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玄龄眉头微蹙,心中疑惑不解,不清楚侯君集此举究竟意欲何为?
魏征站在稍远处,忽然之间表情变化,仿佛想到了某件事。
原来陆申能够一路平步青云,成为五品给事中,继而升任左卫中郎将,最后出任蒲、瀛二州刺史,这些最初都是出于房玄龄的推荐。
房玄龄与吴王之间的关系。
魏征不由自主地把视线转移到了李治身上,再重新回到侯君集那里。
霎时间,魏征恍然大悟:侯君集因今日所遇之事心生不满,甚至从中感受到了潜在危机。
站在侯君集的角度思考,他刚刚结束征战返回京城,虽然可以理解太子因身体原因未能到场迎接,但若说吴王也参与进这种场合中的小动作,则令人极其不悦。
而在见到李治那一刻,他忍不住以一种较为含蓄的方式提到了李元吉。
如果晋王长得像李元吉,那么谁能对应李建成呢?自然是太子。而像昔日秦王的人选,则是吴王。
紧接着,侯君集来到陆申面前当众斥责,并再次把目光投向房玄龄——实际上这是针对房玄龄的行为表达不满。
乃至连同长孙无忌及他自己,都被包括在其谴责范围之内。
这就是你们管理朝政的结果吗?
魏征微微垂首,内心承认侯君集的话并非毫无道理,他们这些人确实还有很多需要改进之处。
对于吴王的野心……应当加以限制!
“国公,时间差不多了,太庙还在等着。”秦宸走近了几步,目光坚定地对侯君集说道。
侯君集神情恢复了平静,望了一眼站在秦宸背后的女婿贺兰楚石,微微颔首道:“好吧!”
秦宸随即退下,而贺兰楚石上前几步,为侯君集和李治牵来了马匹。
侯君集的目光转向李治,轻轻弯腰行礼。
李治意外中带着几分荣幸地点点头,随即率先跨上马背。
此刻,坐在高大骏马上俯视下方的侯君集目光凛冽,审视着四周无论是普通市民还是手持各种兵器装备维持秩序的禁军战士。
伴随着连续不断响起的轻柔蹄音,跟随着前面两位领袖步伐前进的众将领也逐渐聚拢了过来,每个人都将手置于腰间武器之上,并警惕地环顾着周围环境。
功臣巡游队伍之中以军中将领为首最为合适。
因此,作为代表皇家出席此仪式的李治自然是在华盖引领之下走在最前方,稍逊一筹但依旧重要地位显着的则是担任三军统帅职位的侯君集。
其余军官则按照身份排列其后,唯有贺兰楚石因为同时代表着太子且身为国公女婿的身份才能同样接受来自沿途围观群众敬仰眼光的洗礼。
由于之前受到了李承乾特别关照的缘故,所以此刻贺兰楚石表现得格外警觉。
面对突发事件之际,几乎是在第一时间内他就拔剑出鞘应对险情。
这一切发生得极其迅速。
突如其来的变故仅有少数人目睹了事情的真相,而远处的人只见到一面旗帜猛然倒塌。
没有人能够预料到,这突如其来的情况会让多少人心中骤然绷紧。
将领们纷纷涌向李治,更多的都尉和校尉则迅速靠近长孙无忌、房玄龄等几位宰相身旁,所有人的手都已经按在了刀柄上,一旦发现有刺杀迹象,甚至是后续的袭击,他们都能即刻做出反应。
“给我滚出去!”一句冷峻的话语从一侧传来,紧接着一名金吾卫士兵被一脚踹出人群。
众目睽睽之下,一名身着红衣金甲的将军疾步上前,一把揪住那名士兵的衣领吼道:“让你举旗你都做不好,留你有何用?走,快滚!”
两名金吾卫校尉随即上前,将这名倒霉蛋按住了胳膊,拖出了现场。
那位将领立即转向李治和侯君集行礼道:“报告晋王殿下、大将军,刚刚百姓们聚集导致场面有些失控,给晋王殿下和大将军带来了惊扰。下官监管不力,请两位恕罪。”
“苏烈,回去整顿纪律吧,不要再出现此类情况。”侯君集平静地看了一眼左金吾卫中郎将苏定方,随后他的目光转向人群后方,只见几名金吾卫士兵已经在默默地进行控制。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士兵向前移动,防止类似事件再次上演。
对于普通百姓而言,并未察觉出异常;然而,长孙无忌、房玄龄及魏征的脸色却已经变得异常严峻。
刚才的那一幕实在是太像是次预谋已久的暗杀了。
当然,倘若真的是刺杀,后果不堪设想。
但幸运的是,并非如此。
倒下的旗帜顶上不过是普通的木杆,没有任何锋利之物附着其上。
在大家全神贯注的状态下,接下来并未发生任何意外,看起来似乎就是一场小插曲。
可真的是这样吗?
假设那一瞬间站立之处不是十二岁的孩童李治,而是身体状况欠佳的李承乾的话……
以其现在的状态,没有预警根本无法避开。
而且别提二十一岁的李承乾绝非像李治那样容易搬动。
特别是,他还藏有其他秘密。
尤其是在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眼中,通过上次治疗可以看出李承乾实际的身体状况远比表面上糟糕。
尽管传言他将完全康复的消息让大多数官员安心,但实际上他的双腿仍然行走不便。
如今只是借助特殊手段掩盖缺陷而已。
但如果今日换成李承乾站在那里,那面大旗砸落将会令他受伤甚至暴露真实情况。
很显然,这是一个专门针对李承乾设计好的圈套。
吴王的名字立刻闪现在了众人心头。
长孙无忌用冰冷的眼神瞥了眼房玄龄,然后看向陆申、房遗爱以及阎立本三人。他们都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仿佛见到了极为棘手的事情。
当注意到长孙无忌注视自己时,房遗爱连忙摇了摇头。
这件事与他们无关,更谈不上吴王参与其中。
见此,长孙无忌终于收回了锐利的眼神。
在此之前,太子虽然怀疑自己遭害是由于吴王所为,但缺乏证据支撑只能成为猜测。
然而若这次真是李恪策划意图伤害太子乃至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