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如何针对外戚
“哼!”
汉武帝冷哼一声。
“就算局势变化,也不能如此无能!难道他们就不懂得朕设立内朝的深意?不懂得制衡之术?”
他来回踱步,脚步沉重,每一步都仿佛踏在自己的心头。
桑弘羊思索了片刻后道。
“依臣之见,可徐徐图之。”
“一方面,陛下可逐步削弱外戚在关键职位上的权力,将重要事务的决策权收归陛下手中。”
“比如,在军事方面,对外戚掌握的兵权进行适当调整,分散其军事力量。”
汉武帝沉思片刻,觉得桑弘羊所言有理。
“嗯,兵权至关重要,外戚手握重兵,犹如悬在朕头顶的利剑。此事需谨慎行事,不可打草惊蛇。”
“陛下所言极是。”
桑弘羊继续说道。
“另一方面,陛下可大力培养和扶持其他势力,与外戚形成制衡。例如,选拔贤能之士,充实朝堂,让他们在朝中任要职,从而削弱外戚的影响力。”
汉武帝点头道。
“这点朕也想过,朕打算通过察举制等方式,选拔更多有才能且忠诚于朕的人才,打破外戚势力一家独大的局面。”
桑弘羊微微颔首,面露思索之色。
“察举制确是选拔人才的良策。不过......外戚势力定会想方设法阻碍此事。他们或许会在察举过程中暗中作梗,干扰选拔的公正性,甚至打压那些可能威胁到他们地位的人才。”
汉武帝冷哼一声,眼中闪过一抹厉色。
“哼!他们敢!朕倒要看看,究竟是他们的手长,还是朕的皇权威严不可侵犯。朕会加强对察举过程的监督,一旦发现有舞弊行为,定严惩不贷。”
听到这话,桑弘羊张了张嘴,想要反驳什么,但寻思了片刻后还是放弃了。
尽管他察举之事并不是陛下想的那么容易。
但这事儿还是得做。
只不过可能不会短时间立竿见影罢了。
......
与此同时。
刘邦看着光幕,神色严峻,一言不发。
如果说这外戚的头儿是谁带起来的,那不用想,肯定是吕雉!
即便往前朝翻。
夏商周秦。
没有一个女子有吕雉这般大的权利!
当然,吕雉的能力刘邦也清楚。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自己还要依靠她。
尤其是在诛杀韩信等异姓王时,吕雉那狠辣的手段,为大汉江山的稳固立下了极大的功劳。
可也正是这份能力与威望,让她的野心也日益膨胀。
刘邦的眉头紧紧皱起,心中暗自懊悔当初的一些决定。
“唉,朕当初就该早做防范,不该让她的势力坐大。” 刘邦长叹一声,眼中满是无奈。
身旁的陈平见刘邦神色不对,微微向前一步,小心翼翼地说道。
“陛下,事已至此,徒增愤怒也无济于事。当务之急,是要思考如何避免后世再出现这样的情况,确保刘氏江山的稳固。”
刘邦缓缓转头,看向陈平,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无奈。
“陈卿,朕又何尝不知。只是这外戚之祸,一旦埋下种子,便如野草般难以根除。朕当年为了稳固江山,分封了不少异姓王,后来又逐一铲除,可没想到,这外戚之患却比异姓王更难对付。”
陈平思索片刻后说道。
“陛下,异姓王虽有野心,但终究是外姓,且多拥兵自重,威胁明显,易于察觉防范。”
“而外戚不同,他们与皇室血脉相连,本应是皇室的助力,却因权力诱惑而变质。但也正因如此,或许我们可从这‘血脉相连’之处寻找制衡之法。
刘邦目光一亮,看向陈平,“陈卿,快说说你的想法。”
陈平道。
“我们可规定皇室联姻需谨慎,对外戚家族的背景、势力等进行严格考察。同时,限制外戚在朝中担任关键职务,尤其是军权和决策权。对于已经在朝为官的外戚,可逐步削弱其权力,分散其势力。”.
刘邦微微颔首。
“这确实是个办法。但朕担心,如此一来,会引起外戚的不满,甚至可能引发内乱。”
“陛下,这便需要您恩威并施了。”
陈平说道。
“对于那些安分守己的外戚,陛下可给予适当的赏赐和荣誉,让他们感受到皇恩浩荡;而对于那些妄图专权的外戚,则严惩不贷,以儆效尤。”
刘邦微微点头,眼神中重新燃起了一丝希望。
“陈卿所言极是。朕会下一道旨意,将这些规定明确下来,让后世子孙严格遵守。若有违反者,严惩不贷!”
“陛下圣明。”
陈平微微躬身,
“如此多管齐下,定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外戚之患。”
刘邦微微点头,心中暗自思索,这些措施虽不能完全杜绝外戚专权的可能性,但......
至少能降低些风险。
......
【二:土地兼并严重】
此时,光幕继续播放道。
【豪强大族利用各种手段大量兼并土地,众多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沦为流民。大量农民生活无以为继,社会矛盾不断积累。】
......
【三:财政危机】
【西汉后期,由于战争、奢侈消费以及自然灾害等因素,政府财政逐渐陷入困境。】
【为了弥补财政亏空,政府不断增加赋税,导致百姓负担沉重。】
【同时,大量的财政支出用于皇室和官僚的挥霍,使得国家经济陷入恶性循环。】
......
【四:皇帝昏庸无能】
【西汉后期的皇帝大多平庸无能,缺乏治国理政的才能和魄力。如汉成帝沉迷于酒色,不理朝政,将大权拱手让给外戚,导致政治腐败和社会矛盾不断加剧。】
......
【五:权利斗争】
【西汉后期,外戚、宦官、官僚集团之间的权力斗争不断,进一步削弱了朝廷的统治能力。】
---“只能说高祖,文帝,景帝,武帝,宣帝,这五个皇帝挨的太近了,但凡岔开几个,西汉都不至于被王莽给篡了。”
---“不不不,如果没有文景之治,汉武帝就没有资本打匈奴,同样,如果不是汉武帝,其他皇帝怕是也不敢打匈奴。”
---“对,如果这五个皇帝没凑一起,西汉也不一定能辉煌这么多年。”
---“再牛逼,不是还得和亲嘛?这就掉价了。”
---“这就是皇帝质量平衡,你前面的帝王牛逼,你后面的帝王就垃圾,富不过三代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