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走在贾环身侧。
她心思细腻,心中觉着有些奇怪。
贾环不疾不徐,跟着她的步子缓缓而行。
伞很大,不光把上方飘落的雨水完全挡住了,更奇特的是,似乎有无形的力场,把四周溅起的水花都挡住了。
丝毫溅不到身上和脚上。
这就很神奇了。
黛玉微微侧目,看向贾环。
几个月前,自己可从未这么看过对方。
莫名的,黛玉有一种心安感。
不论贾环手段怎么玄奇。
眼前的贾环给她一种安全可靠的感觉。
连宝玉都没有过。
宝玉是信任和亲情。
但要说在宝玉身上寻安全感……
那是大可不必。
黛玉现在并未考虑自己的亲事,和宝玉也完全没有儿女私情。
得林如海病逝后,林家产业被贾家全盘接收。
黛玉也只能嫁宝玉,这是贾家和林家的默契。
到那时,黛玉才以未来夫君的感觉与宝玉相处。
现在么,都是亲人而已。
只是此时此刻,黛玉在贾环身上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安心感,这种感觉对一个远离老父,母亲早逝的孤女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
……
距离黛玉住处不远时,有一队人说笑着迎了上来。
五六人打伞,簇拥着中间之人。
大红描金袍,头顶戴着一顶防雨的斗笠。
脚下一双鹿皮靴,也不怕雨水泡坏了。
身上是蓑衣,但这蓑衣也不寻常,用的草长短一致,而且经过特殊的处理手法,编制的技术更是纯熟老练,一看就是上等工匠所制。
贾环看了都是摇头。
蓑衣而已,还加了玉和玛瑙配饰,一看就知道是贵人装样子用。
穿这么一身的,果然也就是宝玉这个爱装的。
不光自己穿,他身侧的袭人还带着一身衰衣。
“快些快些,林妹妹在梅香院可远的很,咱们赶紧些。”
“对了。”宝玉兴头道:“我一身,林妹妹一身,是不是象渔公渔婆?”
晴雯一撇嘴。
袭人勉强一笑。
其余丫鬟们也不出声。
宝玉的这些丫鬟,都不太喜欢黛玉。
晴雯是要强,心高气傲,觉着自己不逊林姑娘。
袭人则是觉得黛玉脾气不好,又过于精明,不是好伺候的主母。
宝玉丝毫不觉,自己嘿嘿笑起来。
不远处。
黛玉原是有些感动。
不论如何还是有人惦记总是好的。
但听到宝玉“渔公渔婆”的话,黛玉顿时便是秀眉微皱。
这什么跟什么?
哪能这么肆意胡说?
女孩家的清白丝毫不顾忌的?
两边对向而行。
宝玉一伙,也是看到了撑伞而行的贾环和黛玉。
贾环长身玉立,温润如玉,相貌俊美却有阳刚男子气和儒雅气兼具,撑着的大伞之下,黛玉如迎风杨柳,款款而行。
宝玉看呆了。
袭人,晴雯几个也看呆了。
黛玉没来由有些心慌意乱,却是瞪眼看了宝玉一眼。
显是在恼对方当众口不择言。
虽是表兄妹,从小一块生活,现在慢慢大了,总要防闲,贾家下人,哪个是嘴巴饶人的?
传出去,不说是宝玉信口雌黄,还说黛玉一门心思要攀贾家这门亲!
林家,还真不至于!
宝玉却是呆了。
黛玉这种白眼相加,其实很正常。
两人从小一起长大,不知多少次争吵了。
黛玉给他一记白眼都算是轻的。
但此时贾环与黛玉撑伞而行……
黛玉再这么冷冷看过来。
宝玉内心突然一阵悲凉。
难道林妹妹和那些愚妇一样势利眼?
看环儿现在得意了,投身官场,成了禄蠹之流,林妹妹便是对他青眼相加?
宝玉悲从心来。
突然放声大哭。
转身就走。
袭人和晴雯等人都是一脸愕然。
黛玉先是一怔,接着就是明白了宝玉心思。
也是哭笑不得。
看着哭嚎飞奔而去的宝玉。
再看看身侧贾环……
黛玉脸颊微红。
贾环这时耸肩道:“这可和我无关,是我这二哥自己想左了。”
“哎,到了到了,紫娟,过来撑伞同我一起走。”
贾环挑明,黛玉反是真的害羞起来。
叫过紫娟,雪雁几个,急匆匆走了。
好在已经很近,不愁被淋湿衣衫。
贾环笑吟吟看着。
虽说千年老魔,这样的事其实贾环没经历过。
前世太短,在修真世界又是宗门圣子,根本不缺主动靠过来的女修。
都是想谋好处,予取予求,反而甚无意思。
这一次红尘练心,算是将这一块短板能补上。
所以贾环不抗拒,也不会用术法影响黛玉等人。
包括宝玉。
所以刚刚宝玉出丑是他的天性,和贾环无关……
大雨中,贾环笑容愉悦,踏水而行。
……
子夜。
大殿门洞开,传入因大雨带来的清凉之气。
整个禁宫都炎暑尽消。
不少原本热的汗流浃背的宦官宫人都是被吹拂的衣袍卷起,感觉凉爽了许多。
大殿左侧却还是门窗紧闭。
风虽凉爽,却会吹动蜡烛,影响隆安帝批阅奏疏。
隆安帝每天要批奏折到子夜,五更左右便又起身。
一天只睡三个时辰左右。
到此时,已经熬的双眼遍布血丝。
戴权蹑手蹑脚而入,手捧一杯参茶。
隆安帝放下笔,揉揉眉心。
每天也就这个时候他能休息一会。
“可有什么趣事?”
戴权放下茶盘,茶碗一侧是放的最新的情报汇总。
每天子夜之前,绣衣卫会把城中武勋和文官重臣府邸的情报,汇总从宫门下方送入。
戴权这个大明宫总管太监负责先阅看,挑出重要的禀报。
其余的便是入档,以备皇帝随时查阅。
“德清侯,武毅侯,靖边伯等人,至赵国公府拜会,并未留下饮宴,不到半个时辰便告辞离开。”
“唔。”
“卫若兰,冯紫英,还有个叫蒋玉涵的戏子在天香楼同人打架,对方是东阁大学士柳春芳之子与几位文官家的子弟,都挂了些彩,各自还家。”
隆安帝摇了摇头,骂道:“一群没出息的纨绔,一点正事不做,成天就是喝酒打架。小卫子和冯紫英,朕都叫他们当了勋卫,没有一个想去边军中历练的,就当着勋卫混吃等死。”
隆安帝脸上露出阴沉之色。
勋卫子弟的态度也能显露各府高层的想法。
不肯真正效力。
无非还是因为太上皇在,义忠亲王在。
当了两年多皇帝,龙椅还是不稳,隆安帝也无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