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这注定是充满变革气息的一年,整个国家犹如一艘巨轮,在时代的浪潮中缓缓转向新的航向。
政治领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涉及农业、经济、军事、以及文化等方方面面。然而这些调整并非一蹴而就,其幅度相对较为温和,大体上仍维系着过去十年来所形成的格局与态势,但新的政策和方案均已被提出讨论。
就农业而言,当时雄心勃勃地提出了要推动农业机械化进程的宏伟目标。为此要求在各省市自治区成立农业机械化领导小组,并计划于 1980 年全面实现农业机械化。
然而对当时来说,这项政策太过于超前了,许大茂站在一个未来人的角度上来说,即便到了 2010 年,农业机械化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依旧未能完全达成。
毕竟中国自古以来便是一个以小农经济为主导的社会结构,除了那些一望无际的大型平原地区外,其余多数地方由于地形复杂、地块分散等因素的限制,难以广泛开展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和生活方式。
而在国家整体的执政过程当中,则始终秉持着“两个凡是”的指导方针。这一方针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成为了各项决策的重要依据和行动准则。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有人意识到这种理念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开始呼吁采用更为精准且全面的思维模式来引领国家的发展道路。最终经过一系列的探讨与实践,这一政策才慢慢退出历史舞台。
在经济领域,一场热烈而深入的大讨论如火如荼地展开着。人们围绕着一系列关键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是否应该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领导?如何才能更好地发展生产以推动国家经济的繁荣昌盛?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究竟有着怎样举足轻重的意义?社会主义积累又该如何有效地实现与推进呢?还有那关乎公平与效率的“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原则,以及能否积极引进先进的新技术来提升生产力等等。与此同时,关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存废与改进,也成为众人关注和探讨的焦点之一。
在军事方面,中国军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与发展。随着时代的进步,对军队现代化建设和管理水平的要求日益提高。不仅需要打造一支高度专业化的精锐之师,更要确保每一名军人都对党和人民保持绝对的忠诚。这种高标准严要求使得军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显着提升,战斗力也随之不断增强。
而在文化领域,则发生了一系列具有深远影响的重大事件,首先便是停止已久的高考得以恢复,这一举措犹如一道曙光,照亮了无数莘莘学子追求知识与梦想的道路,也为下乡插队知青,提供了一条最为明朗的道路。
此外,开始大力倡导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理念,并努力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充分调动广大科学和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同时,针对高等学校招生制度的改革也提上日程,旨在选拔出更多优秀的人才,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和文化繁荣贡献力量。
在此期间,许多曾经被下放到农村或基层的知识分子纷纷被召回,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成为了教育战线的中坚力量,重新投身于培养新一代人才的事业之中。至于这些下放人员的启用所带来的具体影响,或许难以简单地用好坏来评判,但不可否认的是,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这样的决策确实深得民心。
这些风云激荡的大事情,都不是许大茂需要考虑的东西,他需要考虑的是。早点和朱林完婚,此时的许大茂已然步入了所谓的“38 岁高龄”,如果再不抓紧时间跟朱琳结婚,恐怕就没有办法“照顾”到这位小姑娘了。
毕竟男人一旦过了四十岁,也就是一个老帮菜,一个大叔无论如何也无法与三十多岁的男人相提并论了,其吸引力会大打折扣。不过话说回来,这种年龄差距似乎也并非完全让人难以接受,因为古往今来,类似的情况屡见不鲜。正如那句古诗所言:“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既然前人能够如此,那许大茂又何尝不可呢?
以他目前良好的身体状况来看,活到一百二十岁应该不成问题。至于那娇艳欲滴的海棠花,即便被他这朵“梨花”给压住了,又能怎样呢?反正总要有人去压它的,为什么那个人就不能是许大茂呢?
在 1977 年 2 月 14 日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朱琳和许大茂迎来了他们期盼已久的婚礼。阳光明媚,凉风轻拂,还有着冬天的尾巴正在北平。这场婚礼也没有后世人结婚时的奢华,所有事情都显得各位简单和朴素,如果说的更直白一些,就是穷酸,这不是许大茂能够决定的,就算许大茂空间里堆满了金银,这时候能做的也是简单朴素。
一切都遵循着当时那个年代固有的流程,从迎亲到红色相框前宣誓成亲,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那个时代特有的风情——简约而不失庄重,质朴且实用至上。
前来道贺的亲朋好友们送上的礼物也大多是些实用的生活用品,虽然价值不高,但却饱含着大家对新人满满的祝福和关爱。
开介绍信,领取结婚证,宣誓,这些都是一定且固定的,最后大家一起吃个便饭,把新人送入洞房,事情这就完成了,就像结婚这种喜事,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面,你不来人也显得不喜庆,你人来的多吧,又觉得烦,很多情况也招待不过来,都是这么凑合着过。
等许大茂喝酒喝趴了众人,也就没什么人捣乱了,自然也就是二人世界,对于已经偷尝了禁果的两个人来说,这时候动心的就一切事实到渠成。
……,对于自己男人一定要开着灯亲热这件事情,朱琳已经不想去吐槽了!…,细腻的触感加上女人特有的芬芳,的确让人流连忘。
朱琳嘴唇今天涂了自制的胭脂,温热绵软中带着一丝丝淡淡甜味,应该是制作的时候加了蜂蜜,许大茂和朱琳以前聊天的时候就知道她会做一些小东西,没想到用到了今天,怪不得红楼梦中的贾宝玉特别喜欢吃女人嘴上的胭脂,味道确实不错。
许大茂抿着朱琳的嘴唇品尝着这个独特的甜味,这种用蜂蜜和一种叫做红蓝的花熬制而成的胭脂,确实是极品。
两人在步入婚姻殿堂之前就已体验过夫妻间的亲密生活,但今日的状况却显得格外与众不同。因为在这新婚之夜,妻子是那传说中的女儿国国王!这样的给谁?谁能不激动呢!想都未曾想过的事情,在这个年代成为了现实。
整个房间被喜庆的红色所笼罩。一对新人相拥而入,那摇曳的红烛仿佛也因他们的热情而感动得落泪。在这温馨浪漫的氛围中,自然而然地展开了一场激情四溢的云雨之欢。两人如胶似漆,彼此倾吐着心中对于对方的的爱意……一时间只觉得春宵苦短。
待到激战过后,两人稍作停歇,开始享受这片刻宁静。此时,许大茂轻轻地将朱琳拥入怀中,聊起了别的事情,朱琳微微颔首,脸上还带着一丝娇羞的红晕。
朱琳对自己目前从事的医生工作并无太多喜爱之情。当初选择这份职业,实乃下乡时迫于各方压力所致。
那时父母的种种复杂的人际关系交织在一起,推着她一步步走上了从医之路。而且那些下乡的地方大多条件艰苦恶劣,绝非一个柔弱女子所能轻易承受之地。许多下乡的女性都遭遇了各种各样的困难与挫折,只是这些问题并未得到公开的报道罢了。
朱琳凭借着努力一路进到了样板戏跳舞蹈,再推荐入工农大学学习,学习之后被调到医院工作,一路上不知道两位老人为朱琳付出了多少的人情和金钱。
能离开下乡的地方,再次回到城里朱林是欢喜的,她要比同时期的很多人幸运的多的多,但自从结婚前丈夫给了她一笔钱和粮票之后,完全解决了以后生活的必须之后,考虑的事情多了。
朱琳的工农兵大学,现在还算是个香饽饽,但马上就不是香饽饽了。各种正牌路上来的大学生和以前毕业的人员对于这十年进来的各种人和事,都有着看不惯的情绪在里面,会越来越受到排挤。
其实在这个行业她是没有发展前途的,除非许大茂找关系,或者朱琳去重新考试,在这大学里读几年,但没有必要呀!已经结婚了,许大茂还要抱媳妇呢,怎么会劝又去大学里多读几年?劝人学医天打雷劈嘛,这是很多人总结出来的道理。
这就完全能看的出来为什么后面朱琳在医院工作,还会一直在文艺圈发展,因为干不下去了呗!干的不顺利,不顺心呗!医院干的不顺利的朱琳重新考完大学,学了演艺专业,再次在大学里进行了深造。那时候她已经30多岁了,最美好的年华蹉跎在了学校里,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
但现在已经解决了生活的后顾之忧了,朱琳就想选一个自己喜欢,一时间还没有定论,想要干的事情很多,又感觉自己没事干,这么优秀的先生在身边,自然让她有些紧张。许大茂也不着急着催促,让她自己想清楚比什么都好。
许大茂在与爱人结婚之前,心中早已谋划起一场别出心裁的旅行——度蜜月!要知道,在如今这个时代,“度蜜月”这种概念尚未普及开来呢。
不过许大茂作为一名全世界知名的文艺工作者,自然可以想出绝妙的借口,那就是采风!于是乎,许大茂精心撰写并递交了一份采风申请,满心期待着上级能够批准。而这次旅程,他一心只想和新婚燕尔的妻子携手同行,共赏世间美景,连妻子单位的领导已经打好了招呼,送了一些礼品之后,对方也同意了假期。
倘若申请顺利通过,那么他们便能够尽情地畅游于祖国的壮丽山河之间!许大茂计划用足足一年多的时间来饱览这片广袤大地的风光秀色。
待国内游遍之后,再考虑踏出国门,去领略一番异国他乡的独特魅力。想象一下一路上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地游玩,和妻子共度时光,说走就走,说停就停。
还能将旅途中的点点滴滴都记录下来,无论是用相机拍摄美丽的风景照,还是写下当时的心情感悟,都将成为这段美好时光最珍贵的见证。不得不说,这的确是属于许大茂独有的一种小小“恶趣味”!
新婚妻子朱琳她可不像丈夫那样有着丰富的出行经验。许大茂曾经独自一个人游荡在非洲草原之上,捕获各种所需的动物,利用空间真的是走遍了世界各地,但你要说他真正的好好游玩过吗?确实没有。
朱琳就更不用说了,除去曾有过短短一段时间的下乡经历外,朱琳几乎从未远离家门,更别提出去旅游观光了。毕竟在那个年代,大多数人都未曾涉足远方,对于那些名山大川、秀丽水景究竟美在哪里也是茫然不知。
然而许大茂可是个来自未来的“穿越者”!他深知这些美好的景致将会随着岁月的流逝愈发显得弥足珍贵,所以便格外希望能够在此时此刻留下些许照片,待到白发苍苍之时,仍能凭借这些影像回忆起曾经的浪漫之旅。
到时候可以把朱琳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前辈子只见识过女儿国国王的温柔恬雅,高贵大方,确实也未曾见过女儿国国王的英姿飒爽,不知道换上将军铠能不能演花木兰,说不定换上将军铠更有一番味道。
到时候就可以一路前行,一路拍照。把所有的美好都记录在相册里面,许大茂又不缺这些胶卷,也不缺照相机,自然是怎么任性怎么来,只要让许大茂和朱琳满意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