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仁见关羽落马,立刻带兵冲出城来,却被关平一阵杀退,关平赶忙救关羽回营寨,并拔出他臂上的箭。原来箭头涂有毒药,毒性已经深入骨头,关羽的右臂变得又青又肿,动弹不得。关平心急如焚,急忙与众将商议说:“父亲如果伤了这条手臂,怎么能出战迎敌?不如暂时回荆州调养。” 于是,众人一起进入营帐去见关羽。关羽问道:“你们来有什么事?” 众人回答:“我们见君侯右臂受伤,担心您临敌时动怒,行动不便。大家商议,认为可以暂时班师回荆州调养。” 关羽生气地说:“我夺取樊城,就在眼前。拿下樊城后,就要长驱直入,直捣许都,剿灭曹操逆贼,安定汉室。怎么能因为这点小伤就耽误大事?你们难道想动摇我军的军心吗!” 关平他们只好默默退下。
众将见关羽不肯退兵,箭伤又不见好,只能四处寻访名医。一天,忽然有个人从江东驾着小船而来,径直来到营寨前。小校将他引见给关平。关平打量此人,见他头戴方巾,身着宽服,手臂上挽着青色药囊。此人自我介绍,说自己是沛国谯郡人,姓华名佗,字元化。因为听闻关将军是天下英雄,如今中了毒箭,特地赶来医治。关平问道:“您莫非就是曾经医治东吴周泰的那位神医?” 华佗回答:“正是。” 关平十分高兴,马上与众将一同引领华佗进入营帐拜见关羽。当时,关羽正因手臂疼痛,又怕影响军心,正与马良下棋消遣。听说有医生来了,便立即召见。
行礼完毕,关羽赐座,喝过茶后,华佗请关羽伸出手臂查看。关羽脱下衣袍,露出手臂让华佗诊治。华佗说:“这是被弩箭所伤,箭上涂有乌头之毒,已经深入骨头。如果不趁早医治,这条手臂就废了。” 关羽问:“用什么方法治疗呢?” 华佗说:“我自有治疗的办法,只是怕君侯害怕。” 关羽笑着说:“我视死如归,有什么可怕的?” 华佗说:“需要在安静的地方立一根标柱,上面钉一个大环,请君侯把手臂穿过环中,用绳子绑好,再用被子蒙住头。我用尖刀割开皮肉,一直到骨头,刮去骨头上的箭毒,敷上药,用线缝合伤口,这样才能没事。只是怕君侯会害怕。” 关羽笑道:“这有何难!哪里用得着标柱和环?” 随即吩咐设酒席款待华佗。
关羽喝了几杯酒,一边继续与马良下棋,一边伸出手臂让华佗动手。华佗拿起尖刀,让一个小校捧着一个大盆在手臂下接血。华佗说:“我这就下手,君侯不要惊慌。” 关羽说:“尽管医治,我怎会像世间那些怕疼的凡夫俗子一样!” 于是,华佗下刀,割开皮肉,一直割到骨头,只见骨头上已经发青。华佗用刀刮骨,发出悉悉的声响。帐内帐外看到这一幕的人,都吓得掩面失色。而关羽却一边饮酒吃肉,一边谈笑下棋,脸上丝毫没有痛苦的神色。不一会儿,盆里就装满了血。华佗刮尽了毒,敷上药,用线缝好伤口。关羽大笑着站起身来,对众将说:“我的手臂已经伸展自如,一点也不痛了。先生真是神医啊!” 华佗说:“我行医一生,从未见过像君侯这样的人。君侯真是天神下凡!” 后人写诗赞道:“治病须分内外科,世间妙艺苦无多。神威罕及惟关将,圣手能医说华佗。”
关羽箭伤痊愈后,设酒席款待并感谢华佗。华佗说:“君侯的箭伤虽然治好了,但仍需好好爱护,千万不要动怒伤情。过了一百天,就能完全恢复如前。” 关羽拿出百两黄金酬谢他,华佗说:“我听闻君侯高义,特地来医治,哪里是为了报酬!” 坚决推辞不受,留下一帖药用来敷伤口,便告辞离开了。
关羽擒获于禁,斩杀庞德后,威名大震,整个华夏都为之震惊。探马将消息报到许都,曹操大为吃惊,召集文武官员商议说:“我向来知道关羽智勇超群,如今他占据荆襄,如虎添翼。于禁被擒,庞德被杀,我军锐气受挫。倘若他率兵直逼许都,该如何是好?我想迁都以躲避他的锋芒。” 司马懿劝谏道:“不可。于禁等人是被洪水淹没,并非作战失利,对国家大计来说,并没有太大损失。如今孙、刘两家关系破裂,关羽得志,孙权必定不高兴。大王可以派使者去东吴陈说利害,让孙权暗中出兵袭击关羽后方,答应等事情平定后,割让江南之地给孙权,这样樊城之危自然就解除了。” 主簿蒋济说:“仲达说得对。现在可以马上派使者前往东吴,不必迁都兴师动众。” 曹操听从了他们的建议,决定不迁都。他感叹着对众将说:“于禁跟随我三十年,没想到临危之际反而不如庞德!现在一方面派使者送信给东吴,另一方面必须有一员大将去抵挡关羽的锐气。” 话还没说完,台阶下有一员将领应声而出,说道:“我愿意前往。” 曹操一看,原来是徐晃。曹操十分高兴,于是调拨五万精兵,任命徐晃为大将,吕建为副将,限期起兵,前往阳陵坡驻扎,等待东南方向有响应后,再进军。
孙权收到曹操的书信,看完后欣然应允,立即写了回信让使者先回去,然后召集文武官员商议。张昭说:“最近听说关羽擒获于禁,斩杀庞德,威震华夏,曹操都想迁都来躲避他的锋芒。如今樊城危急,派人来求救,可事情平定之后,恐怕曹操会反悔。” 孙权还没来得及说话,忽然有人报告说吕蒙乘小船从陆口前来,有事当面禀报。孙权召吕蒙进来询问,吕蒙说:“现在关羽带兵围困樊城,我们可以趁他远在樊城,出兵袭击荆州。” 孙权问:“我想向北攻取徐州,你觉得怎么样?” 吕蒙说:“如今曹操远在河北,无暇东顾,徐州守兵不多,我们去了自然可以攻克。但是徐州地势有利于陆战,不利于水战,即便占领了,也很难守住。不如先攻取荆州,完全占据长江天险,再作长远打算。” 孙权说:“我本来就想攻取荆州,刚才只是试探你一下。你要赶紧为我谋划这件事,我随后就起兵。”
吕蒙辞别孙权,回到陆口。很快,哨马就来报告说:“沿江上下,每隔二十里或者三十里的高地上,都设有烽火台。” 又听说荆州军马整肃,早有防备,吕蒙大惊道:“如果是这样,想要夺取荆州就难了。我刚才在吴侯面前劝说夺取荆州,现在该怎么办?” 他绞尽脑汁,却想不出办法,只好称病不出,派人回报孙权。孙权听说吕蒙患病,心中十分忧虑。陆逊进言说:“吕子明的病是假装的,并非真病。” 孙权说:“伯言既然知道他是装病,就去探视一下。” 陆逊领命,连夜赶到陆口营寨,去见吕蒙,果然见他面色如常,毫无病容。陆逊说:“我奉吴侯之命,前来探望子明的病情。” 吕蒙说:“我身体偶然不适,有劳你费心探问。” 陆逊说:“吴侯把重任托付给您,您却不抓住时机行动,空自忧愁,这是为什么呢?” 吕蒙看着陆逊,许久没有说话。陆逊又说:“我有个小办法,能治好将军的‘病’,不知道能不能用?” 吕蒙屏退左右,问道:“伯言有什么良方,还请早点赐教。” 陆逊笑着说:“子明的‘病’,不过是因为荆州兵马整肃,沿江设有烽火台防备。我有一计,能让沿江守吏无法举火,让荆州之兵束手归降,你看怎么样?” 吕蒙惊讶地起身称谢:“伯言的话,正说到我心里去了。快说说你的良策。” 陆逊说:“关羽倚仗自己英勇无敌,唯一忌惮的就是将军您。将军可以趁此机会,称病辞职,把陆口的重任交给别人,让这个人用谦卑的言辞赞美关羽,使他骄傲自大。这样一来,他必然会把荆州的大部分兵马调往樊城。如果荆州防备空虚,我们派出一支军队,再用奇计袭击,那么荆州就唾手可得了。” 吕蒙听后十分高兴,说:“真是好计策!”
于是,吕蒙称病不起,上书请求辞职。陆逊回去拜见孙权,详细说了前面的计策。孙权便召吕蒙回建业养病。吕蒙回来后,进宫拜见孙权,孙权问:“陆口的重任,以前周公谨推荐鲁子敬接替自己,后来子敬又推荐你接替他。现在你也得推荐一个才能和威望都高的人,接替你才好。” 吕蒙说:“如果任用威望高的人,关羽必然会有所防备。陆逊深谋远虑,却没有太大的名声,不会被关羽忌惮。如果让他接替我的职位,必定能有所成就。” 孙权十分高兴,当天就任命陆逊为偏将军、右都督,接替吕蒙镇守陆口。陆逊推辞说:“我年轻没什么学问,恐怕担当不起如此重任。” 孙权说:“子明保荐你,一定不会错,你不要推辞。” 陆逊于是接受印绶,连夜前往陆口。交割完马步水三军后,他立即写了一封信,准备了名马、异锦、酒礼等礼物,派使者前往樊城拜见关羽。
当时,关羽正在调养箭伤,按兵不动。忽然有人来报:“江东陆口守将吕蒙病危,孙权把他召回调养,最近任命陆逊为将,接替吕蒙镇守陆口。现在陆逊派使者带着书信和礼物,特地来拜见您。” 关羽召见使者,指着使者说:“孙权见识短浅,竟然任用这么个乳臭未干的小子为将!” 使者伏地禀告说:“陆将军呈上书信,备下礼物,一来向君侯道贺,二来请求两家和好,希望您能笑纳。” 关羽拆开书信一看,信中的言辞极其谦卑恭敬。关羽看完,仰头大笑,让左右收下礼物,打发使者回去。使者回去后,对陆逊说:“关羽很高兴,不再担心江东了。”
陆逊十分高兴,秘密派人探听到关羽果然把荆州大半兵马调往樊城听候调遣,只等箭伤痊愈,便要进兵。陆逊了解清楚情况后,立即派人星夜报告孙权。孙权召来吕蒙商议说:“现在关羽果然调走了荆州的兵马去攻取樊城,我们可以设计袭击荆州了。你和我的弟弟孙皎一起率领大军前去,怎么样?” 孙皎字叔明,是孙权叔父孙静的次子。吕蒙说:“主公如果觉得我可用,就单独用我;如果觉得叔明可用,就单独用叔明。您难道没听说过,昔日周瑜、程普分别担任左右都督,事情虽然由周瑜决定,但程普自认为是老臣,职位却在周瑜之下,两人很不和睦。后来因为见识到周瑜的才能,程普才开始敬服。如今我的才能比不上周瑜,而叔明与您的关系比程普更亲近,恐怕我们未必能齐心协力。”
孙权听了吕蒙的一番话,恍然大悟,当即便任命吕蒙为大都督,全权统领江东各路军马,又让孙皎在后方接应粮草。吕蒙叩谢之后,挑选了三万精兵,准备了八十多只快船。他特意挑选会水的士兵扮成商人,都身着白衣,在船上摇橹,而精锐士兵则埋伏在大船之中。接着,他又调遣韩当、蒋钦、朱然、潘璋、周泰、徐盛、丁奉等七位大将,依次进发。其余人马则跟随孙权作为后续救应力量。一方面,吕蒙派人送信给曹操,让他出兵袭击关羽后方;另一方面,先通报陆逊,随后便派出那些白衣士兵,驾着快船向浔阳江驶去。他们日夜兼程,直奔北岸。
江边烽火台上的守台士兵上前盘问,吴人回答道:“我们都是做生意的客商,因为江中风大,来这里躲避一下。” 说着,便把财物送给守台军士。军士信以为真,便任由他们把船停泊在江边。大约到了二更时分,大船中的精兵一齐出动,将烽火台上的官军捆绑起来。一声暗号响起,八十多只船上的精兵纷纷行动,把各个紧要处烽火台的守军,全都捉进船中,一个都没放走。于是,吴军长驱直入,径直向荆州进发,一路上竟无人察觉。
快要抵达荆州时,吕蒙对沿江烽火台擒获的官军好言安抚,重重赏赐,让他们去赚开城门,并以纵火为信号。众军领命,吕蒙便让他们在前面带路。到了半夜,他们来到城下叫门。门吏认出是荆州的士兵,便打开了城门。众军齐声呐喊,在城门内放起信号火。吴兵一拥而入,成功袭取了荆州。吕蒙当即传令军中:“如果有谁敢妄杀一人,随意拿取民间一件东西,一律按照军法处置。” 原来的官吏,依旧担任原来的职务。对于关羽的家属,则安排在别的宅院里妥善供养,不许闲人打扰。同时,派人向孙权报告喜讯。
一天,天下着大雨,吕蒙骑马带着几个随从去巡视四门。忽然看见一个人拿了百姓的斗笠来遮盖铠甲,吕蒙喝令左右将其拿下审问,发现是自己的同乡。吕蒙说:“你虽然是我的同乡,但我已经下达了命令,你明知故犯,必须按照军法处置。” 那个人哭着求情道:“我是怕雨水打湿了官铠,所以才拿斗笠遮盖,并不是为了私用。恳请将军念及同乡之情!” 吕蒙说:“我知道你是为了遮盖官铠,但终究不应该拿取民间的东西。” 于是,喝令左右将他推出去斩首。将首级示众完毕,吕蒙才收起尸首,哭着将其安葬。从此,三军将士都对他敬畏有加,军纪严明。
没过多久,孙权率领众人赶到。吕蒙出城迎接,将孙权接入衙门。孙权慰劳一番后,仍然任命潘浚为治中,掌管荆州事务;把关押在监牢里的于禁释放,送回曹操那里;安抚百姓,犒赏军队,还设宴庆祝。孙权对吕蒙说:“如今荆州已经拿下,但是公安的傅士仁、南郡的糜芳,这两处该如何收复呢?” 话还没说完,忽然有一个人站出来说:“不需要张弓射箭,我凭借这三寸不烂之舌,就能说服公安的傅士仁来投降,不知行不行?” 众人一看,原来是虞翻。孙权问道:“仲翔有什么好办法,能让傅士仁归降呢?” 虞翻说:“我从小就和傅士仁交情深厚,如今用利害关系去劝说他,他必定会归降。” 孙权十分高兴,于是命令虞翻带领五百士兵,直奔公安而去。
再说傅士仁得知荆州失守,急忙下令关闭城门,坚守不出。虞翻赶到后,见城门紧闭,便写了一封信,绑在箭上,射进城去。军士捡到信,呈给傅士仁。傅士仁拆开信一看,是劝他投降的意思。看完之后,他想起关羽离开时对自己的不满,心想不如早点投降。于是,他立即下令大开城门,邀请虞翻进城。二人见面行礼之后,各自诉说旧日情谊。虞翻向他讲述吴侯孙权宽宏大量、礼贤下士,傅士仁听后十分高兴,当即与虞翻带着印绶前往荆州投降。孙权非常高兴,仍然让傅士仁回去镇守公安。
吕蒙私下对孙权说:“如今关羽还没有被擒获,把傅士仁留在公安,时间长了必定会出变故,不如让他去南郡招降糜芳。” 孙权于是召见傅士仁,对他说:“糜芳和你交情深厚,你可以去把他招来归降,我一定会重重赏赐你。” 傅士仁慷慨地答应下来,随即带领十几名骑兵,前往南郡招安糜芳。正是:今日公安无守志,从前王甫是良言。不知道他此去结果如何,且看下文分解。