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家算是熬过来了!”陈伟南走到爹娘旁边就听到老爹感慨。
老娘点点头:“以前就两口子上工,带着三个半大孩子,一年两千多工分换回家的粮食勉勉强强保证家里几个人不饿肚子。”
“现在老大长大了,可以当半个劳动力用,粮食比往年多分了好几百斤,总算不用为吃饱饭而发愁了!”
老两口说话的功夫,大队会计的声音再次传到陈伟南耳朵。
“陈建国家总共三千一百二十工分!”
“怎么才这点儿工分?”大伯娘第一个站出来提出质疑。
“陈大山家两个半劳动力就挣了三千多工分,我家四个劳动力怎么可能才比他们多几十工分,你是不是算错了!”
会计显然很不爽大伯母质疑自己的算账能力,眉头一皱回答:“你家四个劳动力之所以只挣这点儿工分你自己不知道吗?”
“除了抢收,四个劳动力啥时候到齐过!”
“甚至还在抢收的时候偷奸耍滑。”
“人家大山家天天上工,每天都是两个满工分!”
“你家却难得找到一个满工分,怎么跟人家比……”
“你要是不相信可以自己过来算!”
自家人知道自家事儿,面对周围指指点点的社员,陈建国赶紧拉住还想继续争上两句的大伯娘!
“少说两句……”
“谁让你们天天上工偷懒的,都跟我去领粮食,别在这儿丢人现眼!”
陈建国拉着大伯娘离开人群后并没有走远,而是等在旁边想看看陈建军家挣了多少工分,可以换多少粮食。
半小时后,爹娘带着满脸期待站在大队会计面前。
“陈建军家总共四千二百三十个工分……”
爹娘脸上的期待表情立刻被笑容取代,没想到自家辛苦一年竟然挣了这么多工分,那不是能换两千多斤稻谷回去。
大伯陈建国听到这个数字后差一点儿被气疯了。
自己天天瞧不起人家,在外人贬低二弟一家,结果他们挣到手的工分竟然比自家四个劳动力还多了一千多工分。
这怎么可能。
抱着同样想法的人显然不止陈建国一个人。
好多人都觉得陈建军家摊了个败家子儿儿子,老两口再努力,挣再多工分,也会被那个败家子儿子败光所有家产。
乍一听他家挣到的工分竟然比自家还要多,心里肯定不服气。
大队会计看到了众人疑惑,马上解释:“建军家跟大山家一样,两口子从来没缺过工,还拿的都是满工分。”
“儿子结婚以后,媳妇儿夏洛寒之前挣的工分也算到他们家,总共一千分的样子。”
“陈伟南抢收期间在大队挑了二十天稻谷,每天挣二十一二工分,总共挣了四百二十三工分。”
“家里养任务猪的猪粪还换了一百多工分。总共四千两百三十个工分,没有一点儿问题!”
“本来可以换两千一百一十五斤稻谷,但建国在抢收期间提前支取了一百五十斤稻谷,还能从大队领一千九百六十五斤稻谷……”
“建国你签字就能拿到领粮食的收条!”
爹娘全都沉浸在自家分两千斤稻谷的喜悦中。
没想到分家以后,自家第一次分粮就得到这么多稻谷,哪怕全部打成米也有一千四百斤,平均每天可以吃差不多四斤大米。
家里只有四大两小六口人,只要不浪费,这些稻谷完全够全家人吃一整年。
“爹……该签字了!”看周围还有不少人等着计算工分,陈伟南赶紧提醒!
“对,我现在就按手印!”陈建军猛然反应过来,按完手印,接过领粮食的批条就朝粮仓走过去,想要早一点儿把属于自家的粮食全部送回老宅。
大伯陈建国突然挡在老爹陈建军面前:“老二……”
“你家分了这么多粮食,每个月给娘的口粮是不是要增加一些?”
陈伟南没想到大伯跟个耗子似的,闻着味就来了。
大队分的粮食还没到手就想来占便宜。
就在老爹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时,陈伟南果断站出来:“大伯……”
“如果你觉得每个月二十斤稻谷太少……”
“你可以把奶奶送到我家来,让我爹养着,反过来你每个月给我家二十斤稻谷!”
大伯陈建国没想到侄子陈伟南竟然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儿反将自己一军。
眉头立刻皱了起来。
每个月二十斤稻谷可以打十五斤大米,平均到每天也就半斤,看起来不多,但老人本来就吃的少,加上以米粥为辅,包谷面饼子为主,每天耗费的大米就更少了。
只要不发生意外,二弟家每个月送来的二十斤稻谷完全可以养活家里的老太太,自家不用出一斤稻谷。
要是把娘送到二弟那里去,每个月二十斤稻谷就是板上钉钉的事儿,相当于自家每年啥都不做就要损失两百多斤稻谷!
这对精于算计的陈建国来说,简直比杀了他还难受,当即否决。
“不行,我是家里的长兄,娘必须跟着我!”
陈伟南冷哼一声回答:“既然大伯不愿意将奶奶送到我们家,那就不要嫌每个月二十斤稻谷不够!”
“反正奶奶放到我们家的话,每个月二十斤稻谷是足够的!”
“等我们把粮食领回家,我作为奶奶的孙子,一定会亲自把二百四十斤稻谷送去大伯家。”
陈建军没想到现在的陈伟南比半个多月前更加伶牙俐齿,几句话就把自己说得哑口无言。
下意识就想拿自己的长辈身份来压一压他,但一想到他二流子跟败家子儿的身份,顿时偃旗息鼓,断了这个念头。
万一没有押住,而自家又被陈伟南那个混小子给盯上,最后肯定会赔了夫人又折兵。
不仅从二弟家算计不到一点儿好处,自己还有可能损失一些粮食。
实在是陈伟南这个混小子太难缠,不知道什么时候自己就被他带进沟里。
而且对方还是个二流子,真要是被他算计上了,还不能不给。
想到这儿,他只能带着满脸无奈回答:“那还是按两百四十斤稻谷来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