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子者侍奉双亲本就是理所应当之事。”李承乾闻听赞赏之言颇为得意地点了点头,但他没说出的是阎立本正在着手绘制流传后世的经典之作——《步辇图》。
魏征轻轻抿了一口凉茶,接着继续问道:“臣听闻殿下曾向陛下提议,在当项诸州之西设立昌州?”
李承乾对今日魏征的提问感到有些意外:“确有其事,只是因为地理位置偏远,所以遭到父皇否决。”
对于魏征,他还是抱着尊敬的态度的。
无论是脾性还是能力,在整个大唐都属于佼佼者。
“六年前,击败吐谷浑后,朝廷内部就下一步行动展开了讨论,当时有朝臣提议在吐谷浑境内建立羁縻州以加强对该地区的管理。”魏征抬首,目光炯炯地看着李承乾。
听到这里,李承乾略显惊讶。
“彼时我还未满十六岁,虽然模糊记得有过类似建议,但很快就有了结论——重建吐谷浑,并封慕容顺为王;直至去年初,慕容顺去世,其子诺曷钵继位,并迎娶了弘化公主。”
魏征颔首表示肯定,“当时主张实施羁縻制度的正是梁国公房玄龄。”
得知这一信息后,李承乾内心略感吃惊。
又是房家!
“不过最终还是决定恢复吐谷浑王国的存在方式而非采取羁縻措施,这背后是包括我在内的数位大臣共同劝说的结果。”魏征语气平和地补充说明道。
“为何不采纳?”出于好奇心驱动,李承乾询问原因。
“如今北部已有十几个受控于我朝的羁縻州设立,若是在吐谷浑再增设几个。”
魏征直视着李承乾解释道,“那么将来一旦局势动荡,大唐可能再度陷入类似于南北朝时期的混乱局面。”
听闻此言,李承乾神色变得凝重起来。
“羁縻政策实质上源自于吸纳周边部落的做法,在汉代曾达到顶峰,但最后却并未取得理想效果。”
魏征进一步追问李承乾道:“您可记得,作为吐谷浑主要族群之一的羌族,在东汉末年所造成的动荡影响么?”
“整个东汉王朝都深受长期羌乱之苦,期间更有丁零与匈奴人趁火打劫。”尽管如此,李承乾的表情依旧紧绷着回答。
正是因为汉末频繁针对羌族发动战争导致大量损耗,直接促成了后来黄巾起义的爆发。
“事实上,将众多分布于吐谷浑区域内的羌人纳入管辖之下,最初确实是解决当地民族问题的一个手段。然而随着中原地区人口不断增长,双方之间矛盾加剧,在苛捐杂税及官府压迫下,最终引发了多次大规模暴动。”魏征抬头注视李承乾续道:“暂且不论吐谷浑,就拿突厥来说吧,您觉得百年之后这些归附之众究竟是会真正成为大唐山河中的一员呢,还是有可能在未来某个时期反戈一击呢?”
李承乾脸上的表情更加严峻了,他无需过多思考便明白历史上给出的答案。
“关于高昌一事,您也应该还有印象吧?”话题忽而转至另一方向,魏征如是问。
李承乾点头确认道:“消灭高昌以后的确存在争议,究竟是否要将其变为直属领地或是重新立国的问题。”
“对于在那儿设置行政单位,我持否定态度。”魏征摇头否认,随后补充道:“这只是考虑到路途遥远不利防守的缘故。”
对此李承乾亦认同地点点头,除了丝绸之路的战略意义重大外,横穿千里沙漠驻守的确困难重重。
“但我支持出兵攻打高句丽。”说完他又将目光投向对方,郑重声明:“只是反对陛下御驾亲征而已。”
“这一点倒是以前未曾听闻过的见解。”李承乾摇首表示不解。
有关远征高句丽一事目前尚属机密范畴,尽管他已有某些预感但仍不及从眼前这位重臣口中获知确切计划来得震撼。
“不过,首相则完全不同意出兵,甚至反对即便取胜后也要在当地划分治区。”魏征忽然抛出了新的信息点。
李承乾定睛望着面前之人,良久之后才沉重地说出两个字:“魏相!”
“不久前陛下遭遇骊山遇刺事件,两名负责守卫工作的官员之所以选择畏罪逃跑并非惧怕前往洛阳,他们害怕的是被派往高句丽战场。”魏征冷笑几声后揭露道:“因此才做出了夜袭温泉宫以阻止皇帝北伐高句丽之举。”
“温泉宫遇袭、父皇受伤、房玄龄反对……”这几个关键词在李承乾脑海中串联起来,同时还令他想起了另一个前世中的片段:曾经有一次,房玄龄被指控背叛皇帝而受到弹劾。
……
承天门下,李承乾静静地坐在长榻上。
皇帝东巡,太子监国。
每天清晨,李承乾在承天门下举行朝会听政。
即便是实际上执掌大权的魏征,每天也会花部分时间专门教导他处理政务。
“殿下,臣有一事奏!”
御史中丞刘孝孙向前一步。
“讲!”
李承乾微微颔首。
“启禀殿下,广州录事参军樊城状告都督党仁弘受贿甚巨,请求御史台进行详细调查。”
“是谁?”
李承乾顿时抬起了头。
“正是广州都督党仁弘涉嫌严重贪污,希望御史台能够彻查此事。”
刘孝孙表情凝重。
李承乾冷冷地哼了一声。
“这还成了老油条了啊!”
然后他转头向侯君集打听。
“陈公你觉得党仁弘是个什么样的人?毕竟他也算是秦王府的老面孔了吧。”
这确实是一件棘手的事儿。
考虑到党仁弘过去立下的功勋,在玄武门之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后来又历任多个重要职位。
身为同僚且同样曾是秦王旧部的侯君集有些尴尬地开口:“那都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
不等他说完,李承乾打断道:“这么说来这事大概率属实了对吧?”
他又转向旁边的魏征问道,“魏相怎么看这件事?”
魏征求助于李承乾:“据我所知,此人颇有才华和能力,在其任职期间表现良好。”
“派员前往广州详尽核查此案真相。大理寺、御史台、吏部各选一人参与此次调查任务,另配一队禁卫随行保护,我希望能够在父皇返回之前拿到确切的结果。”
李承乾就此下定了结论。
众人齐声称诺。
这一刻李承乾真正体验到了什么是太子监国的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