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和乌兰之间的谈判结束后,次日上午,王安便亲自率领华夏军第七团团部警卫连的三百名官兵,乘坐着一辆又一辆卡车,朝科尔沁草原的方向行进。
所有隶属于华夏军第七团团部警卫连的军人,都装备着一挺StG—44式自动步枪,并且,在出发前,其中有两百五十人,往自己的枪管下面安装了一具美式单兵榴弹发射器。
王安的系统曾经许诺过,会每天按需为王安麾下军队提供补给,因此,王安不用担心半路上汽油不够,也不用担心军粮不够吃、弹药不够用。
卡车就是快。
如果,靠着两条人腿,从宫岭县出发前往科尔沁草原,需要数日的时间。
由于是乘坐着卡车从宫岭县出发前往科尔沁草原,因此,预计,出发后的第二天上午,就能到达科尔沁草原。
……
……
与此同时
……
……
科尔沁草原上,阿日思兰麾下的兴安军,正在和宝音麾下的牧民起义军展开厮杀。
数千名兴安军人员,骑着数千匹战马,朝牧民起义军发起冲锋。
一小部分兴安军机枪手,聚集在数千名兴安军骑兵的侧翼,架起了数十挺辽造13年式轻机枪和十多挺辽造13年式重机枪,对着牧民起义军扣动扳机。
“突突突!哒哒哒哒哒哒!”
一梭子子弹,飞向牧民起义军。
战壕内,接二连三地有起义军人员,被迎面飞来的子弹杀伤,几乎每数分钟内,都会有一名到十名起义军人员死伤。
幸存的起义军人员们,自知一旦起义失败,自己和自己的家属们必然下场悲惨,因此,即便身边的战友接连死伤,却依然维持着视死如归的士气。
枪声、惨叫声结合在一起,不绝于耳。
从起义军人员的伤口处流出来的血水,汇聚在一处,形成了一条又一条小溪。
大约两万名牧民起义军,趴在战壕内,用辽造13年式拉栓步枪,对着数千名兴安军骑兵开火。
“砰——!砰砰——!!砰砰砰——!!!”
虽然,牧民起义军也有轻机枪、重机枪、迫击炮,可是,数量寥寥无几,几乎可以忽略不记。
大部分牧民起义军,枪法很烂,少数服过兵役的起义军人员枪法一般般。
正因如此,即便,枪声如雷,却依然没能给兴安军造成太惨重的伤亡。
兴安军的骑兵单位,在付出了百余人的伤亡代价后,便纷纷策马冲入了牧民起义军的阵地,挥舞着马刀,与牧民起义军展开白刃战。
就在这时,上千名骑在马背上的起义军人员,纷纷策马冲向数千名兴安军骑兵,加入了这场白刃战。
宝音、图门站在距离战场不远处的一处山坡上观战,两张脸上满是焦虑和期待。
之所以心怀期待,是因为,知道王安麾下的军队即将过来支援。
之所以,感觉焦虑,是因为,担心王安麾下的军队来得太慢,导致其牧民起义军伤亡惨重。
两军激战至夜晚后,由于当天夜里没有星光和月光,不适合打夜战,原本正在彼此厮杀的双方,不约而同地鸣金收兵。
在阿日思兰的命令下,兴安军就地安营扎寨,并且清点伤亡。
和牧民起义军撕杀了大半个白天,兴安军只损失了不到两千人。
兴安军清点伤亡的同时,牧民起义军也在清点伤亡。
由于,起义军队伍当中的大部分人,都缺乏训练,因此,经过了大半个白天的激战,宝音和图门麾下的起义军队伍,付出了数千人的伤亡代价。
阿日思兰走进一座军帐内,正准备洗漱睡觉时,阿日思兰麾下的一名通讯兵连长,迈着急促的步伐,走向阿日思兰。
由于,步伐太急促,不小心中途跌了一跤,随后,便跌跌爬爬地站起身,继续走向阿日思兰,来到了其跟前,用满是焦虑、惶恐、不安、紧张的眼神看向阿日思兰,额头上、脸颊有清晰可见的冷汗。
“不好了!王爷大人!刚刚,扶桑人的侦察机单位,给我们发了封电报文件!上面写着,王安麾下的嫡系军队,正在朝我们的方向行进!预计,等明天上午,就会出现在科尔沁草原上!”(蒙古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