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们,这两天身体不太好,这段时间在家休养,刚好也能静下心来,好好码字,过两天给大家安排暴更。】
老魏怒不可遏,一个箭步冲上前去,抡起如砂锅般大小的拳头,雨点般结结实实地朝着佟养真身上招呼。
只听得“砰砰”声响,每一拳都砸得佟养真发出阵阵哀嚎。
可这佟养真也是个死硬的主儿,即便被打得如此凄惨,依旧咬牙切齿,嘴里叫嚷着非要剃头不可。
见此情形,老魏更是怒火中烧,拳头挥舞得愈发凶猛。
这一幕,把站在一旁的江宁都看呆了。
只见老魏猛地一拳,直接将佟养真打得整个人飞了出去,紧接着又迅猛补上一拳,佟养真便如烂泥般直接被打趴在地。
没过一会儿工夫,佟养真就被揍得鼻青脸肿,模样凄惨至极,好几颗牙齿都被老魏给打掉了。
他浑身剧烈颤抖着,终于忍不住开口求饶,再也不敢叫嚷着要剃头之类的话了。
见此情景,老魏这才停下手来。
他从容地从袖中掏出一张手帕,不紧不慢地擦拭着手上的血迹,随后恶狠狠地瞪了佟养真一眼。
“呸”地一口吐了口唾沫,骂道:“他娘的,都死到临头了,还想着剃头,剃你个球头!
再敢提剃头半个字,咱家当场就把你捶死在这大明英烈祠前!”
说罢,他转身朝着江宁走去,一边走,一边还在擦手上残留的血迹。
江宁见状,心中忍不住直呼:“卧槽!”
原本只听老魏吹嘘自己单挑能一打五,还以为他是在说大话。
没想到,老魏这拳头的威力竟如此惊人。
先前老魏说要捶死佟养真,江宁还以为不过是一时气头上的话,如今亲眼所见,才发现老魏是真有这个实力,徒手捶死佟养真绝非虚言。
照这架势,老魏完全担得起“大明锤王”这个称号啊!
此时,不远处的一群御史言官目睹老魏这副架势,顿时被吓得不轻。
只见他们凑在一起,交头接耳,低声交谈着什么。
江宁随意瞅了几眼,发现这些人清一色都是东林党文官。
他心中暗自思忖,不用想也知道,他们肯定不会说老魏的好话。
不过,江宁倒也不太在意,毕竟他已经安排《天启时报》为老魏宣传各种英勇事迹,如此一来,老魏的正面人设只会越来越稳固。
接下来,就看是锦衣卫掌控的《天启时报》影响力更大,还是这些东林文人手中的笔杆子更厉害。
江宁的想法其实很简单,如果连《天启时报》都无法压制住这些东林文人的言论,那就只能辛苦老魏出手了。
毕竟老魏一贯秉持的原则是:能动手解决的事,绝不多费口舌。
在老魏那里,开口闭口都是要嘎人,这和直接动刀子几乎没什么区别。
老魏一边擦着手上的血迹,目光冷冷地投向一旁的东林党文官,眉头紧紧皱起。
随后,他扯着嗓子大声喊道:“大家都瞧见了啊,可不是咱家非要动手锤这狗贼的,实在是他自找的!
居然敢在咱大明英烈祠如此隆重庄严的地儿,还想着按建奴的习俗剃发留辫,这不是压根没把咱大明朝和皇上放在眼里嘛!
如此狼心狗肺、丧心病狂的家伙,咱家要是不狠狠捶他一顿,都对不住皇上发给咱家的这份俸禄!”
随后,魏忠贤扯着嗓子,意有所指地继续说道:“今后,谁要是再敢在咱家面前瞎闹腾,还提什么剃头之类的话,咱家可就不客气了,直接捶死他!”
一众东林党文官听到这话,哪能不明白老魏话里的意思。
老魏表面句句说的是佟养真,可实际上,话里话外针对的都是他们东林党人。
就在这时,徐光启这个老六,还有那向来以吝啬出名,被戏称为“郭老抠”的郭允厚,径直走到老魏面前,脸上堆满笑容,纷纷竖起大拇指。
徐光启率先开口,语气中满是夸赞:“魏公公,好样的!
郭允厚也紧接着附和道:“魏公公,真精神!
打得那叫一个漂亮,给咱大明争了气!”
这时,就连一旁的温体仁也赶忙凑过来,满脸堆笑地称赞道:“魏公公,威武!
如此行事,丝毫不丢份儿,真乃我辈楷模!”
江宁听到“很精神”“好样的”“不丢份”这几句,顿时满脸无奈,一阵无语。
心说自己这“拱火三件套”,这下可好,算是被徐光启这个老六和郭允厚这个“郭老抠”给玩出花了。
就连一向跟自己亲近的小老弟温体仁,居然也被他俩一块儿带跑偏,跟着瞎起哄了。
听到三人的夸赞,老魏脸上顿时洋溢出得意之色,目光投向江宁,眼中满是期待。
江宁心领神会,知道这是老魏想让自己也夸夸他呢。
随后,江宁也伸出大拇指,由衷称赞道:“魏公公,好样的!很精神,不丢分!”
老魏听后,顿时喜笑颜开。
就在这时,只见朱由校的御驾缓缓驶来,龙旗随风招展,天子仪仗威严庄重,尽显皇家风范。
随后,方正化扯着嗓子高喊:“皇上驾到!”一众官员赶忙整衣行礼。
朱由校从容地走下龙辇,步行至大明忠烈祠前。
看着眼前的场景,他面露疑惑之色。
这时候,老魏赶忙一路小跑,来到朱由校身旁,低声说了些什么。
朱由校听后,先是露出惊愕的神情,紧接着脸上浮现出笑意,轻轻点了点头。
不多时,一群身着素服的百姓,以及一众神情肃穆的将士,手捧灵牌缓缓来到大明英烈祠前。
朱由校见状,表情瞬间变得严肃起来,他开口说道:“自萨尔浒一战起,我大明无数热血儿郎为国捐躯,他们血洒疆场,埋骨辽东。
今日,朝廷修建这大明英烈祠,将阵亡英烈的灵位供奉于此,永享祭祀。
朕已下旨,将他们全部收殓葬于大明英烈祠,供世人以香火祭拜。
每年朕都会亲自前来祭奠,后世之君亦当如此。
朝廷不会忘记这些为国战死的英烈,百姓们也不会忘记,他们是我大明的守护神。
正是因为他们舍身报国,才有了如今大明的安稳日子。”
顿时,身旁的百姓们激动不已,纷纷高呼:“大明万岁!皇上万岁!”
就连不少官员也被深深触动,神情激动地跟着一起呐喊。
朱由校迈着沉稳的步伐,来到英烈祠门前的正下方。
他伸手轻轻一拽,那块由白布遮盖着的牌匾便缓缓落下。
刹那间,“大明英烈祠”五个大字赫然显露出来。
这五个字,笔锋刚劲又不失庄重,力透牌匾。
在场的官员、军士以及英烈家属们,无不为之深深动容。
朱由校在大明诸多皇帝当中,论文化水平,确实不算高,甚至在一众帝王里都能排到靠后的位置。
然而,这“大明英烈祠”几个字,他却写得格外用心,倾注了自己对英烈们的敬重与缅怀之情。
而且,就连这块牌匾,都是他亲自精心雕刻制作的。
皇帝亲自御笔题匾,还亲自动手雕刻匾额,如此至高无上的荣耀,唯供奉于这英烈祠内的大明英烈们方能享有。
随后,典礼正式开始。
江宁一招手,那些早已准备就绪的鼓乐手们,立刻开始演奏。
激昂的《大明初征曲》瞬间响彻整个英烈祠,那低沉肃穆又透着金戈铁马、气吞山河之势的旋律,在场之人无不为之震撼。
这时,江宁带头高声喊道:“明军威武!”
身后一众将士们也纷纷扯着嗓子,齐声高呼:“明军威武!”
就连朱由校也神情激昂,高举双手,跟着大喊:“明军威武!”
刹那间,这声音如同滚滚天雷,直冲云霄,在场众人皆被深深震撼,不少将士和官员更是当场落泪。
紧接着,阵亡将士的家属们手捧灵牌,缓缓进入英烈祠内,将灵牌一一安置妥当。
那些没有家属的阵亡将士,则由禁军和锦衣卫庄重地手捧灵牌,进入英烈祠安放。
就连朱由校也亲自接过灵牌,小心翼翼地进行安放,并亲自焚香祭奠。
随后,一众官员也纷纷效仿,焚香祭奠这些为大明捐躯的英烈。
随着英烈们的家属依次供奉完灵牌,禁军和锦衣卫又一批接一批地将灵牌毕恭毕敬地供奉于英烈祠内。
江宁凝视着那密密麻麻的灵牌,心中不禁泛起一阵深沉的感慨。
或许在不少人眼中,大明朝弊病丛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然而,即便如此,仍有无数热血儿郎,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以自己的生命扞卫着他们心中那个神圣的大明。
由于需要供奉的灵牌数量庞大,整个供奉仪式整整持续了将近一个时辰,才终于全部完成。
就在这时,魏忠贤快步走到朱由校身旁,低声嘀咕了几句。
朱由校听完后,轻轻点了点头。
紧接着,就见魏忠贤抬手一招,顿时,一名约四十岁上下的中年将领,身着铠甲,腰系孝带,迈着沉稳的步伐来到朱由校面前,恭敬地行礼。
随后,朱由校开口说道:“想必诸位对这位将军还不太熟悉,朕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这位便是前段时间在辽东立下赫赫战功的毛文龙将军,如今也是我大明东江镇的总兵。
今日,他特地赶来,代替那些镇守辽东、无法返回京师祭奠英烈的将士们,前来表达敬意。
辽东的将士们虽不能亲临京城祭拜,但他们的心,始终牵挂着英烈祠内的大明英烈。”
随着朱由校话音落下,毛文龙神情庄重地手捧三炷香,缓缓将其点燃。
而后,他恭恭敬敬地把香插入香炉之内,接着“扑通”一声跪地,连着磕了三个响头。
眼眶泛红,声音略带哽咽地说道:“兄弟们,今日是你们入驻大明英烈祠的好日子。
可如今建奴未灭,辽东战事吃紧,兄弟们实在无法抽身返回京城。
我毛文龙便代辽东的兄弟们,来送你们这一程。
兄弟们,莫要担忧,如今天子圣明,满朝文臣武将皆忠君爱国。
要不了多久,我大明定能将建奴彻底剿灭。
倘若那时我毛文龙还能活着回来,定会前来为兄弟们诵读大捷的喜讯。
若是我不幸战死沙场,那便来与兄弟们一同作伴。
我大明儿郎,生死相随,同生共死。
就算是战死在沙场上,也不过是在这英烈祠内相聚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