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如同广阔无垠的海洋,我们每个人都是在其中航行的船只。在这漫长的航程里,许多人常常不自觉地陷入一个误区:过于在意他人的脸色,让别人的看法左右自己的行为和情绪,仿佛失去了自我的航向。然而,真正智慧的人生,应是不看他人脸色,坚定地做自己生活的掌舵者。
“人可以卑微如尘土,不可扭曲如蛆虫。”曼德拉的这句名言深刻地揭示了人应坚守自我的道理。看他人脸色行事,往往源于内心的不自信与对认可的过度渴望。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被教导要遵守社会规范,要与他人和谐相处,这固然没错。但久而久之,一些人却将这种社交的准则演变成了对他人评价的过度依赖。
在工作场合,不少人明明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和创意,却因为担心领导或同事的否定,而选择沉默。他们察言观色,努力迎合他人的期望,放弃了表达自我的机会。
比如,小李在团队讨论项目方案时,他有一个大胆新颖的想法,可当他看到领导似乎对另一个保守的方案更感兴趣,同事们也都随声附和时,他便将自己的想法咽了回去。
午休时,小李的同事小王看出了他的不对劲,轻声问道:“小李,上午讨论方案的时候,我感觉你好像有话想说,怎么没说出来呀?”
小李有些无奈地叹了口气,说:“我是有个想法,但是看领导和大家都挺认可那个方案的,我怕我说出来会被否定,到时候大家还觉得我不合群,就没敢说。”
小王皱了皱眉头,认真地说:“可是你不表达出来,大家怎么知道你的想法好不好呢?说不定你的想法真的能让项目更出色呢。老是看别人脸色,自己的才华可就被埋没了。”
小李苦笑着摇摇头:“道理我都懂,可我就是担心万一搞砸了,领导对我印象不好,以后工作不好开展。你也知道,咱们领导平时对咱们要求多严格,我可不想因为这个被穿小鞋。”
小王语重心长地说:“但丁说过,‘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我们不能因为害怕别人的看法就放弃自己的想法,得勇敢表达,不然永远没有机会。而且,你要是真有好想法,说不定能让领导对你刮目相看呢。”
之后,项目按照那个保守的方案推进,结果效果并不理想,小李心中满是懊悔,后悔自己没有坚持己见。看到项目出现问题,小李心里暗暗想:“早知道就该鼓起勇气说出自己的想法,说不定能避免现在的局面,都怪我太在意别人的脸色了。”
在人际交往中,看他人脸色的行为同样普遍。为了维护所谓的友谊或关系,有些人总是委屈自己,去迎合他人的喜好。小吴是个性格温和的人,他有一群朋友,每次聚会时,大家讨论去哪里吃饭、玩什么,小吴总是随声附和,即便自己对某些安排并不感兴趣。
有一次,朋友们决定去玩极限运动,小吴内心十分害怕,但他害怕拒绝会让朋友们不开心,便硬着头皮去了。在出发的车上,小吴一直坐立不安,脸色也有些苍白。小吴的另一个朋友小赵看出了他的异样。
小赵轻轻碰了碰小吴,小声说:“小吴,我看你好像不太想去玩极限运动,要是不想去,咱就别勉强自己呀。”
小吴勉强笑了笑,说:“没事,大家都想去,我要是不去,多扫兴啊,大家会觉得我不合群的。而且,我要是拒绝了,他们会不会觉得我胆小,以后就不跟我玩了。”
小赵皱了皱眉,认真地说:“真正的朋友不会因为你拒绝一次活动就觉得你不合群的,你要是去了不开心,或者万一出点什么事,大家心里也不好受呀。别老看别人脸色,你得为自己考虑考虑。”
小吴还是有些犹豫,说:“可是我怕拒绝了,以后大家就不叫我一起玩了。我好不容易才融入这个圈子,不想因为这点事被孤立。”
小赵严肃地说:“小吴,爱默生说,‘要想成为真正的人,必须先是个不盲从因袭的人’。你不能为了迎合别人而失去自我,真正的友谊是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的。如果你因为害怕而勉强自己,以后后悔的是你自己。”
小吴咬了咬嘴唇,说:“可是我真的很担心大家会因此不开心,我不想破坏气氛。”
小赵拍了拍小吴的肩膀,说:“气氛是建立在大家都开心的基础上,你不开心,这气氛又有什么意义呢?勇敢说出来,真正的朋友会理解你的。你要是实在担心,等活动结束,我们可以一起组织个大家都喜欢的活动,弥补一下。”
结果在运动过程中,小吴因为过度紧张而受了伤,可他的朋友们却并未察觉到他的勉强。
小吴躺在地上,心里满是苦涩:“早知道就听小赵的话了,为了看他们的脸色,让自己遭这么大罪,真不值得。”这种为了看他人脸色而委屈自己的行为,不仅让自己身心疲惫,还可能无法收获真正健康、平等的人际关系。
看他人脸色,本质上是一种自我的迷失。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有着自己的价值观、梦想和追求。如果总是为了迎合他人而改变自己,就如同在茫茫大海中失去了灯塔的船只,随波逐流,最终可能迷失自我。而且,他人的脸色和评价往往是主观的、多变的,我们无法做到让所有人都满意。若将自己的价值建立在他人的认可上,那么我们的情绪和生活就会被他人随意左右,陷入无尽的焦虑和迷茫之中。
相反,当我们不再看他人脸色,勇敢地做自己时,会发现一片崭新的天地。不看他人脸色,意味着我们要有勇气坚持自己的信念和选择。
史蒂夫·乔布斯在创立苹果公司之初,他的理念和产品设计并不被当时的市场和同行所理解,很多人对他投来质疑的目光。但乔布斯没有因此而改变自己的方向,他坚信自己对科技与美学的独特见解,坚持走自己的创新之路。最终,苹果公司推出的一系列产品改变了世界,乔布斯也成为了科技行业的传奇人物。他的成功,正是源于不被他人的看法所左右,坚定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一个人只有在独处时才能成为自己。谁要是不爱独处,那他就不爱自由,因为一个人只有在独处时才是真正自由的。”叔本华的这句话点明了坚守自我的重要性。不看他人脸色,还能让我们更加真实地面对自己的内心需求。
当我们不再为了迎合他人而伪装自己时,就能够专注于自己真正喜欢和擅长的事情。小张从小喜欢绘画,但身边的人都认为绘画不能作为一份稳定的职业,劝他选择更实用的专业。
在填报志愿的前夕,小张的父母又一次试图说服他。父亲语重心长地说:“小张,咱还是选个热门专业吧,以后找工作容易,绘画这个爱好,就当业余玩玩得了。你看邻居家的孩子,学了计算机,现在工作多好。人家父母都给孩子规划好了,你也得现实点。”
小张坚定地看着父母,说:“爸,我知道你们是为我好,担心我以后的生活。但我真的很喜欢绘画,这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我不想为了迎合别人眼中的稳定,而放弃自己的热爱。我想试试走自己的路。”
母亲有些着急地说:“可是画画能有什么前途呀,你别任性了,听我们的,选个实用的专业,别让别人看笑话。你要是学绘画,以后找不到工作,别人会怎么说我们,又会怎么看你?”
小张深吸一口气,认真地说:“我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我不想以后后悔。我相信只要我努力,一定能在绘画这条路上走下去,做出成绩。‘天生我材必有用’,我相信自己的选择。而且,现在也有很多自由画家过得很精彩,我也可以的。”
父亲皱着眉头,说:“你这孩子,怎么就不听劝呢?你以为当画家那么容易啊,多少人穷其一生都没搞出什么名堂,你怎么就这么固执呢?”
小张有些激动地说:“爸,我知道这不容易,但我愿意去尝试。难道就因为别人觉得难,我就要放弃自己的梦想吗?我不想以后在回忆起来的时候,满是遗憾。”
母亲叹了口气,说:“我们也是为你好,怕你以后受苦。你要是学了绘画,找不到工作,我们也帮不了你。”
小张握住父母的手,说:“爸妈,我知道你们的担心,但我希望你们能相信我。我会努力让自己在绘画领域站稳脚跟的。就算真的遇到困难,我也不会怪你们,这是我自己的选择。”
后来,小张没有听从父母和他人的建议,坚持学习绘画,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艺。他四处参加绘画比赛和展览,一开始,他的作品并没有引起太多关注,还遭到了一些同行的质疑和嘲笑。但小张没有因此而退缩,他坚信自己的选择。终于,他的作品在一次大型艺术展览中获得了认可,成功地成为了一名职业画家,过上了自己热爱的生活。
小张感慨地说:“幸好当初没有看别人的脸色,坚持了自己的梦想,不然我可能永远都体会不到这种实现梦想的喜悦。”他用自己的经历证明,只有不看他人脸色,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热爱,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
回溯历史,这样不看他人脸色、坚守自我的故事俯拾皆是。战国时期,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改革。当时,赵国面临着来自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传统的作战方式难以抵御其强大的骑兵。赵武灵王深知,若想改变赵国的困境,必须学习胡人的服饰和骑射技术。
然而,这一改革举措却遭到了国内贵族和大臣们的强烈反对,他们认为这是对华夏传统的背叛,纷纷对赵武灵王投以反对的目光和激烈的言辞。
保守派大臣们多次在朝堂上指责赵武灵王:“我华夏礼仪之邦,岂能效仿蛮夷之俗,此举有违祖制,万万不可!”
但赵武灵王没有被这些反对声所吓倒,也没有去迎合守旧派的观念。他力排众议,坚定地推行改革,他说:“夫服者,所以便用也;礼者,所以便事也。”他不仅亲自穿上胡服,带头学习骑射,还耐心地向大臣们解释改革的必要性。
一天下朝后,一位老臣来到赵武灵王面前,苦苦哀求道:“大王,您这改革实在是有悖常理,会让赵国陷入混乱的。老臣跟随您多年,一片忠心,还望大王三思啊!”
赵武灵王温和却坚定地说:“爱卿,我明白你的担忧,但赵国如今的困境你也清楚。若不改革,如何抵御外敌?难道要让百姓一直生活在战乱的恐惧中吗?我们不能因循守旧,要为赵国的未来着想。”
老臣还是不甘心,继续说道:“可这胡服骑射,丢了我华夏的颜面,日后他国如何看待我们?”
赵武灵王严肃地说:“颜面不是靠守着旧俗就能保住的,只有国家强大了,才有真正的颜面。此次改革,是为了让赵国崛起,望爱卿能够理解。”
最终,赵国通过“胡服骑射”改革,建立起了一支强大的骑兵队伍,国家实力大增,不仅成功抵御了外敌,还开疆拓土,成为当时的强国之一。赵武灵王不看他人脸色,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道路,为赵国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又如,陶渊明生活在东晋那个黑暗的官场环境中,当时的官场充斥着腐败和虚伪,为了在官场中生存,许多人不得不阿谀奉承、看上级脸色行事。
陶渊明也曾踏入仕途,但他很快就发现自己无法适应这种生活。他不愿为了功名利禄而违背自己的本心,尽管周围的人都对他的行为表示不理解,甚至嘲笑他的迂腐,但陶渊明不为所动。“不为五斗米折腰”,他毅然决然地辞官归隐,过上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
在归隐的日子里,他创作了许多流传千古的诗篇,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代宗师。当有人劝他重返官场,说他此举会被世人视为不求上进时,陶渊明只是一笑置之。他坚守自己的高洁品格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不被他人的看法所左右,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位昔日的官场友人前来拜访陶渊明,劝说道:“陶兄,以你的才华,若肯重返官场,必能步步高升,何苦在此过着清苦的日子呢?世人都道你不思进取,实在可惜。”
陶渊明微笑着答道:“官场的荣华富贵,于我如浮云。我不愿为了那虚假的名利,失去自己的本心。在这里,我虽生活简朴,但内心宁静。”
友人仍不死心,说:“可你这般任性,岂不是辜负了自己的才能?”
陶渊明从容地说:“我并非辜负才能,只是选择了自己认为对的生活方式。我以笔为剑,以诗为刃,同样能在这世间留下痕迹。”
当然,不看他人脸色,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变得自私自利、无视他人。我们依然要尊重他人的意见和感受,只是在面对他人的看法时,要有自己的判断和选择。我们可以倾听他人的建议,但最终的决策应该基于自己的内心和实际情况。在与他人相处时,我们要保持真诚和善良,但也无需为了讨好他人而放弃自己的原则。
生活是一场属于自己的旅程,我们不能总是活在他人的目光和评价里。不要看他人脸色,勇敢地做自己,坚定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生活的海洋中扬起自信的风帆,驶向属于自己的成功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