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之洋的两只脚,被众多宫人日复一日地缠裹着,今日缠、明日缠,还用药水薰洗。不到半个月的时间,他的脚面就被弯曲成了凹段,十个脚趾都已腐烂不堪,每天都鲜血淋漓,惨不忍睹。
一天,林之洋正忍受着剧痛,宫娥们又来搀扶他行走。疼痛与气恼交加,他心中暗自思量:“我林之洋一直强忍着怒火,百般忍耐,原本指望妹夫唐敖和九公能来救我。可如今他们音信全无,我与其这样一点点地受苦,还不如一死了之,倒也落得个干净。” 他手扶着宫娥,又勉强走了几步,只觉得疼痛难忍,每走一步都如踩在刀尖上,寸步难行。他奋力奔到床前,一屁股坐了上去,任凭众人如何解劝,他都不为所动,口口声声地让保母去奏明国王:“我情愿立刻被处死,如果还要我缠足,我到死也不会答应!” 说着,他猛地摔脱脚上的花鞋,用手疯狂地撕扯着缠在脚上的白绫。众宫娥见状,一齐上前阻挡,一时间,房间里乱作一团。
保母见情况不妙,赶忙去启奏国王。很快,她带着国王的命令来到楼上,说道:“国主有令,王妃不遵守约束,不肯缠足,就将她的脚倒挂在梁上,不得违抗!” 此时的林之洋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他对着众宫娥说道:“你们快点动手,越是让我早点死,我就越感激你们,只求速度越快越好!” 于是,他任由众人摆布。哪知道,刚把两只脚用绳子缠紧,他就感到疼痛加剧,而当双脚被吊起,身子悬空的那一刻,他只觉得眼前金星乱冒,脑袋一阵昏晕,紧接着冷汗直冒,两腿酸麻无力。他只能咬牙忍痛,紧闭双眼,一心只盼着能早点气绝身亡,好摆脱这零碎的痛苦。
然而,过了一会儿,他不但没有死去,反而愈发清醒,两只脚如同被刀割针刺一般,疼痛难忍。他咬紧牙关,左忍右忍,可那钻心的疼痛实在无法忍受,不由自主地像杀猪般喊叫起来:“只求国王饶命啊!” 保母随即向国王启奏,林之洋这才被放了下来。从那以后,他只能耐心地忍受着疼痛,乖乖地听从众人的安排,再也不敢违抗。
众宫娥知道他害怕了,在缠足的时候,为了能早日见到成效,讨国王的欢心,更是不顾他的死活,用力地狠缠。林之洋多次想要自尽,可无奈众人日夜提防,他真是求生不得,求死不能。不知不觉间,他脚上腐烂的血肉都变成了脓水,流尽之后,只剩下几根枯骨,两只脚也变得十分瘦小。
他头上的黑发,用各种头油搽得光亮照人,身上每天用香汤薰洗,也被打磨得干干净净。那两道浓眉被修成了弯弯的新月形状,再加上朱唇上点着血脂,映衬着一张粉面,满头珠翠,整个人倒也显得窈窕动人。国王时不时地派人来看他。
这一天,保母向国王启奏:“王妃的脚已经缠好了。” 国王亲自上楼查看,只见林之洋面似桃花般娇艳,腰如弱柳般纤细,眼含秋水般灵动,眉似远山般秀丽,越看越喜欢,心中不禁暗自思忖:“如此佳人,当初竟把他误当作男装,若不是我慧眼识珠,岂不是埋没了这等人才?” 于是,国王从身边取出一挂真珠手串,亲手替林之洋戴上。众宫人搀扶着林之洋,他万福叩谢。国王拉起他的手,携手并肩坐下,又将他的“金莲”细细观玩,还在他的头上、身上各处闻了一遍,抚摸了半晌,似乎怎么也看不够、爱不够。
林之洋见国王过来看他,早已满面羞惭。后来同国王并肩坐下,只见国王先是细细观玩他的双脚,接着又细细赏鉴他的双手,闻了他的头上,又闻身上,闻了身上,又闻脸上,这一番举动弄得他满面通红,坐立不安,羞愧得无地自容。
国王回宫后,越想越欢喜,当即选定了吉期,决定明日就迎林之洋进宫,并且命命理刑衙门释放罪囚。林之洋一心盼着唐敖和多九公能前来相救,可盼来盼去,眼瞅着明日就要进宫了,仍然毫无他们的消息。一想到自己的妻子,他心如刀割,眼泪不知流了多少。而且,他的两只“金莲”已经被缠得骨软筋酥,整个人就像喝醉酒一样,毫无气力,每次行动都需要宫娥搀扶。想起当年的潇洒模样,再看看如今这副凄惨的样子,真像是换了两个人,心中万种凄凉,肝肠寸断。这一晚,他足足哭了一夜。
到了第二天的吉期,众宫娥都早早地起来,格外殷勤地替他开脸梳裹,搽脂抹粉,比往日更加用心。他的那双“金莲”虽然稍微长了一点,但被缠得弯弯的,下面衬了高底,穿上一双大红凤头鞋,倒也大小合适。他身上穿着蟒衫,头上戴着凤冠,浑身玉佩玎珰作响,满面香气扑鼻而来,虽说算不上国色天香,但也是袅袅婷婷,风姿绰约。
用过早餐后,各王妃都前来贺喜,来来往往,络绎不绝。到了下午,众宫娥忙忙碌碌地替他穿戴整齐,伺候他进宫。没过多久,几个宫人手执珠灯,走上前来跪下说道:“吉时已到,请娘娘先升正殿,伺候国主散朝,以便行礼进宫。请娘娘上舆!” 林之洋听了,犹如头顶上响了一个霹雳,只觉得耳中“嘤”的一声,魂灵都被吓得飞了出去。众宫娥不由分说,一起搀扶着他下楼,上了凤舆。在无数宫人的簇拥下,他们来到正殿,此时国王已经散朝,殿内灯烛辉煌。众宫人搀扶着林之洋,他颤颤巍巍的,如同风中的鲜花一般,走到国王面前,只得弯着腰,拉着袖儿,深深地万福叩拜。各王妃也纷纷上前叩贺。
就在正要进宫的时候,忽然听到外面闹闹吵吵,喊声不断,国王吓得惊疑不定。原来,这喊声是唐敖设下的机关发出的。
自从那日唐敖和多九公一起寻访林之洋的下落,找来找去,始终没有任何消息。这一天,两人分头去寻访。唐敖找了半天,回到船上吃饭,看到吕氏母女哭得伤心,正在解劝时,只见多九公满头大汗地跑进船里,说道:“今天可费了好大的力气,才把林兄的下落打听出来。” 吕氏慌忙问道:“我丈夫现在在哪里?到底是生是死?” 多九公说:“我问来问去,恰好遇到国舅府中的内使,才知道林兄因为国王看了他的货物很欢喜,就把他留在了宫内,还封为了贵妃。因为他的脚大,国王下令把脚缠好后,才选定吉日成亲。现在脚已经裹好了,国王定在明天让他进宫。” 话还没说完,吕氏早已哭得晕倒在地。婉如一边哭着,一边把吕氏唤醒。吕氏向唐敖和多九公叩头,哭哭啼啼地说:“只求姑爷、九公救救我丈夫的命啊!” 唐敖让兰音和婉如把吕氏搀起来。
多九公接着说:“我刚才恳请那个内使,求国舅替我们转奏国王,我们情愿把船上的货物尽数孝敬给国王,把林兄赎出来。虽然内使答应帮忙转求,但无奈国舅因为吉期已经定了,实在难以挽回,不肯转奏。我实在没有办法,只好回来。唐兄,你可有什么妙计?” 唐敖听后,吓得思索了许久,说道:“现在吉期已经临近,恐怕很难挽回了。如今之计,只有先写几张哀怜呈词,到各个衙门递上去。倘若能遇到忠正的大臣,敢向国王直言谏诤,说不定能把舅兄救出来。除此之外,实在没有别的办法了。” 吕氏说:“姑爷这个主意想得不错。他们这么大的国家,官员无数,怎么会没有忠臣呢?把这个呈词递上去,一定能救得我丈夫出来。就请姑夫多写几张,早点递上去吧!”
唐敖当即写好了哀怜稿儿,托多九公斟酌定稿。二人分别写了几张,生怕耽误了时间,连饭都不敢吃,就立刻进城。只要遇到衙门,就把呈词递进去。哪知道,里面的人看过之后,仍旧把呈词发了出来,说:“这事儿和我们衙门没关系,你到别处递去。” 一连跑了几十处衙门,都是这样的答复。二人饿着肚子跑到天黑,只好回到船上。
吕氏问清楚了详细情况,哭得死去活来。她和女儿婉如足足哭了一夜。唐敖听着她们的哭声,心如刀割。
东方渐渐发亮,唐敖急得瞪着眼睛痴坐,毫无办法。多九公走过来说:“我们与其在船上干坐着发愁,不如再上去探听一下消息。说不定吉期改了,我们就可以另想办法了。” 唐敖说:“吉期就在今天,怎么可能更改呢?就算改了,又能有什么办法?” 多九公说:“要是能另改吉期,我们船上的货物和银钱也还不少。我们可以到邻邦去,把船上所有的东西都馈送给那个国王,恳请他代为转求。说不定他看在邻邦的情分上,觉得难以拒绝,就把林兄放出来了,也未可知。” 吕氏在里面听到了,又带着眼泪走出来说:“这个计策好,就请你们赶紧上去打听吧。” 唐敖只好答应,和多九公一起进城。
他们只听到四处都在纷纷传说,今天国王要收王妃进宫,还会释放罪囚,各个官员都去叩贺了。二人听了,心里更觉冰冷如冰。多九公叹了口气说:“你听听这些话,还探听什么呢?我们还是回去劝劝她们吧。现在木已成舟,这也是林兄的命啊。” 唐敖说:“这两天我在船上,一想起舅兄的事,就觉得至亲相关,心中如同被针刺一般。现在回去,她们听到一点希望都没有了,肯定会更加悲痛欲绝,让人听着怎么能安心呢?我们还是在这里走走,暂且躲避一下吧。” 多九公只好点头,两人又向前走去。
不知不觉,已经到了正午。多九公说:“我现在肚子饿得厉害,路旁有个茶坊,我们进去吃点点心,充充饥吧。” 说完,他们走进茶坊,找了个座位坐下,倒了两碗茶,要了两样点心。这时,有个起课的人走了过来。唐敖一时觉得无聊,便在课桶内抽了一签,递了过去。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