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众内侍,闻得皇帝的怒吼,全部都愣了一下。
随后,一名红衣内侍,双手直接撩起长衫,便大踏步跑出去传令去了。
而殿内的,其余的内侍,面对着皇帝怒吼,全都齐齐跪倒在地。
瑟瑟发抖!
刘禅看着四周这跪伏于地的宦官,心中是烦躁无比。
“出去!”
“都出去!”
刘禅摆摆手,将他们全部赶出殿外。
随后刘禅缓缓瘫坐在龙椅之上,抬头看着宫殿内的穹顶。
心中无比惆怅!
对于北镇抚司的军报,刘禅一向没有什么好观感。
因为第一次看到北镇抚司的加急军报,就给了刘禅一个很不好的印象。
上一次北镇抚司的加急军报,是杨俊不战而逃,以至于宣府门户大开。
瓦剌军可借此长驱直入,以至于大大缩短了大明朝的调度反应时间。
而现在,一如既往的,北镇抚司的加急军报还是没让刘禅失望。
展开一看,差点没把刘禅给气的昏过去。
大同总兵宋瑛中瓦剌也先诱敌之计,出城浪战。
于猫儿庄,阳和两地,被瓦剌军埋伏偷袭,以致于全军覆没。
西宁侯宋瑛阵亡!
武进伯朱冕战死!
外加那一长列的阵亡将官名单。
一看到这个,刘禅顿时就感觉头疼欲裂。
头疼啊,是朕的头疼!
好不容易才稍稍安定的局势,随着这封军报的到来。
随着宋瑛率大同主力被瓦剌全歼之后,又将会变得摇摇欲坠。
稳定朝堂,治理后方,供给军需,刘禅胸有成竹。
但是,面对这些要命的军报,刘禅直接就是束手无策。
可偏偏,这些最要命的军报,却总会在第一时间送至皇帝面前。
以至于,让刘禅每一次,看见北镇抚司军报,都能最先体验到心脏狂跳,全身紧绷的感觉。
刘禅麻了!
虽然麻了,虽然刘禅不喜欢这种感觉。
但是刘禅不得不承认。
这种北镇抚司密报急奏的方式,能大大加强皇帝对各地的掌控力。
因为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就有消息飞马报送皇帝。
“真不太平啊!”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啊!”
刘禅喃喃自语道。
随后,稍稍平复了一下心情,刘禅再度拿起急报,开始细细观看。
发现,这里面不止有大同的军报,还有兵部尚书邝埜亲笔所书的奏章。
刘禅看着,脸色却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红。
随后,这些奏章被刘禅重重的砸在案牍之上。
发出一声巨响,以至于,原本堆积在案牍之上的其他奏章,顿时哗啦啦的倒地。
“混账!”
“混账东西!”
“我大明边军竟至于此,竟然于此!”
“丢人现眼,丢人现眼啊!”
刘禅再度站起身,咆哮怒吼道。
原本经受了刚才那一次奏报的洗礼,刘禅以为自己能心平气和的看完这些了。
但是他没想到,后面邝埜报送的这些消息,更是直接顶破了刘禅的底线。
“呵呵!”
“今天倒是奇了怪了,什么日子啊?”
“坏消息是接二连三的传来!”
邝埜的奏报,陈述了宣府的现状。
宣府,原来不止有杨俊一人不战而逃。
而是有了杨俊的带头,以至于后方军堡,除了马营堡赵忠。
其余守将,纷纷效仿,皆举家弃城,不战而逃。
“隆庆,龙门卫指挥佥事易谦!”
“赤城都指挥佥事郑谦,指挥千户徐福!”
“雕鹗堡都指挥姚瑄!”
“怀来城指挥佥事康能!
一个个名字,看在刘禅眼中,格外醒目,格外扎眼!
而这其中,唯有赵忠一人,率马营堡守军,死战不退!
并且,因为杨俊的不战而逃,以至于马营堡骤然成为宣府最前线。
在丝毫没有准备的情况下,被突如其来的瓦剌大军围攻。
一边,是成群结队的不战而逃。
一边,是纵然面对敌军千军万马,却也是毫不退却。
这是多么巨大的反差啊。
也幸好,有赵忠的死战,才算是保住了大明宣府守军的唯一一点颜面。
也让刘禅心中,有了些许慰藉。
“赵忠!”
“赵忠!”
而奏报的后面,就是邝埜的先斩后奏,临阵处置。
以及为马营堡指挥千户赵忠请功的奏章。
刘禅却是重新端坐于皇位之上,静静的看着。
紫禁城,宫门外。
一匹快马飞奔而至,来人一身蓝袍,迅速翻身下马。
正是北伐行军总管于谦。
“于大人,你可算来了!”
“怎么来的这慢!”
一旁,早已经抵达宫门处的张辅从班值房走出,开口说着。
“见过英国公!”
“来的慢也实属没办法。”
“于谦住在外城,赶来是需要花费些时间,英国公见谅。”
于谦抱拳说着。
于谦此话一出,倒是让张辅有些诧异。
“你还住在外城?”
“不应该啊,凭于大人你的身份,怎么能住在外城呢?”
“英国公,实不相瞒,内城的宅子租金太贵了。”
“凭借我的俸禄,实在是租不起,只能住外城了。”
“外城其实也不错,听得多,看得也多。”
于谦说着。
“内城租金确实贵,但要想要内城的宅子,它是靠俸禄吗?”
“靠俸禄,你于谦十年的俸禄也不够啊!”
“靠的是什么?”
“靠的是身份!”
“先不说现在,就是以前,于大人以你兵部右侍郎的身份,肯定会有很多人上赶着巴结。”
“现在,更是陛下钦点的北伐行军总管,那想要和于大人搭上交情的,没有几千,也有数百啊!”
“只要于大人点点头,内城什么宅子没有,亭台楼阁,雕梁画栋,那是尽有尽有啊!”
英国公笑着开口,而于谦,是也在一旁微微点头。
却并未搭话。
“于大人,要不这样,你要实在没地方住!”
“我英国公府上,在内城倒还有几处产业,老夫便送给你一处。”
“也好让你在内城有地方落脚,你看如何?”
听闻此言,于谦倒是没有沉默,而是迅速开口搭话:
“多谢英国公美意。”
“于谦心领了。”
“但于谦在外城住惯了,这宅子和产业,英国公还是收起来吧。”
于谦拱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