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 年的新年,对于古老而庄重的北平城而言,依旧被那浓郁得化不开的节日气息所笼罩。尽管当时国家规定过年期间并不放假,但这丝毫未能减弱老百姓心中对新年的热切期盼和喜悦之情。毕竟过年可是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重要传统佳节!
与如今大不相同的是,那时并没有禁止燃放鞭炮的规定。每逢新春佳节,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便会此起彼伏地响彻整个城市的大街小巷。那震耳欲聋的声响,仿佛是在向天地宣告着旧岁的离去和新年的到来。
然而由于这个年月物资相对匮乏、生活普遍并不宽裕,所以每家每户在置办各类年货时都会格外精打细算。从餐桌上不可或缺的肉食、炒菜必备的食用油,再到维系生命的粮食以及用于做新衣的布料;从新鲜水灵的蔬菜到增添喜庆气氛的鞭炮,每一项年货的选购都需要经过深思熟虑和反复比较。
于是乎家家户户早在过年前很久就开始忙碌起来。男人们奔波于市场之间,货比三家,力求用有限的资金买到最实惠的物品;女人们则在家里精心算计着各项开支,并将买回来的食材或半成品进一步加工处理。她们或是腌制香喷喷的腊肉,或是炸制金黄酥脆的丸子,又或是亲手缝制一件件饱含母爱的新衣。
除了美食佳肴和生活用品外,崭新漂亮的衣裳也是过年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人们纷纷购置着五颜六色的布料,有的直接买现成做好的衣服,有的则选择购买布料回家自行裁剪缝纫。而妇女们更是花费了一整年的时间,一针一线地为家人们赶制出一双双舒适暖和的新鞋。
待到过年之时,这些凝聚着心血和关爱的鞋子将会作为珍贵的礼物送到孩子们手中,让他们在新的一年里能够脚踏实地、步步向前。而且这个年代的妇女,都会给给自己的孩子穿上那件亲手缝制的新衣裳,新衣裁剪精细,针脚细密,每一处细节都倾注着对孩子深深的爱与祝福,也就是说,这个年代的每一位妇女都有着会做衣服的手艺。孩子穿着这崭新的衣服,显得格外精神,喜气洋洋的模样仿佛春天里绽放的花朵,也为这个年添加了喜气。
与此同时,每天都有大量来自全国各地的货物如潮水般涌向北平这座古老而繁华的城市。各种货物源源不断地运抵,堆积起来简直像一座座小山一样。
北平城作为国家的首都,其地位举足轻重,自然而然在物资供应方面比起其他地方要充裕许多。在这里很少有人胆敢在皇城根脚下耍花招或者捣乱,因为大家都深知这里的规矩和威严。
走进市场,琳琅满目的商品令人目不暇接。虽然它们的种类或许不如 21 世纪那样繁多,但已经足够让人眼花缭乱了。
尤其是临近过年的时候,前来置办年货的人们更是摩肩接踵,人头攒动。市场里喧闹声此起彼伏,吆喝声,排队在一起的人闲逛的声音,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热闹景象。
在这欢乐祥和的氛围中,许大茂当然也不甘示弱。他兴高采烈地穿梭于各个摊位之间,精心挑选着过年所需的物品。不一会儿功夫,他就购置了一些这个年代特有的东西。
按照习俗来说,家里有读书人的,门上的窗帘尽量要用家里人写,一是显示才华,第二个可能就是一种书法上的考量,许大茂也需要在过年的时候给自己家贴对联,
除此之外,他还依照传统习俗,把自家那宽敞的屋子从上到下、从里到外彻彻底底地清扫了一遍。无论是屋顶的角落还是床底下的缝隙,都被他打扫得一尘不染。这些传承久远的过年老传统,让许大茂烦的不行,虽然打扫过的房子确确实实干净整洁了不少。
尽管没有人可以确凿地断言先辈们是否真正能够亲身见证过年时间的事情,但人们依旧坚定不移地守护着这份代代相传的宝贵遗产。
不知不觉间已临近年末岁尾,每个人都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推动着,忙得不可开交。其中尤以许大茂最为突出,他整天如同一只高速旋转的陀螺一般,一刻不停地奔波忙碌着,甚至连他本人都难以说清到底在操劳些什么具体事务,帮助朱琳置办年货也成了许大茂所要做的事情,虽然现在还没有和她的父母见过面。
去年的时候,许大茂被下放到农村去负责饲养牛群这个消息一经传出,着实让周围众多人大吃一惊。要知道在那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可能引发一连串意想不到的后果。一旦有人出事,最为让人忧心忡忡的就是会遭受牵连波及。好在许大茂此次所受的惩处时限并不算太长。
到了过年的时候,许大茂先是精心地给自己家贴上了寓意吉祥如意的春联,然后便马不停蹄地赶往朱琳家中赴宴。
毕竟一直以来流传着“猪拱白菜”这样一种说法,所以这次前往朱琳家做客,许大茂自然不能空手而去。为此他特意准备了丰厚的礼品:两瓶价值不菲的陈年美酒、几包上等的香烟、一大袋品质上乘的茶叶,此外还有一大块新鲜肥美的猪肉以及各式各样的蔬菜、大米等等。
这些礼物无一不是注重实用性,在这个年代也算厚重,充分彰显了他对朱琳一家的诚意与尊重,可以说算得上一份相当体面的拜年厚礼了。
朱琳家所住的那栋筒子楼,承载着这个时代独有的历史痕迹。里面住了很多的干部,而朱琳一家幸运地分到了其中的一间房。
尽管这间屋子布局紧凑,可它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里面包含了两间不大不小的卧室,一间稍显局促但温馨的客厅,一个仅能容纳一人转身操作的厨房,以及一个勉强够用的卫生间。每个空间的面积虽说有限,但经过精心布置后,一家人生活在这里,竟也弥漫着一种别样的温馨与和睦。
许大茂是被朱琳领回家里的,朱琳的父母听到声响,赶忙迎上前去,脸上洋溢着热情的笑容。他们对于女儿和许大茂之间感情的发展状况一无所知,自然无法察觉到自己的心肝宝贝已经被眼前这个外表看起来憨厚老实的男人悄悄“勾”走了芳心。
许大茂这次来访显然是有备而来,他充分展现出了一名新女婿应有的姿态——大献殷勤!
从进门那一刻起,就走的是晚辈的那一套,看到朱琳母亲正在厨房里忙碌,便立刻卷起袖子,主动帮忙洗菜切菜,动作熟练且利落。但凡遇到可以亲自动手帮忙的活儿,他绝不作壁上观,总是积极参与其中,忙前忙后,力求给未来的岳父岳母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
不仅如此,他还特意露了一手自己精湛的厨艺,只见厨房里锅铲翻飞,香气四溢。不一会儿功夫,一道道美味佳肴便呈现在了餐桌上:色泽红亮诱人的红烧肉,搭配着几道清爽可口的小炒菜,让人看了不禁垂涎欲滴。锅里还小火慢炖着一小锅香喷喷的排骨,是守岁用的专品!
夜幕降临,一家人围坐在那张不大的餐桌前开始享用晚餐。洁白晶莹的大米饭盛放在碗中,散发着淡淡的米香;那一块块肥而不腻的红烧肉入口即化,浓郁的肉汁在舌尖流淌;再加上清脆爽口的蔬菜小炒,每一口都充满了家的味道。锅中炖煮多时的排骨也早已软烂入味,轻轻咬上一口,鲜嫩多汁的口感瞬间充斥整个口腔。这顿年夜饭虽说算不上丰盛奢华,但在这样一个平凡而又温暖的家庭氛围中,大家吃得津津有味,笑声不断回荡在小小的房间里。
朱琳出生于一个充满书卷气息的家庭,她的父母皆是学富五车的知识分子。自然而然地,他们也曾听闻过那位在文化领域堪称传奇的许大茂之名。不仅如此,一些许大茂的作品甚至还曾被他们翻阅品鉴过。
当与许大茂交流时,朱琳的父母对于他在文学领域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双方的交谈氛围显得格外融洽,毕竟在知识与艺术的世界里,他们拥有着诸多共同的话题可以探讨。
尽管内心深处或许对女儿带回的这位女婿在年龄方面有所顾虑,但这种担忧却从未被摆上台面。因为在这个传统而又开明的家庭中,不明确表示反对便意味着默许,而一旦默许,则等同于认可。于是对于许大茂和朱琳而言,来年春天举办婚礼似乎已经成为了一件水到渠成之事,任谁都难以阻挡。
这一年的冬天异常寒冷,尤其是临近年关的时候,更是接连降下了好几场鹅毛大雪。那雪花纷纷扬扬地下个不停,仿佛要将整个世界都淹没在白色的海洋之中。
积雪的厚度不断增加,短短几天时间竟已累积至七八十公分之深。屋檐下、房屋后面,一根根如成人手臂般粗细的冰凌悬挂其中,在冬日暖阳的映照之下,折射出令人目眩神迷的光芒。放眼望去,屋外的天地之间已然化作了一片银装素裹的洁白景象。
今日清晨,天空便开始飘起了雪花,当许大茂来到朱琳家时,那鹅毛般的大雪已纷纷扬扬地洒落下来。吃过饭后,这场雪丝毫没有停歇的迹象,反而越下越大,地上的积雪愈发厚实起来。
朱琳家的院子里充满了欢声笑语,一群孩子们正兴高采烈地打着雪仗、堆着雪人。他们红扑扑的脸蛋和欢快的笑声,让整个院子都弥漫着浓浓的过年氛围。
屋内,众人围坐在一起谈天说地,而窗外的雪却一直在不停地下着。没过多久,天地间已是白茫茫的一片,狂风裹挟着大片大片的雪花在空中肆意飞舞,使得原本阴沉朦胧的天空变得更加昏暗,能见度极低。
朱琳起身送许大茂下楼,两人刚踏出房门,便被眼前厚厚的积雪惊呆了。来时清晰可见的道路早已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片银装素裹的世界。这对小情侣手牵着手,小心翼翼地踩在积雪上,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
一路上,他们时而轻声细语地说着甜言蜜语,时而相互打闹嬉戏,享受着这难得的浪漫时刻。虽然寒风凛冽,但彼此的心却是暖暖的。就这样,两人在这漫天飞雪之中缓缓前行,仿佛时间都为他们停住了脚步。
走了好一会儿,许大茂担心朱琳受寒,便加快步伐将她护送回家。毕竟明天还要上班呢,而且要想全面恢复春节休假制度,那可得等到 1980 年啦!
待到将心爱之人迎娶回家后,那便有大把的时光能够让两人尽情地耳鬓厮磨、卿卿我我了。此刻若是惹得丈人跟丈母娘心生不快,实在是没有这个必要啊!待那时,可以双双辞去工作,一同携手漫步于这壮丽的山河之间,领略世间无尽的美好风光。
当许大茂踏入家门时,只见院子里人头攒动,人们都聚拢在一起观看着小孩子们兴高采烈地燃放着鞭炮。由于并未放假,所以有些人才刚刚结束忙碌的工作匆匆赶回。
许大茂是个食肉动物,刚才在路上被朱琳挑拨的血气上涌,这会儿难免就有些想女人,回到房子关上门进到空间,在空间里骑马驰骋了一段时间,练了练打猎,又洗了个凉水澡,才算把火气压下去一部分。
在很多时候,事实往往就是如此,男人们偶尔确实需要有女人陪伴在身旁。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女人对于男人而言是不可或缺的存在。毕竟,这个世界并不会因为某个人的离去而停止转动。就如同前段时间所发生的那样,当时大家都为此感到无比伤心和难过,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日子依旧如往常一般继续着。
回顾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这种情况屡见不鲜。当原本支撑大局的擎天白玉柱倒下时,很快便会有新的架海紫金梁挺身而出,填补空缺,扛起那份沉甸甸的责任与使命。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无论遭遇怎样的变故与挫折,总有人能够勇敢地站出来,引领时代的潮流,推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