西藏叛乱和统一新疆,这些行动不仅加强了中央政府的统治,也的的确确是促进了不同民族之间的融合的。”
“军事上,乾隆对外通过军事行动扩大了清朝的影响力,比如平定回部叛乱和缅甸、安南的侵略。”她继续道,“对内也通过军事行动巩固了对新疆的控制。”
“是不是没听到文化上的?”说到这里,罗玉华忍不住叹了口气。
“也许你会说,乾隆年间编撰的《四库全书》,可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部丛书,涵盖了经、史、子、集四部,极大地丰富了华夏的文化遗产啊。”
“而且乾隆本人也是一个多才多艺的皇帝,他擅长书法和诗歌,留下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其中包括大量的御制诗,展示了他的文学才华的……”
她摇头道:“这后面的一条,我不予评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百个人心中自有一百个哈姆雷特……”
“喜欢的不喜欢的都很正常,大家自己做判断就好……”
“我们单说这《四库全书》的编撰吧……”罗玉华摇头叹道,“说实话,如果单看丛书本身,那绝对是值得吹一吹的……”
“可是如果抛开书籍,去看当年编撰《四库全书》时,乾隆做过什么的话……”
“那我实在是吹不出来了……”
……
眼看着嬴政和刘邦都瞪大了眼睛,似乎很期待从她口中得知事情原委后,罗玉华并没有卖关子……
“作为一个帝王,乾隆的成就有很多地方,都是创了历史纪录的……”她继续说道,“而反之,他犯下的错误,也是创了历史纪录。”
“你比如说文字狱……”
“可以说乾隆制造的文字狱堪称历史之最。要知道,在清朝以前,华夏历史上也是存在文字狱的。”
“但到了清朝康雍乾三朝,突然呈现爆发之势。”
“康熙年间,文字狱约十起;雍正年间,发生了近二十起。”
“而到了乾隆年间,文字狱的数量居然高达一百三十多起。远远超过其他所有皇帝的。”她叹息道。
“而其中最不光彩的纪录,是销毁图书的数量。”罗玉华皱眉叹息,“我们前面就说过,乾隆朝文化上的一大成就是修了《四库全书》。”
“可他也借助修《四库全书》的机会,大量销毁了不利于清朝统治的图书……”
“历史记载,乾隆销毁的书籍达六七万卷。也就是说,他虽然修成了一部《四库全书》,也同时烧毁了另一部《四库全书》。”
“这次毁书事件,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文化浩劫之一。”
“而其销毁和禁止的图书里,更是有华夏至宝,明末年间,由宋应星编撰的《天工开物》……”
“这可是我华夏古代科学技术的集大成者,是足以改变历史,改变蓝星的伟大着作。”
“公元1773年,乾隆借修《四库全书》的名义毁禁科技文化,因为发现宋应星哥哥及友人的着作有反清思想,提倡【华夷之辨】,所以借收书之名尽可能地销毁《天工开物》。”
“《天工开物》在清代几乎绝版。而这还不是孤例。”罗玉华越说越痛心,“《武备志》、《战守全书》、《百将兵法》、《边略》、《古今兵鉴》等大量政治、军事、武备、边防等着作,也都被毁或被禁。”
“满清明明是以武立国的政府,可因为在扩张的过程中多次失利于先进的兵略与兵器。”
“所以他们恐惧,并打算控制科技的继续发展,便不遗余力地扑灭华夏神州大地上的科技之焰,用暴力与恐怖让文明世界重回古朴和落后。”
“就这样,我们华夏神州大地上,熊熊燃烧了几千年的科技之光,在明朝时,照亮蓝星,并点亮蓝星文明的火炬后,熄灭在了清朝。”
“从此在蓝星的东方,华夏大地沉入了噩梦一样的黑暗深渊……”
“更让人气愤的是,《天工开物》并没有和《永乐大典》一样,变得残破或是遗失……”
“在全蓝星很多的大村,都可以找到它的译本,尤其是高卢国,竟然还珍藏了原本……”
“唯独我华夏大地,这本巨作的原产地,却连一本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