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允恭不甘落后,语气坚定地说道:
“臣承继父辈爵位,位列朝堂。
却未建实际战功,心中愧疚!
望圣上给臣一次机会。
必定不辱先人威名,不丢大明国威!”
话音刚落。
瞿能、平安等青年将领也纷纷开口,与蓝玉等人争抢主帅之位。
一时间,奉天殿内文官振奋,武将争先请战!
不论品级高低,不分资历深浅。
意见空前一致。
倭国,非伐不可!
这也并不奇怪。
倘若上下一心,只消利益一致,就能事半功倍!
毕竟这般高产的土豆,实在太过重要。
无论对大明的国力,还是在场每个人的切身利益,都息息相关!因此才会有眼前的局面!
对此,老朱也相当满意。
他摆了摆手示意大家安静,随后目光如炬,俯视群臣,缓缓说道:
“自咱开创大明以来,那倭国一直桀骜不服!
近年来越发嚣张,动辄挑起战端,欺凌我大明沿海百姓!
要知道,我大明子民皆受明军守护,皇恩浩荡!
怎能坐视不理?
往昔形势特殊,为顾全大局,暂且隐忍,将其列为不征之国。
但这并非无力可为,而是不愿轻启战端,以免百姓受苦罢了!
如今倭国愈发猖獗,贪念不止,威胁愈烈。
难道是在嘲讽我大明无人?是在羞辱我百姓怯懦?还是在轻视我的软弱?已然无法容忍!
所以,顺应天命,合乎民心。
决定派遣天兵征讨倭国!
彻底解决沿海祸患,以牙还牙!
为沿海百姓,为我大明,雪此耻辱!
彰显我大明的威严,震慑四方野心之徒,还世间太平!”声音如龙吟般回荡,威震全场。
瞬间!
群臣齐刷刷跪拜。
“陛下圣明,臣等愿遵圣旨!”
“陛下圣明,臣等愿遵圣旨!”
见此情景。
老朱的表情稍微舒缓了些。
他挥了挥手示意众人起身,才继续说道:
“虽然我们已下定决心出兵征伐,
但倭国远在海外,占据地利,不可掉以轻心!
这关乎国运,绝不能有丝毫闪失。
必须胜!
务必小心谨慎,准备充分。
特别是这次要跨海作战,涉及战船建造、水师训练等事宜。
这些都是我们过去忽视之处,更需格外慎重。
至于粮草军械,也要妥善筹备。
这一点,兵部、户部等相关部门,
立即着手准备,并及时向朕汇报!
至于统领大军的人选……”
说到这里,朱元璋略作停顿。
随后目光深邃地扫视四周,
特别在李善长、蓝玉等人身上停留片刻。
接着才缓缓说道:
“朕有意让骠骑大将军出任统率,领兵征伐倭国。
诸位有何看法?”
话音刚落,
朝堂上的文武官员无不震惊,面面相觑。
一时之间竟没反应过来。
骠骑大将军?
这是谁?
很快,众人想起缘由。
随即有人低声议论起来。
这事可是前几天陛下在演武时刚给朱政封的官职吧?这是啥意思呢?
是要派朱政带兵出海,率领大明的精锐部队去攻打倭国。
这可是决定国家命运的大战啊!
特别是那些神粮,更是半点差错都不能出。
这么重要的任务,为什么不选蓝玉、傅友德这些屡立战功的名将,反而交给朱政?
没错,在演武的时候,大家都亲眼见过朱政的能力,确实令人惊叹。
不过他终究是个年轻人,即使胜过了蓝玉,那也只说明他有天赋,并未真正上过战场,没有实际功劳。
陛下对他宠爱有加,让他管理军营事务还可以,但如今居然要他出征打仗。
这是把这场灭国之战当成了练兵的机会啊?
这考虑得是不是不够周全?
怎能让人安心呢?
于是,以兵部尚书茹瑞、中书舍人刘三吾为首的文官们立刻站出来,谨慎措辞劝谏:
“请陛下慎重考虑,骠骑大将军确实是难得的人才。
但他年纪尚轻,且从未经历过真正的战场厮杀。
突然统领大军,恐怕不太合适。”
“对呀,陛下,这种灭国之战,必须格外小心。
骠骑大将军没有战功,怎么能让人心服口服?”
“还请陛下选择一位经验丰富的功勋将领。
这才是稳妥的做法啊!”
……
听到文官们诚挚的劝阻,老朱丝毫不受影响。
他知道让朱政统率大军会引发巨大争议,早就料到。
他已经下定决心扶持朱政,谁也无法改变他的决定。
即便付出再大的代价,他也在所不惜。
更何况,此刻不过是几个文官反对罢了。
他又怎会在意?
只见老朱冷哼一声后说道:
“没有战功?就不能让人信服?
简直荒谬!谁能一生下来就有功绩?
打一场仗不就有战功了吗?
当年汉武帝派冠军侯霍去病出击匈奴时,霍去病又有什么战功?
最终还不是成就了不朽功业。
打得匈奴闻风丧胆,再也不敢南下放牧!”
“难道你们认为我们不如汉武帝?
没有他的远见卓识?”
最后,老朱脸色阴沉,目光凌厉。
见状,茹瑞、刘三吾等文官顿觉脖颈发凉。
随即闭口不言,低头不敢多言。
反正他们的话都说尽了,老朱心意已决,他们也无能为力。
除非活得不耐烦了,谁敢再去搞那种冒死进谏的事!
气氛瞬间又陷入了沉寂。
但没有人愿意再多说什么。
李善长却不得不有所行动。
他那双老眼里闪烁着精光,心中警铃大作。
在他看来,朱元璋这么做,正是他之前所预料的。
朱元璋打算扶持朱政等人,进而针对淮西派系。
前一阵的军事演练,朱政已经成功树立了自己的威信。
如果这次远征倭国还能取得灭国级的大胜,他在军队里的威望将无可匹敌。
到那时掌握了兵权,还有什么能限制得了他呢?
一旦事情真的发展成这样,淮西派系的势力势必大幅衰弱。
甚至能否继续存在都是个问题。
他怎能接受这样的局面?
权力斗争中,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更何况,李善长认为,朱元璋之所以之前没有对他和李鸾下手,就是因为忌惮背后的淮西派系。
一旦淮西派系倒台,他的命运可想而知!
想到这里,
李善长急忙不动声色地向身边的淮西将领们狂打手势。
傅友德等人本来就对朱元璋的决定十分不满。
这是在抢夺他们的军功利益啊。
而且他们早就察觉到朱元璋的真实意图,对朱政更是心存戒备。
此刻根本不需要李善长示意,就立刻站出来反对。
“皇上,冲锋陷阵这种事还是让我们这些老家伙来吧。
骠骑大将军年纪太轻,弟兄们怎么敢完全信任他呢!”
“是啊,如果您真想培养骠骑大将军,不如让他随行历练一下就好。
以后有的是机会担大任。”
“您知道吗,当年霍去病刚开始时也是在卫青手下效力,积累经验后才独当一面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