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都没有吗?”嬴政气的浑身发颤,他的声音都变得不那么稳重了,“怎么可能一本都没有呢……”
“陛下您别生气……”徐爱赶忙安慰他道,“现在有了,咱们现在已经有了……”
“回头我给您和高祖爷一人送一套……”
“怎么找回来的……”对于徐爱说要送自己的事情,始皇帝和汉高祖都不是特别在意,让他们在意和欣慰的是,书找回来了。
“唉!”罗玉华重重的叹了口气,“大家知道这本华夏历史上,最伟大的科技着作之一的《天工开物》是怎么回到现在华夏的吗?”
”说实话,如果说出来,可能会让我们现在的每个有自尊的华夏人都感到愤怒和辛酸。”
她继续道:“那是在民国初年,有个名叫丁文江的泰兴地质学家,在翻阅查找《云南通志》,发现里面说冶炼铜矿的地方,居然引用到一本名叫《天工开物》的书。”
“于是,求知若渴的他便很想看看这本《天工开物》的全貌。于是他去到了北京的各大图书馆搜寻这本书。”
“结果找了很久很久,居然一本都没有找到,不死心的他又去询问各个藏书家,竟然也没有一个人知道这本书。 ”
“也就是说,在经过满清将近三百年的统治之后,这本书已经彻底从华夏消失了,甚至连知道这本书的人都没有。 ”罗玉华无奈的摊了摊手,“直到丁文江偶然在一个八嘎朋友家发现这本书的八嘎文版,于是他立马跑到八嘎的图书馆去查。”
“这一查可就不得了了,他居然发现这本书除了华夏外,居然在约翰国、毛熊国、汉斯国、高卢国都有翻译本。”
“尤其是高卢国的,居然还是全译本,唯独我华夏没有这本书!是真正意义上的一本都没有! ”
“接着,丁文江便在高卢国的国家图书馆里继续寻找,最后功夫不负有心人,竟被他找到《天工开物》的明朝最初的原刻本。”
“而这个原刻本是所有版本中印制最精美的,由此可见明朝民间印刷工业的发达。”
“最后按照这个原刻本,《天工开物》这本书才在华夏广为印行,得以荣归故里,重见天日。”
“丁文江先生,真的是我科学救国的实干者啊。如果没有他在发掘华夏古代科学技术以及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我们可能要失去更多原本属于我们华夏的瑰宝呢……”徐爱激动的喊道。
“【明天就死又何妨,只拼命做工,就像你永远不会死一样。】这句话是丁文江先生的座右铭,也是先生一生的写照。”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文江精神,永励后人!”弹幕也激动起来,不断有人刷起了丁文江的故事,和他的生平……
直把正在看天幕的众位面帝王们感动的眼泪汪汪……
“好样的,都是好样的……”隋文帝杨坚忍不住赞扬道,“不愧是我华夏儿女,有志气,有志气啊……”
“只是,这爱新觉罗家的小子,怎么如此……糊涂啊……”焚书坑儒的事情,始皇帝也做过,但医药,卜筮,种植类的书,他却从未碰过……
加强中央集权,统一思想确实是应该的,但那些可都是关乎民生国力的书籍啊,哪能说毁就毁了啊!
“大家应该会在很多时候听到网络上吹嘘大明科技如何如何发达,对吧……”罗玉华继续道,“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说法呢?”
“其中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这部《天工开物》,还有很多流落海外的,华夏大明时期的书籍……”
“有个叫梵第港的小村,大家应该是知道的……”她继续道,“他们那里有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图书馆……”
“梵第港的图书馆对外开放的条件非常苛刻,访问者需要持有护照、当地机构的公函,并证明自己有专业背景和固定住所,且访问目的为学术研究,才能够进入……”
“而在那里藏有至少7000册中国古籍……”
“一位曾参与古籍整理的学者透露:【这里的汉文藏书量,远超许多东方国家图书馆,每一页都可能是改写历史的证据。】”
“而这些当初都是明清时期,来到华夏传教的那些传教士偷走,或者获赠的……”她叹道,“说实话,如果站在华夏人的角度来看,实在是想翻白眼,怒骂那些无耻的小偷……”
“但时至今日,可能我们又暗自感慨,还好有这帮人偷去了,至少它们还能留下来……”
“因为只要留了下来,就有机会让它们重归故里……”罗玉华叹道,“可如果被彻底销毁了,那我们华夏的文明,也许就真的断层了……”
“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徐爱也感慨万千,“这大概就是先人说的福祸双依吧……”
【只要它们还在,总有一天,我们会让它们荣归故里的……】
【等它们回家……】
【那都是华夏的瑰宝,要不知道,我有生之年还能不能看得到……】
弹幕也热闹了起来……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西边的工业革命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是不是恰巧就是明末清初的时期……”
“你比如说17世纪的时候,弹丸之地约翰村突然崛起,虽然没有大规模工业。但《天工开物》在此时问世了,而高卢就是在此期间,开始凭借木制帆船和十分原始的火器殖民美洲了。”
“而明朝的造船业和火器有多牛逼,不用我跟大家再复习一遍了吧……”
“而如果大家看过西方人画给他们那里儿童的绘本的话,就会发现19世纪,鸦片战争时期,西边和白鹰村的工厂图片,和17世纪时期出现的《天工开物》里记载的技术一脉相承。”
“而连西边人自己都承认,17世纪开始,一直到19世纪,《天工开物》所代表的华夏各领域成果,在西方风靡一时。技术扩散,深度地重塑了西方的生活和思想。”
“最终变革从经济领域延伸到了政治和意识形态领域。高卢村更是在18世纪,西方新崛起的商业资本,对古老的宗教资本进行了文化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