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孙权一心想要索回荆州。张昭献上一计,说道:“刘备最倚重的人,便是诸葛亮。诸葛亮的兄长诸葛瑾如今在东吴为官,为何不将诸葛瑾的家小扣押起来,让诸葛瑾前往西川,告诉他弟弟,让他劝说刘备交割荆州,就说‘要是不归还,必然会连累我的家小’。诸葛亮顾念同胞之情,必定会答应。” 孙权有些犹豫,说道:“诸葛瑾乃是诚实君子,我怎么忍心拘押他的家小呢?” 张昭解释道:“只要明白告知他这是计策,他自然会放心。” 孙权听从了张昭的建议,将诸葛瑾的家小假意监押在府中,一面写好书信,打发诸葛瑾前往西川。
没过几日,诸葛瑾便早早抵达成都,先派人通报刘备。刘备问孔明:“你兄长此番前来,所为何事?” 孔明心中有数,回答道:“是来索要荆州的。” 刘备又问:“那该如何回应他?” 孔明附耳低语,说出了应对之策:“只需如此这般。” 两人商议妥当后,孔明出城迎接诸葛瑾。他们并未前往孔明的私宅,而是径直来到宾馆。参拜完毕,诸葛瑾突然放声大哭。孔明故作惊讶,问道:“兄长有何事,尽管直说。为何如此哀伤?” 诸葛瑾哭诉说:“我一家老小这下可完了!” 孔明佯装关切,说道:“莫不是因为不归还荆州的事?因为我的缘故,吴侯扣押了兄长的家小,我心里实在不安。兄长不必忧虑,我自有办法归还荆州便是。”
诸葛瑾听了,心中大喜,当即同孔明一道去见刘备,呈上孙权的书信。刘备看罢,佯装发怒,说道:“孙权既然把妹妹嫁给了我,却趁我不在荆州,偷偷将妹子接了回去,这实在是情理难容!我正打算出动大批川兵,杀下江南,报此仇恨,他竟然还想来索要荆州!” 孔明闻言,哭着跪拜在地,说道:“吴侯扣押了我兄长的家小,倘若不归还荆州,我兄长全家将惨遭杀害。兄长若死,我又怎能独自苟活?还望主公看在我的面子上,把荆州还给东吴,保全我兄弟之情!” 刘备再三推辞,孔明只是苦苦哀求。刘备这才缓缓说道:“既然如此,看在军师的面子上,就分一半荆州还他们吧,把长沙、零陵、桂阳三郡给他们。” 孔明趁热打铁,说道:“承蒙主公应允,那就赶紧写信给云长,让他交割这三郡。” 刘备叮嘱道:“子瑜到了那边,务必用好话求我弟弟。我弟弟性情急躁,如同烈火,我都有些惧怕他。你一定要小心谨慎。”
诸葛瑾拿到书信,辞别刘备,又与孔明告别,踏上前往荆州的路途。抵达荆州后,关羽将他请入中堂,宾主相互寒暄。诸葛瑾拿出刘备的书信,说道:“皇叔答应先将三郡归还东吴,希望将军今日就交割,好让我回去复命。” 关羽脸色一沉,说道:“我与兄长在桃园结义,发誓共同匡扶汉室。荆州本就是大汉的疆土,怎能随意割让给他人?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即便我兄长有书信在此,我也绝不归还。” 诸葛瑾焦急地说道:“如今吴侯扣押了我的家小,要是拿不到荆州,他们必将被诛杀。还望将军可怜可怜我!” 关羽冷哼一声,说道:“这分明是吴侯的诡计,怎能瞒得过我!” 诸葛瑾忍不住说道:“将军为何如此不给情面?” 关羽一听,手握剑柄,厉声说道:“休要再言!我这剑可不会讲情面!” 关平见状,连忙上前劝道:“父亲,这样做军师面上不好看,还望您息怒。” 关羽这才说道:“若不是看在军师的面子上,今日就不让你回东吴了!”
诸葛瑾满脸羞愧,急忙告辞,登上船只,再次前往西川去见孔明。此时孔明已经外出巡视去了。诸葛瑾无奈,只得再次去见刘备,哭着诉说关羽想要杀他之事。刘备说道:“我弟弟性情急躁,极难沟通。子瑜你可暂且回去,等我夺取了东川、汉中诸郡,调云长前去镇守,那时再交割荆州。”
诸葛瑾实在没有办法,只好回到东吴去见孙权,详细讲述了之前的事情。孙权大怒,说道:“子瑜此次前去,来回奔波,反复无常,莫不是都是诸葛亮的计谋?” 诸葛瑾连忙解释:“不是的。我弟弟也曾哭着哀求刘备,刘备这才答应先归还三郡,只是无奈云长顽固执拗,不肯交割。” 孙权说:“既然刘备有先还三郡的承诺,那就可以派官员前去长沙、零陵、桂阳三郡赴任,且看情况如何。” 诸葛瑾说:“主公所言甚是。” 孙权于是让诸葛瑾接回了家小,一面派官员前往三郡赴任。没过几天,派去三郡的官吏都被驱赶了回来,他们向孙权报告说:“关云长根本不肯相容,连夜就把我们赶回东吴。稍有迟缓,便要被杀。”
孙权怒不可遏,派人召来鲁肃,责备道:“子敬,昔日你为刘备作保,借了我的荆州;如今刘备已经得到西川,却不肯归还,你怎能坐视不管?” 鲁肃赶忙说道:“我已经想到了一个计策,正打算向主公禀报。” 孙权问道:“什么计策?” 鲁肃说:“如今我们在陆口屯兵,派人邀请关云长前来赴会。如果云长肯来,就用好话劝说他;要是他不听从,就埋伏下刀斧手杀了他。要是他不肯来,我们就立刻进兵,与他决一胜负,夺取荆州。” 孙权点头道:“正合我意。你可立即去办。” 这时,阐泽进谏道:“不可,关云长乃是当世虎将,非同一般。恐怕事情不成,反而会遭他毒手。” 孙权生气地说:“若总是如此顾虑,荆州何时才能到手!” 于是命令鲁肃赶紧施行此计。鲁肃辞别孙权,来到陆口,召来吕蒙、甘宁商议,在陆口寨外的临江亭上设宴,写好请帖,挑选帐下一个能言善辩的人作为使者,乘船渡江。江口的关平询问了情况,便带着使者进入荆州,拜见关羽,详细说明鲁肃相邀赴会的意图,并呈上请帖。关羽看完请帖,对来人说:“既然子敬相邀,我明日便去赴宴。你可先回去。”
使者告辞离去。关平忧心忡忡地说:“鲁肃相邀,必定不怀好意;父亲为何答应他?” 关羽笑着说:“我岂会不知?这是诸葛瑾回报孙权,说我不肯归还三郡,所以孙权才让鲁肃在陆口屯兵,邀我赴会,借此索要荆州。我若不去,反倒显得我胆怯了。明日我独自驾着小船,只带十几名亲随,单刀赴会,倒要看看鲁肃能把我怎样!” 关平劝谏道:“父亲怎能以万金之躯,亲自踏入虎狼之穴?这恐怕也辜负了伯父的托付。” 关羽豪迈地说:“我在千枪万刃之中,矢石交攻之际,匹马纵横,如入无人之境;岂会惧怕江东那些鼠辈!” 马良也劝谏道:“鲁肃虽有长者之风,但如今事情紧急,难保他不会心生异心。将军不可轻易前往。” 关羽坚定地说:“昔日战国时赵人蔺相如,手无缚鸡之力,在渑池会上,视秦国君臣如无物;何况我曾学习万人敌的本领!既然已经答应,就不可失信。” 马良又说:“即便将军要去,也应当有所准备。” 关羽说:“只让我儿挑选十只快船,暗藏五百名善于水战的士兵,在江上等候。看到我的认旗挥动,便渡江前来接应。” 关平领命,自行去准备了。
使者回去向鲁肃报告,说关云长慨然应允,明日准时到达。鲁肃与吕蒙商议:“他来了之后,我们该如何行事?” 吕蒙说:“他若带军马来,我和甘宁各自率领一军埋伏在岸边,以放炮为号,准备厮杀;若他不带军来,便只在庭后埋伏五十名刀斧手,在筵席间杀了他。” 两人商议已定。第二天,鲁肃派人在岸边遥望。辰时过后,只见江面上驶来一只船,船上只有几名梢公水手,一面红旗在风中飘扬,上面一个大大的 “关” 字格外醒目。船渐渐靠近岸边,只见关羽头戴青巾,身着绿袍,端坐在船上;旁边周仓双手捧着大刀;还有八九个关西大汉,各自腰间挎着一口刀。鲁肃心中惊疑不定,将他们接入庭内。行礼完毕,众人入席饮酒,鲁肃举杯相劝,却不敢直视关羽。关羽则谈笑自若,毫无惧色。
酒至半酣,鲁肃壮着胆子说道:“有一句话,想告知君侯,还望您垂听。昔日令兄皇叔,让我在我主公面前,担保借荆州暂住,约定在攻取西川之后归还。如今西川已经到手,可荆州却尚未归还,这恐怕有些失信吧?” 关羽回应道:“这是国家大事,筵席之上不必谈论。” 鲁肃接着说:“我主公仅有江东这区区之地,却肯将荆州相借,是念及君侯等人兵败远来,没有立身之地。如今你们已经得到益州,那么荆州理应归还;皇叔只肯先割让三郡,而君侯又不同意,这于理实在说不过去。” 关羽反驳道:“乌林之战,左将军亲冒矢石,奋力破敌,难道白白辛劳,就不该得到些许土地作为资助?如今你又来索要土地?” 鲁肃说:“并非如此。君侯当初与皇叔一同在长坂坡战败,计穷力竭,几乎要远逃他乡,我主公怜悯皇叔无处安身,不惜土地,让你们有个落脚之处,以图日后建功立业;可皇叔却有负恩德,破坏和好,已经得到西川,又占据荆州,贪婪而背信弃义,恐怕要被天下人耻笑。还望君侯明察。” 关羽说:“这都是我兄长的事,不是我该参与的。” 鲁肃又说:“我听说君侯与皇叔桃园结义,发誓同生共死。皇叔就是君侯,君侯何必推脱呢?” 关羽还未及回答,周仓在阶下厉声说道:“天下的土地,惟有德者方能居之。难道只有你们东吴该拥有吗!” 关羽脸色一变,站起身来,夺过周仓所捧的大刀,站在庭中,看着周仓,叱喝道:“这是国家大事,你怎敢多言!还不赶紧退下!” 周仓心领神会,先来到岸边,将红旗一招。关平的船如离弦之箭,飞速奔过江东。关羽右手提着刀,左手挽住鲁肃的手,佯装喝醉,说道:“公今日请我赴宴,就别提荆州之事了。我如今已醉,恐怕伤了我们的旧情。他日我派人请公到荆州赴会,再另行商议。” 鲁肃吓得魂不附体,被关羽拉到江边。吕蒙、甘宁各自率领本部兵马想要冲出来,可看到关羽手提大刀,亲自挟持着鲁肃,担心鲁肃受伤,便不敢轻举妄动。关羽来到船边,这才放开鲁肃,稳稳地站在船首,与鲁肃作别。鲁肃呆若木鸡,眼睁睁地看着关羽的船乘风而去。后人有诗称赞关羽道:“藐视吴臣若小儿,单刀赴会敢平欺。当年一段英雄气,尤胜相如在渑池。” 关羽平安回到荆州。鲁肃与吕蒙一起商议:“这计策又没成功,该怎么办呢?” 吕蒙说:“可立即向主公禀报,起兵与云长决战。” 鲁肃当即派人向孙权报告。孙权听后大怒,商议要出动全国之兵,去夺取荆州。忽然有人来报:“曹操又率领三十万大军杀来了!” 孙权大惊失色,连忙传令让鲁肃暂且不要招惹荆州的兵马,转而将兵力移向合淝、濡须,去抵御曹操。
曹操正准备起兵南征,参军傅干,字彦材,上书劝谏曹操。信中大致写道:“我听说动用武力要先展示威势,推行文治要先施以德政,威势与德政相辅相成,才能成就王业。过去天下大乱,您凭借武力扫除各方势力,十有八九已经平定。如今尚未接受朝廷王命的,只剩下东吴的孙权和西蜀的刘备。东吴有长江天险,西蜀有崇山峻岭阻隔,很难靠武力征服。我认为眼下应当进一步推行文德,按兵不动,让军队休养生息,等待时机再行动。现在如果出动数十万大军,驻扎在长江边上,倘若敌军凭借险要地势深藏不出,使我们的士兵和战马无法施展才能,各种奇谋妙计也无处施展,那么朝廷的威严就会受挫。希望您能仔细考虑。” 曹操看完上书,便取消了南征计划,转而兴办学校,礼待文人雅士。
这时,侍中王粲、杜袭、卫凯、和洽四人商议,想要尊曹操为魏王。中书令荀攸表示反对,说道:“不行。丞相已经官至魏公,享有九锡的尊荣,地位已经到了极致。如今再晋升为魏王,于理不合。” 曹操听闻后,生气地说:“这个人是想效仿荀彧吗!” 荀攸得知曹操的态度后,忧虑愤懑,积郁成疾,卧病十几天后就去世了,年仅五十八岁。曹操隆重地安葬了他,也暂时搁置了称魏王的事情。
一天,曹操带着佩剑进入皇宫,汉献帝正与伏皇后坐在一起。伏皇后看到曹操进来,急忙起身。汉献帝见到曹操,吓得浑身发抖。曹操问道:“孙权、刘备各自称霸一方,不尊崇朝廷,该怎么办呢?” 汉献帝战战兢兢地说:“一切都由魏公您裁决。” 曹操生气地说:“陛下说出这样的话,要是被外人听到,还以为我欺负君主呢。” 汉献帝无奈地说:“您要是愿意辅佐我,那是我的幸运;要是不愿意,希望您能开恩放过我。” 曹操听了,愤怒地瞪着汉献帝,心怀不满地离开了。
汉献帝身边有人上奏说:“最近听说魏公想要自立为王,恐怕不久之后就会篡位。” 汉献帝和伏皇后听后,悲痛大哭。伏皇后说:“我父亲伏完一直有诛杀曹操的想法,我现在写一封信,秘密交给父亲,让他设法除掉曹操。” 汉献帝担忧地说:“以前董承就是因为事情不机密,反而遭遇大祸。现在要是又泄露出去,我和你可就都完了!” 伏皇后说:“我们整天如坐针毡,这样活着还不如早点死了算了!我看宦官中忠诚可靠的,没有谁比得上穆顺,就让他来送这封信吧。” 于是,他们立即把穆顺召到屏风后面,支走了身边的侍从。汉献帝和伏皇后哭着把事情告诉了穆顺,说:“曹操这个奸贼想要当魏王,早晚必定会篡位。我想让皇后的父亲伏完秘密谋划除掉这个奸贼,可是身边的人都是曹操的心腹,没有可以托付的。想让你把皇后的这封密信,交给伏完。看在你忠诚仗义的份上,一定不会辜负我们。” 穆顺哭着说:“我深受陛下大恩,怎敢不以死相报!我马上就去。” 伏皇后于是写好信交给穆顺。穆顺把信藏在头发里,悄悄出了皇宫,径直来到伏完的府邸,把信呈上。
伏完看到是伏皇后的亲笔信,便对穆顺说:“曹操的心腹众多,不能仓促行事。除非江东的孙权、西川的刘备在外面起兵,曹操必定会亲自前往。到那时,再联合朝廷中忠诚正义的大臣,一同谋划。内外夹攻,或许能成功。” 穆顺说:“皇丈可以写回信给陛下和皇后,请求秘密诏书,暗中派人前往吴、蜀两地,让他们约定起兵,讨伐奸贼,拯救君主。” 伏完马上取纸写好信交给穆顺。穆顺把信藏在发髻里,辞别伏完回宫。
原来,早就有人把这件事报告给了曹操。曹操事先在宫门口等候。穆顺回宫时遇到曹操,曹操问:“你去哪里了?” 穆顺回答说:“皇后生病了,我去请医生。” 曹操又问:“请来的医生在哪里?” 穆顺说:“还没请到。” 曹操喝令左右侍从,对穆顺全身搜查,没有发现夹带,就放他走了。忽然,一阵风吹落了穆顺的帽子。曹操又把他叫回来,拿起帽子查看,看了半天没发现什么,就把帽子还给他让他戴上。穆顺双手倒着戴帽子。曹操起了疑心,让左右侍从搜查他的头发,结果搜出了伏完的书信。曹操一看,信中说要联合孙权、刘备作为外援。曹操大怒,把穆顺抓进密室审问,穆顺坚决不肯招供。曹操连夜调集三千甲兵,包围了伏完的私宅,把伏完全家老小都抓了起来,还搜出了伏皇后的亲笔信,随后将伏氏三族全部关进监狱。
天亮后,曹操派御林将军郗虑手持符节进入皇宫,先收缴皇后的玉玺。这天,汉献帝正在外殿,看到郗虑带领三百甲兵径直进来。汉献帝问道:“有什么事?” 郗虑说:“奉魏公的命令,来收缴皇后的玉玺。” 汉献帝知道事情败露,吓得心胆俱裂。郗虑来到后宫,伏皇后刚起床。郗虑就叫掌管玉玺的人交出玉玺,然后拿着玉玺出去了。伏皇后知道事情暴露了,就在殿后的椒房内的夹壁中藏了起来。不一会儿,尚书令华歆带领五百甲兵来到后殿,问宫女:“伏皇后在哪里?” 宫女们都推脱说不知道。华歆让甲兵打开朱红色的门,四处寻找也没找到。他料想伏皇后藏在夹壁中,就喝令甲士打破墙壁搜寻。华歆亲自上前,揪住伏皇后的头发把她拖了出来。伏皇后哀求道:“求求你饶我一命!” 华歆呵斥道:“你自己去跟魏公说吧!” 伏皇后披头散发,光着脚,被两个甲士推着走了出来。
说起华歆,他向来有才名,曾经与邴原、管宁关系很好。当时的人把他们三人称为一条龙,华歆是龙头,邴原是龙腹,管宁是龙尾。有一天,管宁和华歆一起在园子里种菜,锄地时挖到了金子。管宁挥着锄头,看都不看一眼;华歆却捡起来看了看,然后才扔掉。还有一天,管宁和华歆一起坐着读书,听到门外有传呼的声音,原来是有贵人乘车经过。管宁端坐着一动不动,华歆却扔下书跑出去观看。管宁从此看不起华歆的为人,就割开坐席,与他分开坐,不再和他做朋友。后来管宁避居辽东,常常戴着白帽子,整天坐在楼上,脚不沾地,终身不肯在魏国做官;而华歆先是侍奉孙权,后来归附曹操,如今竟然做出了收捕伏皇后这样的事。后人写诗感叹华歆:“华歆当日逞凶谋,破壁生将母后收。助虐一朝添虎翼,骂名千载笑龙头!” 又写诗称赞管宁:“辽东传有管宁楼,人去楼空名独留。笑杀子鱼贪富贵,岂如白帽自风流。”
再说华歆把伏皇后带到外殿。汉献帝看到皇后,急忙下殿抱住她痛哭。华歆说:“魏公有命令,赶紧走吧!” 伏皇后哭着对汉献帝说:“我们不能再一起活下去了吗?” 汉献帝绝望地说:“我的命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没了!” 甲士们把伏皇后强行带走,汉献帝捶胸顿足,悲痛万分。看到郗虑在旁边,汉献帝说:“郗公!天下竟然有这样的事吗!” 说完,哭倒在地。郗虑让左右侍从扶起汉献帝回宫。华歆带着伏皇后去见曹操。曹操骂道:“我诚心对待你们,你们却想要害我!我不杀你们,你们就会杀我!” 喝令左右侍从用乱棒将伏皇后打死。随后,曹操进入皇宫,把伏皇后所生的两个儿子也都用毒酒毒死了。当晚,曹操将伏完、穆顺等宗族二百多人,全部斩首示众。朝廷内外的人,无不震惊害怕。这一年是建安十九年十一月。后人写诗感叹:“曹瞒凶残世所无,伏完忠义欲何如。可怜帝后分离处,不及民间妇与夫!”
汉献帝自从伏皇后被害后,连续几天不吃东西。曹操进宫说:“陛下不必担忧,我对陛下没有二心。我的女儿已经是陛下的贵人,她既贤德又孝顺,应当成为正宫皇后。” 汉献帝哪里敢不听从。在建安二十年正月初一,趁着庆贺新年的节日,汉献帝册封曹操的女儿曹贵人为正宫皇后。大臣们都不敢有异议。
此时曹操的权势越来越大。他召集大臣商议收吴灭蜀的事情。贾诩说:“需要把夏侯惇、曹仁二人召回来,一起商议这件事。” 曹操立刻派人连夜把他们召回。夏侯惇还没到,曹仁先到了,连夜就进入曹操的府邸拜见曹操。曹操当时喝醉了酒,正在睡觉,许褚手持宝剑站在堂门里面。曹仁想要进去,被许褚拦住。曹仁大怒,说:“我是曹氏宗族,你怎么敢阻拦我?” 许褚说:“将军虽然与主公亲近,但您是外藩镇守的官员;我虽然与主公关系疏远,但现在担任内侍。主公醉卧在堂上,我不敢放您进去。” 曹仁这才不敢进去。曹操听说这件事后,感叹道:“许褚真是忠臣啊!”
没过几天,夏侯惇也到了,大家一起商议征伐之事。夏侯惇说:“东吴和西蜀目前还不能急于攻打,应该先夺取汉中的张鲁,用得胜的军队再去攻打西蜀,就可以一举成功。” 曹操说:“正合我意。” 于是起兵西征。正是:方逞凶谋欺弱主,又驱劲卒扫偏邦。不知道后事如何,且看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