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明凭借着自己的小聪明,巧妙地化解了可能到来的男女混合双打危机,成功逃过一劫。
晚上吃过饭后,他迫不及待地和林瑶煲起了电话粥,这一聊就是两个小时。
虽说私信也畅聊,但陈明就是想听林瑶的声音,那温柔的语调仿佛有一种魔力,能让他的心瞬间安定下来。
起初林瑶提出想要和陈明视频通话,可无奈家里亲戚众多,她担心陈明会因此感到尴尬,便打消了这个念头。
于是两人就这么通过电话,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尽管聊的大多都是些无关紧要、看似毫无营养的话。
陈明心里想着,等到明年,说不定情况就会有所不同。
其实,陈明心中一直藏着一份自尊心作祟的小纠结。
最初和林瑶在一起时,他只知道林瑶是一名老师,而自己仅仅是个辅警,身份上的差距让他不敢有太多非分之想,感情的发展也相对小心翼翼。
直到陈明成功转正,内心的底气足了些,这才鼓起勇气进一步追求林瑶。
然而,两人在一起后,随着对林瑶家庭的深入了解,陈明心中的自卑感愈发强烈。
林瑶家是年入上千万的中产家庭,父母在生意场上风生水起;而陈明的父母则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一辈子守着土地辛勤劳作。
这种鲜明的差距,让陈明总觉得两人之间有些门不当户不对。
这几天,每当母亲问起什么时候能和陈明的女友见上一面,陈明都感到无比为难,不知该如何作答。
一方面他渴望能大大方方地将林瑶带回家,另一方面又担心双方家庭的差异会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问题。
第二天就是春节。
但对于陈明家来说,过年似乎并没有太多特别的感觉。
陈明家一共就三口人,爷爷奶奶去世得早,父亲又没有亲兄弟,所以过年时没有大家族聚在一起的热闹氛围,难免显得有些冷清。
就这样,一家三口平平淡淡地过了三天,每天的生活和往常并无太大区别,吃完饭后,大家就各自做自己的事。
村子里不少外出打工的人都回来了,他们大多聚在小卖店里打牌消遣时光。
而陈明这几天除了吃就是睡,实在觉得无聊透顶,日子过得平淡如水,毫无新意。
终于,等到初二这天,陈明像是重新注入了活力一般,整个人精神了许多。
主要是今天他要跟着父母去大舅家看望姥姥姥爷,那边人多,也能热闹一点。
陈明陪着父母,手里拎着精心挑选的礼品,一同走向陈父那辆破旧不堪的小面包车。
这辆车已然到了快要散架的地步,它是陈建国为了在种地时拉运化肥图个方便,特意购置的三手货。
在农村,大家对车的要求其实不高,觉得家里有个能代步的小车就行,管它是什么牌子,能开就行。
要是哪家买了辆宝马或者奔驰,不出几天,肯定会被村民们在背后指指点点、编排议论。
村里有些人就是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哪怕只是好那么一点点,他们都会觉得人家的钱来路不正,还会幸灾乐祸地说早晚要出事。
陈明无奈地坐上这辆除了喇叭不响,其余各处都“嘎吱嘎吱”响个不停的面包车。
一路上,冷风从车子玻璃的缝隙中呼呼地灌进来。陈明坐在后排,要不是之前系统多次强化了他的体质,恐怕早就被冻感冒了。
再看前面驾驶座和副驾驶座上的陈建国和林晴两口子,座椅上贴心地配备了加热垫,暖风机正对着他们直吹,保温杯里还装着热气腾腾的热水。
而且主副驾驶的门窗紧闭,严丝合缝,一丝风都吹不进去。
林晴甚至觉得车里有些热,伸手将脖子上的围巾解了下来,对陈建国说道:“建国,今天车的暖风是不是开得太大了呀,你调小一档吧,一会下车要是再吹到冷风,容易感冒。”陈建国听到媳妇的话,赶忙将暖风调小了一些。
坐在后面的陈明看着这一幕,脸上露出一脸无辜的小眼神。
此刻,情况已经再明显不过了,父母是真爱,自己是意外。
陈明甚至想起自己刚刚满月的时候,差点被陈建国一肘子压死,难不成那时候父亲就是故意的?(第一章有提到!)想到这儿,陈明无奈地摇了摇头,心里又好气又好笑。
陈明一家就这么一路吹着冷风,终于来到了大舅家。此时,老舅和大姨他们也都早已抵达。
林晴在兄弟姐妹中排行老三,上头有大姐林柔,还有二哥,下头则是小弟。
大姐林柔育有三个孩子,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小儿子今年才上高中,大女儿早就嫁人了,而且今年已经怀孕,再有两个月差不多就要生了。
在他们那一辈人眼中,“养儿防老”的观念根深蒂固,所以为了能有个儿子,不惜拼命也要生个带把的。
可实际上,在如今这个社会,女儿往往才是父母最贴心的小棉袄。
就拿陈明大姨来说,当初为了生下这个小儿子,可没少交罚款,为了传宗接代,着实付出了不少代价。
大舅家便是林虎他们家,只有林虎这一个孩子。
前两年,林虎也成家了,他媳妇在医院工作,只是小两口还没打算要孩子。
老舅家则生了两个孩子,运气着实不错,一胎就实现了儿女双全。老舅妈之后在家里也是说一不二。
林虎今天正好不上班,远远瞧见三姑一家过来,赶忙热情地迎了上去。
“明子来啦,赶紧进屋,今天外面可真够冷的。还是三姨、三姨夫体质好,羽绒服都脱了,明子你可得加强锻炼呀。”
虽说以陈明如今被系统强化过的体质,这点寒风根本算不了什么,可架不住一路上冷风持续不断地吹,多少还是让人感觉有些寒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