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同一时间,我们的乾隆帝却在为了害怕百姓反抗清朝廷,玩起了大规模毁书活动……”罗玉华苦笑着摇头,“所以说,你让我如何评价呢?”
“站在一个封建帝王的角度来看,巩固政权,用什么样的手段,似乎都不能称之为错了……”徐爱也无奈的叹道,“可是这手段造成的结果,却差点葬送了整个华夏啊……”
“《天工开物》还有个名字,叫华夏版版的《百科全书》……”罗玉华继续道,“大家在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是不是会觉得《天工开物》真的那么牛逼吗?哇,太厉害了……”
“但是……”
“ 《百科全书》这个称谓是怎么来的呢?”她继续道,“那其实是新资本发明【唯物主义】这个概念,用来打击当时的西方宗教一君主体系的。而这其中最重要的事件就是《百科全书》的编写。”
”从那以后,西方有了一个学术派系,叫【百科全书派】。这个学派的影响力非常大,在高卢村大革命里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而到了一百多年以后,整个西方世界不仅装作从来没见过《天工开物》的样子,甚至还派了一个叫李约瑟的约翰村人,将我们的《天工开物》描述成为华夏版的《百科全书》。”
“听明白了吗?”罗玉华皱眉道,“这其实就是把祖宗当成了孙子来看待的,是一种羞辱的行为……”
“而造成这些的根源,就是因为包括乾隆在内的满清君王们,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错误的判断了世界的格局,从而造成了这么个结局……”
“而乾隆的错误,仅仅只有这一点吗?”她继续道,“还不止呢……”
“他最重要的一个错误,就是误判了蓝星大势,并采取了错误的外交方针。”
“清朝乾隆时期,恰巧赶上了人类历史发生空前剧烈变化的时代。”
“如果从物质文明来讲,雍正十一年,也就是乾隆即位的前三年,约翰村人凯伊发明了飞梭,正式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她继续道,“到了乾隆三十四年,瓦特发明了蒸汽机,标志着机器化大生产已经开始了。”
“而从精神文明来讲,乾隆十八年,他四十三岁的时候,卢梭开始撰写名着《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到了乾隆五十四年,高卢村爆发了资产阶级大革命,《人权宣言》颁布,提出了【主权在民原则】,标志着人类精明文明的飞跃式发展。”
“到了公元1797年,也就是乾隆皇帝禅位给自己的儿子嘉庆之后的第二年,白鹰村总统华盛顿功成身退,拒绝担任第三任总统,从此美国总统连任不能超过两届成为定例。”
“乾隆和华盛顿这一前一后的退出政治中心的位置,完全可以看得出这两位历史巨人对权力的态度,也恰恰反映了当时清朝和西方政治文明发展的差距。”
“但是乾隆对西方文明的发展似乎根本不感兴趣。”罗玉华叹道,“他自信大清是天朝,是高高在上,无所不有的。”
“所以在全蓝星化发展越来越快的时候,他却开始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把清朝的开放口岸由四个缩小到广州一个。”
“乾隆晚年,约翰村派马戛尔尼使团访清,乾隆对他们提出来的要与大清建立平等外交关系的要求不屑一顾,说我天朝上国无所不有,你们愿意来做买卖就做,不来拉倒,我们不缺你们那点货物。”
“瞧瞧,这是多么的狂妄自大,却又落后的外交思路啊……”
“就是这么一个狂妄又自大的愚蠢做法,与清王朝衰败,产生了直接的联系。”
罗玉华无奈的说道:“我说过,如果我们单单把乾隆放在华夏古代史中去和其他皇帝相比较,我可以毫不犹豫的说,乾隆是一位很伟大的统治者。”
“但是,如果我们放宽视野,把他放到全蓝星去比较,就会发现,他的统治成就立刻暗淡了许多。”
“因为他所处的时代与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不同,历史对他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挑战,而面对这些问题和挑战,他却给出了一份不及格的答卷。”
“教员的语录里,有一段话分享给大家……”徐爱接过话茬道,我们必须向一切内行的人们【不管什么人】学经济工作。拜他们做老师,恭恭敬敬地学,老老实实地学。不懂就是不懂,不要装懂。”
“做人如此 ,国家更是要如此,如果看不到人家的发展了,看不到人家的进步,如何能取齐之长补己之短,国家又怎么能良好发展呢?”
“当那些约翰村的大使带着先进技术和武器前来拜访大清朝的时候,乾隆只顾着吹嘘自己的大清是天朝上国,应有尽有,不需要外人帮忙。”
“面对那些西方送来的奇淫巧技,乾隆回赠给他们的礼品都是一些茶叶丝绸之类的东西,”她继续道,“这让约翰村人彻底看到清朝政府,压根没有什么大的发展。几乎是处于原地踏步走,甚至倒退的阶段。”
“所以强盗出身的他们觉得清朝好对付,这才对清朝发动了侵略战争。”
“乾隆因为太过自负,导致他压根看不到人家当时的技术有多么先进,也更想不到,后来西方正是凭借这些他看不上的技术,打开了【应有尽有】的大清国门。”
“不对……”罗玉华突然插口道,“乾隆自负不假,但他不是看不到别人的技术……”
“他纯粹就是自私……”
“啊……”徐爱对她的评价感到一头雾水。
“你觉得以他那么一个聪明人,在接受了那些新鲜的科技产物后,真的不明白这些东西的厉害吗?”罗玉华反问道。
“他懂的……”
“而且他是害怕啊!”她继续道,“所以他才会说,这些都是奇淫巧技,不足挂齿的玩意儿……”
“换句话说,他是用否认和嫌弃的态度,来逃避现实,逃避责任……”
“路易十五的那句【我死后,哪管他洪水滔天啊】,用在乾隆身上,才是最合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